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失厌恶


  一年前,妈妈给我买了两件衬衫,买的时候挺合适的,但由于我一直穿校服,所以没机会穿。一年后,我有些“发福”,两件衬衫就小了,穿着不舒服,所以我拒绝穿。一天清晨,妈妈逼着我穿,还说我浪费钱。我告诉她,即使我穿了,钱也不会回来。就因为我没穿这两件衬衫,妈妈气了好几天,我实在不理解。
  老一辈的人都舍不得丢东西。前几天,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吃午饭,他们正在吃一盘青菜,然而那是昨晚剩下的呀。想起新闻里说隔夜的青菜有致癌物,所以我建议爷爷、奶奶不要再吃了,他们却说:“我们都吃了几十年了,不舍得。”



  他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并没有换来什么好东西,这应该是经济学最无解的问题了。对经济人而言,他们不可能吃隔夜的青菜,因为那是有害的。然而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他们认为不吃掉就会是一种损失。其实我也是这样,虽然我因为衬衫小了没有穿,但平日里吃零食,只要开封了就会全部吃完;吃冷饮时,吃到一半感觉牙疼,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吃不掉就是损失。

狭窄框架


  我读初中时是一个“小贩”。我的一个同学是常客,几乎天天光顾我的生意。有一天,他来我这儿买矿泉水,刚买到手,打开后想喝,却不小心把水洒光了。我就问他要不要再买一瓶,他说:“不用了,今天我买水的钱已经花过了。我想要不买个汉堡吧。”我说:“光吃汉堡,口不干吗?”他坚持说:“不行,今天买水的钱花过了,我还是买个汉堡吧。”
  这个同学家里很富裕,他的零花钱也很多,所以不用担心零花钱不够的问题,我实在理解不了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明明是想要喝一瓶水,却因为买水的钱已经花过了就放弃了水而买了个汉堡。他对水的需求明明更高,并且同样价格的一件商品,他为什么选择了汉堡呢?这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呀。
  这就是狭窄框架。人的思维有时过于狭隘,如果做过了一件事情(尤其是有关需要资金的娱乐事情或者说一些很苦的事情),那么在短期内或者说预计的周期内就不会再做了,不然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甚至即使影响到了自我的利益,这种思维定式也不会改变,从而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自己已经做过这件事了,不能再做了。
  我认为,狭窄框架是使人无法做出最优化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人几乎无法改掉这个毛病。
其他文献
15岁之前,我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十几里之外的县城。可我突然要去几百里之外的地方上学了,想想都觉得害怕,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一定会像只孤雁一样彷徨无助。到了车站,我买好了车票,开始等车。放眼望去,南来北往的人行色匆匆,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奔向属于自己的列车。车站,是人们转换路途的驿站;站台,承载着人们对远方的期许;列车,把天南海北的人送往海北天南……汹涌的人群,陌生的面孔,南腔北调的喧嚷,迎来送往的呼唤…
期刊
智偉发来信息时,碧云正在公司修改她的园林景观设计图。公司的一位姑娘去泰国董里享受浪漫婚假了,她加班加点是为了成全这对小夫妻的温馨二人世界。“在家等你!”智伟的语言向来简练。碧云回了个笑脸,继续忙,直到设计方案在她看来无任何瑕疵,才离开。  智伟跟她同读华南农业大学,智伟学习建筑设计,她是园林设计。两个人在一次社团活动中碰撞出爱的火花,最终发展为牵手一生的伴侣。毕业后,恋家的碧云就近谋职,智伟跟她说
期刊
十年租赁  2016年夏天,周姑娘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外企工作收入很高,但不到半年,周姑娘还是辞去了这份工作,只因为不想每天都坐在格子间里,她喜欢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清风、明月……喜欢摄影、设计,她想要和这些事物在一起。  辞去工作,周姑娘在南京栖霞区射乌山租了一幢别墅做摄影工作室,可是由于位置偏僻、人烟稀少,母亲很担心她的安全,便劝她到别处租房
期刊
①  我与弟弟不是双胞胎,但巧的是我们是同月同日生的,他刚好小我两岁。他从小便特别粘我,我也很疼他,不管去哪儿,都带着他,经常还背着。  我5岁、他3岁那年,我们一起在家门前的池塘边玩,他不小心掉进了水塘里。我用尽力气拉他,但是穿着棉袄的他吸了水后越拉越重,我一着急,也跳了下去,想抱他上来,可怎么也抱不动,他不停喊“姐姐”。渐渐地,我听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我自己也慢慢失去了意识。  等我再次睁开眼
期刊
给人带来压力的事很多,中国高考应排在前三。十余年苦读,求的是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学生们就被不断地择优再择优、分流再分流,一层层地物竞天择。  这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于是,就有家長将眼光投向国外———据说,“在外国读书很轻松,中学生课余有很多玩的时间”“国内成绩不好的学生,到了国外就像变了个人,一下子出色了”……  出国就这样热起来了,且日趋低龄化。然而据《文汇报》记者最近的调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盛夏午后灼热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照进詹纳的办公室,她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握着鼠标,看着电脑上的新项目,一脸茫然。  “电影角色海选数据库。”詹纳心里反复念着这个项目名称,暗自调侃“居然能有这种东西的存在,真是活久见”。詹纳走到办公室的玻璃门边,拉开门对外边的同事们说:“大家进来开个小会吧!”  詹纳
期刊
紫襟,喜马拉雅有声主播第一“大V”,在喜马拉雅FM拥有380多万粉丝,月入百万元。虽然羽泉等知名人士也是他的粉丝,但原本他只在声优界知名,2018年4月,他的名字忽然上了微博热搜。大家关注到,他的真名叫陶勇祥,竟是陶渊明后人。紫襟觉得,他与先辈从事不一样的职业,完全是一件正常的事。一往情深“有声世界”  紫襟1991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宜昌,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高考时,紫襟以优异的成绩
期刊
两个男人带着一群小孩,在武汉汤逊湖边建成飘浮的房子“天空之城”。之后,又领着孩子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片樟树林里,用47公里长的绳子在树上造了座房子,看到的人都说了不起。他们一不小心,还捧回了世界大奖。两个有故事的男人,聚到了一起  辰风今年45岁,学电气出身,曾在德国工作、生活多年。2008年,他带着孩子从德国回到武汉。那年,三聚氰胺事件像一場风暴威胁着中国的食品安全,辰风每天最担心的是,“孩子吃
期刊
①  老媽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还没进门就忙着和邻居打招呼:“服装城正在打折呢,可便宜了,你也快去看看吧。”一进门,就兴冲冲地试穿,还满脸期待地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看着她身上的新衣服,努力控制住内心的吐槽,阴阳怪气地反问一句:“想听真话还是假话?”老妈翻我一个白眼,继续试衣服。  老妈的微信里有个名叫“美少女”的群,里面有虹姨、香姨、华姨和我妈,她们从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是形影不离的好姐妹
期刊
叶子乐毕业于伦敦圣马丁学院,父母宽松的教育方式和相对优渥的家境,让他像一片叶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去世界各地旅游并参观了大批艺术展馆,逐渐对自然生活充满了憧憬。  从英国回到上海工作后,叶子乐住进了自己的小家。这里配有电梯,周围还有一个公园,三室一厅的居住空间更是周围人羡慕的“绝佳生活”。但叶子乐始终觉得被条条框框的生活所牵制,他决定换一个环境,就从租房开始。  第一次租住的是一套老房子,老式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