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和语言文化研究的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概念提出,现状分析,学习需要等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思考,并提出若干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佩尔(Sapir)在《语言论》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是描述人类经验与对世界认识的方式, 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系统的信仰和理念, 它们决定了社区的结构, 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 语言与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显现, 它们是紧密联系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对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意义与内容的讨论的深入。英国的拜卢姆(M.Byrum)指出, 过去对交际能力含义的解释存在缺陷, 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正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2.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现状
2.1 我国的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英语教学改革在向全国范围深入和扩大,但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都只重视语言基本技能的培训,而把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边缘位置。
2.2高职院校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高校外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忽视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学习优劣的尺度,过分追求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录。这样人为地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割裂开。
从教师方面看,高职英语教师大多运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往往是进行纠正发音,讲解单词,剖析句型,翻译文章等基本语言知识的培养,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教学材料中的背景知识,教师只做简单介绍,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英语语言知识上,文化教育成了语言教学的工具和手段。
从学生方面看,高职高专类院校准入门槛不高,对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没太大要求,加上很多学生本身不够重视英语,所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有的院校将毕业证与等级证书挂钩,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记忆单词,词组,句型,提高读写技能上,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及高职英语应用能力A/B级等级考试,而忽视了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
事实上,语言只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依托于文化而存在的。只把语法和词汇传授给学习者,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接受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差,综合交际能力低。大多数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多年,脑袋中装满单词和短语,却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这样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尽管有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很强,但是语言交际能力却难以令人满意,无法达到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3.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3.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中外交流障碍更有其现实意义。
3.2.语言学习的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益于加深对本国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个词的定义和在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可能完全不同。如potato这个词,单独讲就是“土豆”,而英语俗语“big potato”却是“大人物”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在理解和翻译上容易闹笑话。
3.3.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
4.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4.1. 背景知识的扩充
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般都设有文化教学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等等。作为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没有专门设置课程对概括性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那么,教师应该扮演好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的需要,结合学各院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书本上一些介绍性的知识和阅读材料进行背景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用投影仪、互联网和教学光盘,放映原声电影、播放英美电视剧及英语节目、欣赏英文歌曲,把英语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活动情境交融,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英美文化。
4.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要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于广大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适当介绍一些国内的英文报刊、杂志,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实事动态,掌握时代英语;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还可以介绍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简易读物, 从中获得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如民族习性、心理状态、文化习俗等。
4.4.创造与native speakers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用来沟通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交际和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要在实际情景中才能较好地体现,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实际运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语言交流。高职学生与外国人接触机会较少,就更应该在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或是创造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进行交流的机会,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文化知识导入,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明燕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
[2]赵俊芬 英语教学应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3]周文娟,樊晓明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导入[J]. 语文学刊,200 8(11)
[4]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佩尔(Sapir)在《语言论》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是描述人类经验与对世界认识的方式, 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系统的信仰和理念, 它们决定了社区的结构, 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 语言与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显现, 它们是紧密联系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对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意义与内容的讨论的深入。英国的拜卢姆(M.Byrum)指出, 过去对交际能力含义的解释存在缺陷, 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正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2.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现状
2.1 我国的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英语教学改革在向全国范围深入和扩大,但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都只重视语言基本技能的培训,而把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边缘位置。
2.2高职院校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高校外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忽视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学习优劣的尺度,过分追求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录。这样人为地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割裂开。
从教师方面看,高职英语教师大多运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往往是进行纠正发音,讲解单词,剖析句型,翻译文章等基本语言知识的培养,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教学材料中的背景知识,教师只做简单介绍,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英语语言知识上,文化教育成了语言教学的工具和手段。
从学生方面看,高职高专类院校准入门槛不高,对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没太大要求,加上很多学生本身不够重视英语,所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有的院校将毕业证与等级证书挂钩,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记忆单词,词组,句型,提高读写技能上,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及高职英语应用能力A/B级等级考试,而忽视了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
事实上,语言只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依托于文化而存在的。只把语法和词汇传授给学习者,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接受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差,综合交际能力低。大多数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多年,脑袋中装满单词和短语,却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这样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尽管有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很强,但是语言交际能力却难以令人满意,无法达到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3.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3.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中外交流障碍更有其现实意义。
3.2.语言学习的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益于加深对本国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个词的定义和在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可能完全不同。如potato这个词,单独讲就是“土豆”,而英语俗语“big potato”却是“大人物”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在理解和翻译上容易闹笑话。
3.3.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
4.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4.1. 背景知识的扩充
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般都设有文化教学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等等。作为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没有专门设置课程对概括性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那么,教师应该扮演好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的需要,结合学各院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书本上一些介绍性的知识和阅读材料进行背景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用投影仪、互联网和教学光盘,放映原声电影、播放英美电视剧及英语节目、欣赏英文歌曲,把英语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活动情境交融,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英美文化。
4.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要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于广大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适当介绍一些国内的英文报刊、杂志,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实事动态,掌握时代英语;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还可以介绍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简易读物, 从中获得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如民族习性、心理状态、文化习俗等。
4.4.创造与native speakers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用来沟通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交际和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要在实际情景中才能较好地体现,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实际运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语言交流。高职学生与外国人接触机会较少,就更应该在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或是创造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进行交流的机会,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文化知识导入,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明燕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
[2]赵俊芬 英语教学应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3]周文娟,樊晓明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导入[J]. 语文学刊,200 8(11)
[4]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