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痛风药物治疗及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ong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目前痛风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进展情况, 促进临床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作者对本院内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结果:目前对于痛风的常用药物为: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别喂醇、促尿酸排泄药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有在国外临床使用较多的新药非布索坦、尿酸酶、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 结论:对痛风这种慢性病的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将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痛风;药物治疗;治疗进展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的疾病。针状尿酸结晶在结缔组织和关节中沉淀,导致发生炎性关节炎,从而引发关节肿胀、发红、发热、疼痛和僵硬,并对受疾病侵袭的关节造成损伤。长期高尿酸水平可能会导致其他症状,包括硬、无痛的尿酸晶体称为痛风石。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导致晶体沉淀在肾脏,导致形成结石和随后的尿酸盐肾病。[1]
  1.临床症状及成因
  1.1临床症状:痛风是由高浓度的血液中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身体状况通常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关节红、热、肿胀,起病急骤。[2]首发多见于大脚趾(70%),常在夜间急性发病,发展快,24~48h达高峰;缓解期不会留下不适。其他关节,如脚跟、膝盖、手腕和手指,也可能受到影响。关节疼痛通常在2 - 4小时,夜间开始。[3]
  1.2成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的发作。血尿酸值的迅速波动是引起急性发作的原因:尿酸晶体是引起炎症的原因,而血尿酸浓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影响尿酸晶体的析出,产生慢性异物反应。周围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所包围,有时还有分叶核细胞的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所谓痛风石。高尿酸血是痛风的根本原因,痛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遗传倾向,或排泄尿酸,尿酸盐。
  2.药物治疗
  2.1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控制疼痛发作;急性期过后,纠正高尿酸,预防再次发生。痛风虽有许多并发症,但如早期治疗一般难度不大,到了晚期尿酸广泛弥漫地在组织中沉积,或发生肾功能不全,则预后不住。临床治疗要求达到以下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关节炎复发;③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对痛风这种慢性病的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将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
  2.2一线药品(急性发作期)
  越早治疗越好,不改变治疗方案(即不加用也不停用降低尿酸的药物,保证血尿酸浓度不会剧烈波动)。
  2.2.1 秋水仙碱(Colchicine):首剂1mg,之后每小时2~3给药0.5m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或已用至最大剂量6mg,再改用0.5mg,Tid。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尚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目前认为秋水仙碱不作为首选,而且一般用法是0.5mg,Tid。
  2.2.2 NSAID: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尤为适用此类药物。与秋水仙碱合用可增强止痛效果,但应在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其中以吲哚美辛应用最广。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更适用于胃溃疡患者。本类药物一般在开始治疗时给予接近最大剂量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急性症状,然后在症状缓解时逐渐减量。
  2.2.3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具有迅速缓解作用,但不宜长期应用。对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口服:如强的松;肌注:如得保松。
  2.3一线药品( 急性期过后)
  降低血尿酸,目标是使血尿酸水平达到正常值以下(297~357μmol/L);长期用药;预防。
  2.3.1 生活方式:忌口,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食入高嘌呤的食物、减肥、多喝水;人体尿酸有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来源食物的只占20%,而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单靠饮食并不能控制高尿酸,必须要进行药物治疗。
  2.3.2 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
  ①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有别嘌醇(Allopurinol)。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不能氧化为尿酸,因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痛风石及尿酸性结石的形成。使用本药可发生过敏综合征,个别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急性脉管炎、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因此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小剂量使用。
  ②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同时可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d以上。对于24h尿酸排泄量大于3.57mmol(600mg)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的患者,不宜使用。
  2.3.3 应用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治疗。
  2.3.4 其它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可予以理疗;某些患者的关节损坏严重、已形成较大的痛风石,甚至已引起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等病变,就多需手术治疗。
  2.2二线药品
  2.2.1 非布索坦(Febuxostat)
  第一个非黄嘌醇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止和降低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5]
  2.2.2 尿酸酶(uricase),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 (pegloticase)
  尿酸酶将尿酸氧化为易于溶解的鸟囊素,从而使尿酸浓度降低,美国风湿病学会2005年度会议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尿酸和难治性痛风患者在采用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治疗后血浆尿酸盐浓度持续、显著降低,而且对痛风石也有一定的疗效。[6]   2.2.3 洛沙坦,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VitC
  这些药物被发现有降低尿酸的作用,但作用较小,单靠这些药物并不能达到效果,但可用于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患者。
  3 结论
  对痛风这种慢性病的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将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虽然临床已有一些防治痛风的药物, 防治痛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更多的临床资料表明, 由于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 现有药物的适应证限制及不良反应以及该病治疗药物品种很少, 导致药物选择受限, 使痛风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 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和并发症产生。随着痛风分子发病机制的揭示, 人们发现了治疗痛风的新靶点, 将会出现一些新型药物。
  参考文献:
  [1]Terkeltaub R (January 2010). "Update on gou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tions". Nat
  [2] Eggebeen AT (September 2007). "Gout: an update". Am Fam Physician 76 (6): 801–8. PMID 17910294.
