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融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美版美术教科书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课标的要求,在每一学段每一册中组织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1]。本文以浙美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梅兰竹菊“四君子”——墨梅》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融入到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课之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进行自身的性格提升。以及,发掘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应;性格提升;自信心;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61-03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称元认知干预技术或CEI技术)是通过心理辅导干预,使人们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效地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元认知”,是指意识以知识为工具,对自身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其潜意识状态的认知和调控[2]。根据金洪源教授的新潜意识观,我们可以得知: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并不是他们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并且在他们大脑中自动化运行的。这些不适应行为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SER)为关键因素的,其中,情绪(E)是整个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核心。
  二、初中生美术学习现状及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阶段,然而这却使他们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孩童时期原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绚烂多姿的造型色彩,和大胆果断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拘谨和呆板。因担心自己“画不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初中学生美术“造型·表现”课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学生自己是否意识得到,这种担心性的思维都是難以避免和调控的。中学生不够自信或者自卑的形成,就是由于这种条件性的焦虑或恐惧情绪反射造成的一种情绪性的担心思维所致。
  所以,在《梅兰竹菊“四君子”——墨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除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设计引导学生认识文人画,感受国画的用笔和墨色的变化,学会构图与疏密对比等美术知识以外,还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了元认知干预技术,让学生尝试写意梅花的个性化表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提升学生的自信性格。
  三、融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梅花——初步体验,诊断消极SER
  通过谜语导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梅花并分析其结构。设置“感知试画”的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在1分钟之内,用最简单的线条尝试表现梅花,来强化学生对梅花结构的认识。经验及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1分钟之后几乎是没怎么画的,再根据这一现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为什么一点都没画呢”?学生会有“梅花好难、没画过、不敢画”之类的回答,其实,这就自然巧妙地让学生自己诊断出了一个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SER)。
  板书设计:
  S(条件) E(情绪) R(反应)
  在画梅花时 担心画不好 不敢画
  (二)诗中梅花——树立自信的榜样性格
  学生“觉得梅花好难,担心画不好”的焦虑情绪,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由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图》及画中题诗进行切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通过学生的欣赏感悟,引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之美,体现梅花的自信性格;诗人以诗自喻,通过对王冕的生平介绍,又可以引出王冕的自信。紧扣美术名作学习的同时,又给学生树立了自信的榜样性格。
  (三)画中梅花——建立新的积极SER,感受自信
  其实,中学生对“造型·表现”课的“不自信情绪”主要出现于写实绘画之中,但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素质,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表达自己个性、思想的“第二自然”,所以在本环节中,笔者降低了美术作业写实性的要求,设计了三个趣味环节,让学生用“吹画”“点画”等装饰性绘画方式对梅花进行个性化表现,并在过程中融入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理,提高了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学习兴趣。
  首先,骨法用笔,皴法体验(调动积极情绪,输入新的积极程序,建立积极的S)。
  运用情感组织者策略,引导学生想象像王冕这样的大艺术家在绘画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以此话题,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绘画时积极自信、大胆果断的思想优先兴奋,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带着这种情绪状态再面对“画梅”的情境时,表现自信的行为反应,那么情感组织者中自信的状态就与现在“画梅”的情境建立了新的联结反应。原来的不自信行为反应就消退了。为了降低“写实性”的要求,将绘画练习进行了简化,让学生用侧锋枯笔写字母“Z”,并作示范讲解。在示范讲解时,植入如何自信绘画以及“骨法用笔”“皴法”等的程序性知识。等学生们都完成以后,要及时给予正面的积极评价,并告诉学生他们自信果断、挺劲洒脱的运笔,正体现了国画中画家们苦练多年去追求的“骨法用笔”,再进一步从学生的画面中去分析讲解“皴法”等的美术知识。
  采用从下位到上位再到下位的教授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习体验了国画运笔的技法,同时,又很好地获得了自信绘画的成功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能更好更高效地帮助他们获得自信。
  其次,密枝繁花,构图之美(引出积极的E)。
  之前让学生写的字母“Z”其实正好表现了梅花树的老干,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赏析王冕的《墨梅图》,观察王冕在画梅时首创的“密枝繁花”风格和“S型”构图。让学生模仿王冕的风格及构图,用“趣味吹画”的方式,在“Z”字基础上表现梅花的枝条,注意疏密的对比。
其他文献
试验研究硅烷偶联剂对蒙脱土(MMT)/NR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MT/NR复合材料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