德国馆:不能“为科技而科技”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会单纯“为科技而科技”,毕竟更美好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德国文化一直被外界认为严谨刻板,活跃不足。这一次我们想告诉大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德国馆新闻部经理孔然蒂(Marion Conrady)说。
  德国馆的主题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和谐城市”。“在求新与存旧、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之间都能达到平衡。”德国馆创意总监何德林(Peter Redlin)说,“每一个参观者都会在其中找到共鸣。”
  
  镇馆之宝“动力之源”
  
  德国馆由四个外形奇特的建筑镶嵌而成,建筑主体托在175根钢桩的支架上,就像悬浮在空中。
  “这种多角体造型是负荷力、承载力、托靠力以及支承力巧妙互用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譬喻,各部分间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和谐都市。”孔然蒂说。
  场馆外壁则是一种特殊的银色薄膜,白天可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夜间则可用作灯蓬,为展馆照明提供便利。1.2万平方米的薄膜由一种特殊材料制成,将来都可在拆卸之后改制成遮光板、特殊遮阳伞,甚至购物袋。
  高科技是整个德国馆给人的最深印象。不仅外观,展示内容也处处显示出德国在科技方面的前沿位置。例如,创新工厂区域展示的是有机光电池、近海风力发电、零废气排放的交通工具等核心技术;另一间被称为“储藏室”的空间则在高至屋顶的大木架上陈列着德国著名的发明:双立人专业刀具组合,Kokua公司的儿童木质旱冰鞋,Otto Book保健公司的微处理器控制的假肢。
  甚至德国工作人员的制服也是可以全部降解的。世博之后,这些T恤衫将被填埋在德国馆的地下,为世博园的树木提供养料。
  最能体现德国科技水平的部分是展馆的核心展览“动力之源”。在展馆的最后一部分,参观者将被分散到围绕大厅的三层回廊上,观看大厅中心悬挂的一个直径三米的金属大球。
  “动力之源”是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专为世博会设计的“镇馆之宝”,算上招标、设计、测试过程,整整花去设计团队两年半时间。
  球体设计中运用了许多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技术。其中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将参观者的鼓掌、欢呼声转化为动力,影响金属球体甚至整个空间。随着人们发出的呼喊,1.2吨重的大球会根据两侧声音的大小,开始左右摇摆,哪边的呼喊声大,互动球向那一边的摇摆也更为剧烈。同时,由于球体表面安装了40多万根发光二极管,球体会在摆动过程中呈现出各种画面、色彩,并且会倾向声音大的方位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当大球到达最高点时,将从摆动变为圆周运动。此时,球体会不断闪现出出笑脸,足球、绿树等等影像,在这些图形的组合里,参观者最终发现:合众人之力,可以建立—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据德国展区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介绍,这颗金属球有“城市心脏和脉搏”的寓意。意在通过观众互动,表述“人心齐、泰山移”的理念。
  
