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癌CT影像学征象判别的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腺癌(C型胸腺瘤)在CT影像学征象上的表现,提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对胸腺癌的在影像学征象上的判别。方法: 搜集2009年至2014年经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胸腺癌12例并对其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胸腺癌多发生于前纵隔左侧,且多伴有分叶、瘤内可出现坏死、大血管及心包常受累、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多见;结论: 胸腺癌是恶性程度高、术前不易诊断且较少见、影像征象不易判别的胸腺肿瘤。
  关键词: 胸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ymic carcinoma (C thymoma) performance on the CT imaging findings to improve radiologists and clinicians in breast cancer imaging discriminating signs. Methods of collecting 2009-2014 by surgical resection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12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CT images. Results of breast cancer occurred in the left anterior mediastinum, and more associated with leaf, intratumoral necrosis can occur, often large vessels and pericardial involvement, mediastinal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s more common; conclusion is highly malignant breast cancer, preoperative rare and difficult to diagnos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imaging sign thymic tumors.
  Keyword:breast cancer;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T diagnosis
  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胸腺肿瘤,来源于上皮细胞,以恶性细胞学和结构为主,其发病率低,临床少见(1),肿瘤易于侵犯邻近纵隔器官,患者往往手术难度大,远期预后差,为了提高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切除率,CT薄层增强扫描检查可作为判别肿瘤侵袭性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研究胸腺癌的CT表现特征, 提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对胸腺癌的在影像学征象上的判别,为术前影像诊断及临床手术方式、术后疗效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型胸腺瘤12例,其中男7 例,女5 例,年龄21-82岁,中位数年龄52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不适、咳嗽、胸痛等,1 例因重症肌无力,1 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就诊。
  1.2 检查方法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高压注射器(美国Liebel-Flarlsheim公司),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mgI/ml,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SYNGO图像处理工作站(德国西门子公司)。平静呼吸下屏气时扫描,扫描范围自胸廓上口至膈角,常规延时60S后增强,注射总量按每千克1.5ml为标准,注射速率2ml/s。主要技术参数:120KV,150MA。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均为1mm,重建间隔1mm,重建矩阵512X512。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与形态 肿瘤位于前中上纵隔,均有不同程度分叶状表现,边缘不规则, 肿块向纵隔左侧突出为主6例,向纵隔右侧突出为主4例,2例居中,向前中后纵隔侵犯9例,肿块边缘出现尖角样或小结节状突起,纵隔脂肪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
  2.2 肿瘤密度 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匀10 例,出现斑片不均匀低密度坏死区,12例均未见明显钙化征象,肿瘤CT值25~45Hu,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胸腺癌患者,3a及3b示左前纵膈肿块,增强后密度不均匀,累及主肺动脉及心包,左侧胸腔积液。
  现为主瘤体与大血管多个连续层面纵隔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分界不清;肿瘤包绕压迫大血管3例,伴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
  3 讨论
  3.1 组织学分类 胸腺癌与恶性胸腺瘤不同,胸腺癌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少见,而发生胸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多见,并且胸腺癌较少合并胸外综合征(3,4),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7%,占胸腺七皮肿瘤的5.0%~36.0%[5],目前一般采用2004年WHO的“胸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方案。WHO(2004年)将胸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样癌、黏液表皮样癌、类似淋巴细胞上皮癌、肉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癌、乳头状癌、类癌、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混合性胸腺上皮样肿瘤等。
  3.2 胸腺癌的CT影像学征象 肿瘤大多位于前纵隔区,以前中上纵隔最常见,偏侧性生长或突向双侧纵隔,可侵及前上中下纵隔区,甚至向中后纵隔侵润,肿瘤密度因出现坏死可不均匀,因富含血管,肿瘤实质部分可出现较明显强化;肿瘤与前纵隔大血管心脏毗邻关系密切,心脏大血管及肺组织受累最常见,甚至破坏胸骨、胸椎及肋骨骨质,纵隔大血管,特别是上腔静脉及胸主动脉最易于受侵犯,本组1 例肿瘤直接侵犯上腔静脉伴瘤栓形成。
  胸腺癌发现时多数有临床症状,很少是常规体格检查发现,其早期发现主要依靠CT和MRI,病理诊断是其金标准,虽然胸腺癌术前很难明确诊断,且穿刺活检可以提供诊断依据,但由于胸腺瘤有局部种植倾向,一般不主张术前穿刺活检。胸腺癌与胸腺瘤在实际工作中区分有难度,甚至在病理诊断上也有争议。一般认为有类似侵袭性胸腺瘤的前纵隔肿块伴远处转移者应高度提示胸腺癌。
  4 结论
  原发性胸腺癌恶性程度较高的胸腺肿瘤,侵袭性强,手术完整切除率低,术前易误诊断为胸腺瘤或侵袭性胸腺瘤,从影像学征象上有时难以判别,而且术后较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所以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多项辅助检查加以诊断,尤以经皮纵隔肿瘤穿刺为主要,做到早发现,早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参考文献:
  [1] 张志庸,陈涛等.脚腺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J].中国胸心血 管 外 科 临 床杂志,2005,12(6):377-38
  [2] 吴开良,蒋国梁,茅静芳,等.5l例胸腺癌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1):19.
