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概述着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重点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必须对教育工作进行改进,以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中以人为本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其实质就是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里,要求尊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因此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心和尊重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做事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发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改变过去的灌输教育,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地位,实现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和交流,提高两者的信任度。可见,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以人为本为指导,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手段及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教授,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是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对教育造成了困扰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促进下,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教育的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文化思想产生了冲击,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对价值观造成了冲击
  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大学生更加重视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并表现出更大的上进心。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观念的多样性,致使学生容易迷失自己,出现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对价值的判断造成困难。
  (三)教育方式的变化
  大学生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拓宽了对知识获取的途径,这就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了调整要求,需要各个高校对教学进行调整,改革教学的方式,更新教学的内容,以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人格塑造的缺失
  生活条件的日益多变,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心理品质方面与社会的发展出现断层,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致使走向社会后难以適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此要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为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重视价值目标的教育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着手,确定教育目标。首先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工作中忽视个人利益的现象,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个人的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
  (二)转变教育的方式
  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轻视人重视管理的现象,这就违背了以人文本的原则,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对教育的方式进行创新,将管理和育人、个性和共性结合起来,建立起因材施教的教育工作体系。
  (三)创新教育的动力机制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较重的政治色彩,虽然能够推进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方向发展,但是增强了工作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建立合适的动力机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性。
  (四)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避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人格塑造的缺失,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化境,优化教育环境。因此,要加强学校文化的建设,加大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宣传,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同时鉴于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清除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
  (五)创新评价机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评估工作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在其评估体系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满足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才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韩丽春.“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9)
  [2]胡伟,池阿海,边凤花.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03).
  [3]周玉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5).
  [4]化秀玲.以人为本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2011(09).
  [5]陈来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06).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经过自己精心备课,课堂上自己认为讲得很到位,很清楚,但真正注意力很集中能跟上老师思维的学生很少,听了能记住、能重述、再现的更少,一节课下来,自己就认为很有失败感。课后反思发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被老师占据,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交流、没有实践训练,老师究竟应该怎么讲、讲多少,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不少同行在努力探索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
摘 要: 長期以来,学校里的科学教育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国教育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是教学中的新型手段,如何让它在探究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探究实验 作
摘 要: 温故而知新,无论是在期中、期末,还是在中考备考中。复习都是一个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环节,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交流总结,提出了初中化学复习应抓好三个重点:培养自我意识;把握重点内容;精练复习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复习 精选精练  一、培养自我意识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复习的态度,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如今的初中化学试题在教育改革的层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如何让教师树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并进行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讨论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充分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在化学实验前,教师除了控制实验结果的关键地方外,还要预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好试
摘 要: 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比关注预设、关注形式更重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活化课堂,构建师生平等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课堂交流 有效性  在教学中,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比关注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如何培养出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各种人才,已成为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现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生物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谈谈体会。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创新能力常常表现为对未知领域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兴趣是学
新课标、新课改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创新、动手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