  现代化的城市不一定是美好的城市
  
  科技一直是德国发展史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这个国家曾向世界贡献了阿司匹林、火箭技术、量子物理学、柴油发动机等重大发明,20世纪的前30年里,这—个国家就诞生了15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10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2000年,当德国举办其本土的第一次世博会时,他们将主题设置为“人类·自然·技术”,除了展示技术发展,还着力强调应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
  10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会,德国人进一步展示出,光有高科技是不够的,现代化的城市不一定是美好的城市。
  在德国馆内,通过三维技术展示了很多德国的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如萨克森州的易北砂岩山脉、勃兰登堡门、新天鹅堡等。
  沿着坡道上去,观者将穿过一段红灯闪烁的隧道。多媒体效果令人仿佛置身于某个真正的德国城市:火车、汽车、公交、步行者、滑板少年。——从身边经过。
  隧道末端是令人惊艳的海底世界。伴着水声、气泡、天光,参观者突然乘电梯一跃而上至海平面之上,整个汉堡海港的景色尽收眼底。蓝天、阳光、海鸥、游鱼,随着港口特有的喧嚣声在观众面前舒展,远处的音乐厅、科技中心和企业大厦,显示出创新与存旧的融合。
  “作为设计者,我们通常需要利用各种高科技来创造体验效果,但我们不会单纯‘为科技而科技’。”何德林说,“毕竟,更美好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其他文献
410年前,自从德川家康在当时还被称作江户的东京建立幕府以后,这个位于本州岛东部的城市就开始成为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目前的东京都是一个由23个特别行政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所组成的广域自治体,拥有约1320万人口。  东京在日本有特殊的地位,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域划分采用都道府县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东京都,东京都知事则是这一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近来围绕东京都知事的位置,一位前首
期刊
日本馆的循环系统设计,其实是借鉴了了“庇荫”、“洒水”等日本传统智慧,并使之与最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  一向注重科技与环保的日本人,在上海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的建筑”。  矗立在黄浦江畔的日本馆被中国人昵称为“紫蚕岛”,在24米高的弧形穹顶上,错落分布着三个凹陷的孔洞和三根凸起的圆柱,这种被日本馆馆长江源规由称之为“鼻孔”和“触角”的设
期刊
美丽的传统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社会的各种功能需求,又更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阿育王孔雀王朝时代,佛教盛行。修建于那个时代的桑奇佛塔,被誉为反映印度文明的立体史诗,与中国的敦煌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并列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塔遗迹群。  桑奇佛塔给了设计师纳依都(D.R.Naidu)以灵感——世博会印度馆应该是“传统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于是,桑奇
期刊
哥本哈根旅游部门官员说,在童话中,“小美人鱼”不喜欢墨守成规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她去上海看看,不正是一种成全吗”。    “不知有多少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挥动着它们的尾巴和翅。”在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总是渴望游向远方,了解外面的世界。  3月25日下午,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海的女儿》女主人公制作而成的“小美人鱼”铜像,
期刊
对中国建筑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环保的全新概念,因为目前中国建筑成本的50%以上还是建材成本。    心之和,技之和    日本馆展示空间由三个主展示区构成,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为“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展区中,长约25米的狭长通道两侧是弯曲的带状屏幕,用影像讲述了自遣唐使以来,中国文化传人日本的整个演变传承的历史。  乘自动扶梯可直达第二展区。在这个展区,设计者通过实物陈列的方
期刊
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没有大牌明星参与,收视率却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的热议。有评论人士甚至认为这是“汉字复兴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人对于汉字有着复杂深厚的情结,“汉字梦”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期刊
如果美国人说的是事实,我们就应该谦卑地把它改掉。如果他们真是傲慢加无知,那我们也可民大大方方地痛骂他,都没有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美国人来中国学习,表明美国变得谦虚了,真的如此吗?  孙哲:应该说美国建国以来就有一种开疆拓土的理念。不管中国是威胁还是机会,美国人这种两部精神让他们乐于了解中国。美国人实际上仍然认为自己是global leader(全球领导),不过,他们现在知道美国要继续
期刊
2014年1月20日,北京西三环某电器商场,53岁的于爱英(化名)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就购得了一款40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按照她的话说,东西虽然有点贵但是钱花得值,“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这些东西少不了。”  不过,和大部分消费者一样,她并不知道怎么选购空气净化器,也不清楚空气净化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在他们看来,这东西只要摆在家里就心安了。  心理需求大于实际需求,这正是中国消费者展现出的真实
期刊
巴基斯坦馆的主题名叫“Harmony in Diversity”,如果译成中文,就是中国哲学中尽人皆知的那句古训“和而不同”。    巴基斯坦馆在中国馆近旁,造型很特别,是巴基斯坦古老的拉合尔古堡,望之顿生空间流转之感。  巴基斯坦馆馆长阿萨德·瓦希德(Asad Wahid)告诉记者,拉合尔古堡不但讲述了巴基斯坦的文化过往,更代表了巴基斯坦的文化精髓。“它经历了希腊人、波斯人、印度教徒、印度锡克教
期刊
2014年新年前夕,刚独立两年多的南苏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支持现任总统基尔的政府军和支持前副总统马沙尔的反政府武装在全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冲突持续到本月初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历经多年战乱而获得独立的南苏丹,似乎正距离其所期待的和平发展渐行渐远。  中国目前是苏丹的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重要买家,苏丹出口的石油超过一半以上运往中国。  2014年1月6日,中国外长王毅分别会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