  [3] Wick MR,Scheithauer BW,Weiland LH,et a1.Primary thymiccarcinoma[J].Am J Surg Pathol,1982,6:613.
  [4] Snorer DC,Leone GD,Rossi J.Thymic carcinoma:five distirlcrive histological variants[J].Am J Surg Pathol,1982,6:451.
  [5] 李鉴,张德超等.脚腺痛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 ,2004,26:223-2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完成三种检测方法的选择性鉴定实验、敏感性实验及食品中检测应用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种检测方法的培养基中均有生长且菌落特征明显,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中Baird- Parker+RPF法敏感性最高,PetrifilmTM测试法次之,Baird- Parker法最低。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血浆脑尿钠肽指标对老年心衰病人合理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6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研究组患者按照自身BNP指标变化调整美托洛尔的应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研究组启用美托洛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在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Care KV联合Care Dose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80例腹部健康体检者分成两组:A组40例采用腹部常规CT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210mAs。B组40例采用Care KV技术联合 Care Dose4D技术,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210mAs,其他扫描条件两组一致。扫描后分别用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图像信号(HU)、信噪比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目前痛风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进展情况, 促进临床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作者对本院内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结果:目前对于痛风的常用药物为: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别喂醇、促尿酸排泄药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有在国外临床使用较多的新药非布索坦、尿酸酶、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 结论:对痛风这种慢性病的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将血液中的尿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5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无痛分娩,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腰一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他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为70.37%,组间差异显著P<0.05 认为差异显著。在麻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的124例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认知功能量表、残疾评定量表分别评估患者入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半年的认知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入院后一个月相比,入院后三月和六月的认知功能评分和运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肾癌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泌尿外科中原发性肾癌患者共80例,另选9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肾癌患者术前与健康者的血清蛋白质差异以及肾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蛋白差异。结果: 肾两组蛋白质存在差异的共有12个,为6012、6037、8086、8136、5997、5316、5869、16161,在以上差异峰中,肾癌患者的表
期刊
在大多数热带地区,疟疾仍旧猖獗,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仅在撒哈拉周围的非洲地区,每年发生的恶性疟原虫性疟疾疫情就超过5亿,超过百万的儿童因此死亡,病死率高。在种群进化进程中,疟疾是自然对人类进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类蕴藏的高度多样性的基因组中,由于有的基因表达并且赋予了人类抵御疟疾的能力,使得大多数人能够在疟疾流行区中存活下来,这些基因也得以在特定人群中浓集。从而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效果,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县所辖范围内的10个乡镇卫生院接种疫苗的600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健康教育前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综合知识得分;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情况以及儿童家长对
期刊
孙成凤,山东枣庄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选刊》《飞天》《草原》《延安文学》等,有作品曾入选年度选本。  一  一条匍匐于地母之躯的河流在聚百泓纳万川之后,蜿蜒曲折、浩浩荡荡地从我们身边流过时,即便是一个如我之辈的凡人,也会生发出复杂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圣者面对一条气贯古今的河流发出的千古慨叹。一声嗟叹穿越数千年时空,到今日依旧还绕梁不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