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盲目夸大“中药肝毒性”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8日,《胃肠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DILI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高于西方国家,且在我国引起DILI的药物中,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DILI的话题时见报端,尤其关于“中药有毒”的话题,总是能够触及国人的敏感神经。本期人物专访,特邀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就我国DILI的临床实际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前段时间,一篇发表在全球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胃肠病学》上的研究论文《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称,在中国大陆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和中草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随后,有媒体刊载了题名为《中国近三成的药物肝损伤,来自草药和保健品》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对此,很多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除了保健品和中草药,剩下的70%以上的原因是由各类西药导致的,大众媒体和公众是否片面解读了这项研究结果,夸大了中草药的肝毒性呢?
  为了解开以上疑惑,给公众一个正确的认识,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医药肝病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刘平教授。刘平教授直言不讳:“中药肝毒性被夸大了!”

中药肝损伤和大众认知误区有关


  刘平教授坦承:“近年来,由于中医中药的广泛使用,中药引起肝损伤与既往相比确实在增加,我们应该正视并重视这个现象。但是,中药引起肝损伤应该努力去找到原因、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将矛头直指中药。”
  刘平教授进一步解释道,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可能有:1.部分老百姓过分迷信偏方、验方;2.对中草药辨别不清,如三七和土三七等;3.自行服用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某种中草药,如何首乌等;4.中医药科普不严谨,诱导老百姓乱服、错服中草药;5.西医医生在不辨证的前提下大量使用中成药,有统计数据显示,综合医院的中成药有70%是西医医师所开;6.管理不严格,将某些有肝毒性中药归到药食两用品中,如何首乌等。
  除此之外,刘平教授还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将天然药物和中药相混淆,“与天然药物不同,我们的中药并不仅仅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它是经过严格炮制以增效减毒,并有经上千年验证的完整的理论及使用体系”;二是长期服用保健品,“保健品不属于药品,更不属于中药,但其含有的活性成分长期服用也有可能引起肝损伤”。

过分夸大中药肝毒性没必要


  “我们承认某些中药本身具有毒性,可导致肝损伤,但过分夸大中药肝毒性也是不合适的。”刘平教授表示,“既往相关研究中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分类统计是有问题的,与某一类化学药如抗结核药物,甚至某一种化学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比较,忽视了中草药也存在功效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出中草药占导致肝损伤药物比例较高的片面结论。如果只分为化学药物(西药)和中草药两大类,那么中草药引起肝损伤占不到三成,而化学药物占到七成多。而且服用的人群基数不同,只比较产生肝損伤与总体肝损伤的比例也是不科学的。”
  “如此看来,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还是西药引起的。”如果将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剔除,将老百姓因为误食有毒中草药排除在外,那么真正因为正规使用中药治病而引起肝损伤者又能有多少呢?这样的数据是否有人统计过呢?刘平教授也希望媒体、公众能够正确看待中药肝损伤这一问题。

三类肝毒性中药要警惕


  其实早在10年前,刘平教授就已经呼吁要重视中药肝毒性问题,并撰文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希望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一线临床医生的重视。采访中,刘平教授也讲了一些他认为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肝毒性中药:
  软坚散结类中药 这类药物普遍存在毒性,例如治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散结片。而且在中药“上、中、下三品”传统分类中,这类药物往往属于不宜长期使用的下品。从现代药理机制来看,使用这类药物必会破坏人体正常组织。
  活血化淤类中药 中医理论指出:祛邪类中药不能久用,若长期使用很有可能会带来药物性的损害。比如,治疗肝脏病需要用活血化淤药,但要有所选择,用养血活血的药物如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等可能问题不大,但若长期使用莪术、三棱等破血的药物很可能会引起肝损伤。
  杀虫类中药 比如千里光等,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了千里光的肝毒性。
  除了这三类中药,刘平教授还指出,部分抗风湿药物和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也存在肝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我们通过查找文献发现,近年来随着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的深入,部分原未提示致毒性的中药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酶异常、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如补骨脂、吴茱萸等。其中蒽醌类成分是最常见的中药毒性成分,是大黄、何首乌、决明子、芦荟等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泻下、降血压、调血脂、抗菌消炎等作用,主要存在于很多泻下剂中,其不良反应以结肠黑变病为主,伴发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刘平教授在此表示:“中药相对化学药物成分更加复杂,其制法、配伍等对单一成分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实中药比西药更安全”


  “与西药相比,大部分中药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刘平教授指出,只要根据临床指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配伍,遵医嘱服用,那么中药还是相对安全的。但是要注意这么几点:切忌自行服用中草药;老年人用药应引起医生、家属的高度重视;必须服用具有肝毒性中药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中药引起肝损伤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药物的量、效、毒的问题。”刘教授告诉记者,中药的剂量、疗效、毒性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如何把控好这三者间的关系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此外,中药的毒性程度还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炮制方法以及个体差异有关,这些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最后,刘平教授也希望借助《家庭医药》呼吁:中西医生都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部门应规范中成药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中医药专家要加强中药肝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指导临床用药;媒体要科学宣传、引导公众;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保健品的监管、宣传。