  [3] Schlesinger N (March 2010).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gout: a review to aid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Postgrad Med 122 (2): 157–61. doi:10.3810/pgm.2010.03.2133. PMID 20203467
  [4]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7-277.
  [5] Stamp LK, O'Donnell JL, Chapman PT (2007). "Emerging therapies in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hyperuricaemia and gout".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 37 (4): 258–66.
  [6] "FDA approves new drug for gout". FDA. September 14, 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贫血鉴别诊断中使用血液检验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实验组A)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实验组B)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成人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进行检测,观察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通过血液检验之后,实验组B中的RBC/MCV与RBC均明显高于实验组A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微生物检验对患者感染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中的感染率及感染病情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5%、2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局灶性发作患儿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以及使用的价值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随机的进行抽取临床中存在的反复发作的具有癫痫性质的并且具有常规的脑电图检查的正常患儿100例为实验组,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工作。剥夺睡眠的时间为7岁以下的患儿是19小时左右,7岁以上的患儿则控制在24小时。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抽取检测正常的患儿105例作为参照组。结果:所有进行的病例脑电图背景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肝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学指标检验价值。方法: 截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期间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截取本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ALT、AST、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检测血清学各项指标有利于临床诊断脂
期刊
摘要:目的:肺结核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控制结核病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发现和治愈传染肺结核病人。患者是否及时就诊,及时被诊断对结核病的控制极为重要,如果在结核症状出现到开始抗结核化疗之间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不仅使病人病情恶化,也是导致结核菌继续传播的主要原因。有效发现传染源,最大限度地缩短延误时间,尽早得到合理的治疗,使传染性尽快消失,以减少传染。本文旨在通过对2005年至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肿瘤患者静脉路通装置选择影响因素及症状困扰。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412例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穿刺情况、症状困扰、血管部位等调查。结果:选择外周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242例(58.7%),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170例(41.3%),患者的症状困扰主要是穿刺失败、静脉炎、疼痛、渗液与外漏、感染、堵管、移位与血栓。影响患者静脉路通装置选择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血管的条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卵巢囊腺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影像诊断,并且与患者的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结果: 在40例超声影像诊断为卵巢囊腺瘤的患者中,有37例患者手术后病理符合超声诊断,其中有3例误诊,共计达到了92.5%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在对卵巢囊腺瘤进行诊断的时候超声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完成三种检测方法的选择性鉴定实验、敏感性实验及食品中检测应用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种检测方法的培养基中均有生长且菌落特征明显,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中Baird- Parker+RPF法敏感性最高,PetrifilmTM测试法次之,Baird- Parker法最低。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血浆脑尿钠肽指标对老年心衰病人合理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6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研究组患者按照自身BNP指标变化调整美托洛尔的应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研究组启用美托洛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在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Care KV联合Care Dose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80例腹部健康体检者分成两组:A组40例采用腹部常规CT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210mAs。B组40例采用Care KV技术联合 Care Dose4D技术,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210mAs,其他扫描条件两组一致。扫描后分别用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图像信号(HU)、信噪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