  刘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原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研究室主任。现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等。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学术上,较早提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及“正虚血淤”是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基础的理论;发明了抗肝纤维化中药新药“扶正化淤胶囊”;发现中药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主持开发的研究项目“扶正化淤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获得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其他文献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上火导致的牙龈肿痛多与肾、胃、大肠有关,多由胃火上升、肾阴不足等导致,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泻火养阴为原则。  推荐一个缓解牙龈肿痛的方子,除牙龈肿痛,咽喉容易肿、夜间燥热咳嗽难入睡者也可服用。具体为:取石橄榄(鲜品)50克,配合适量猪肉或猪骨煲汤;素食者直接煮水代茶饮亦可(此为1~2人分量)。  方中,石橄榄又名石仙桃,能清热养阴、化痰止咳,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也一直被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灵芝作为上品药收录于书中,言其“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灵芝有以下功效:  调血脂 临床应用灵芝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较为明显。动物实验证实,灵芝除能调血脂,还有延缓动脉粥
黄卫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五官教研室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及嗓音医学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类喉癌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鼻窦镜下鼻腔及延伸手术、鼾症手术、中耳成形术等手术。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观点的阐明大多需要通过语言。嗓音作为语言的主要承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美的嗓音给人一种愉悦感,能够让交流更为顺畅,让拥有者更加自信,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它是乙肝病毒发现者、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  提起肝炎,大家并不陌生,比如临床常见的乙肝、丙肝,但有一种肝炎,它和一般的慢性肝炎在症状、体征上没有大的区别,却很少被人知晓,它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慢性肝炎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玮教授在接
很多人都知道,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面,容易患“空调病”: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这跟室内空气干燥、微生物滋生、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佳有关。可是你知道吗,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还容易出现“空调皮肤病”。  “空调皮肤病”的形成和皮肤屏障失衡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在室外,皮肤出汗让身体降温,而到了凉爽的室内,没有散热的需求,皮肤血管、汗孔需要迅速收
山楂麦芽茶治消化不良  取山楂15克,麦芽20克,白糖5克。把山楂洗净,去核,切片;麦芽洗净后,一同放入炖杯。加水200毫升,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加入白糖拌匀,即可饮用。早晚饮用,连服3天。用于预防,则每日服用1剂即可。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消化不良是指胃的消化功能不良,由此引起胃腹胀满、嗳气、反酸、恶心等系列症状。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饮
中老年晨起五步操  俗话说,“人过四十天过午”,中老年人容易在晨起时突发脑梗、中风,因为经过一夜睡眠,突然起床容易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为大家推荐晨起五步操,可缓解晨起不适。  第一步:十指半握干梳头。醒来后,取右侧卧位,左手半握成弓形,用五指指尖及指肚梳同侧的半边头,从前发际一直梳至后发际,共36次。然后,换另一侧干梳头。  用手指干梳头,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和提高血液循环。而且,
扁桃体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两种。可见症状是咽痛、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病原仍以病毒为主,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肠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也有细菌引起的扁桃腺炎,包括链球菌、霉浆菌、白喉杆菌。扁桃腺是分布在咽部各处的较大淋巴组织,是抵御和消灭从口、鼻而入的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线。扁桃体有5种,其中体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口咽两侧的扁桃体。通常人们所说的桃体炎就是指扁桃体的
据法国《ELLE》杂志报道,清洁面部的时间会影响护肤效果和肤质。文章指出,皮肤表皮在白天和夜晚会发挥两种不同的功能。白天,皮肤表皮将构建防御体系,形成对抗外部刺激的保护牌,而当夜幕降临,表皮会启动再生功能用以修复白天造成的伤害。  研究指出,皮肤表皮的修复功能与人的身体机能一样,会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一旦光线变暗,细胞就会开始再生过程,此时如果皮肤得不到及时的清洁,皮肤上附着的物质将会侵蚀皮肤,阻
盗汗是指睡眠中多汗,醒后汗止。盗汗多见于少阴阴虚体质者,此类人体形多瘦长,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不怕冷,有失眠倾向;也见于少阴阳虚体质者,此类人神疲多睡,平素畏寒,性功能差;也见于有阳明胃热体质者,此类人身体壮实,体力好,精力充沛,平素怕热,食欲好,有大便干倾向;也见于少阳气郁体质者,此类人性喜抑郁,爱生闷氣;也见于厥阴肝旺体质者,此类人性格急躁易怒。  辨证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调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