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以为西葫芦越冬茬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葫芦;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11-01
  
  近几年,我国北方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越冬茬西葫芦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宜选择早熟、短蔓类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潍早1号、灰采尼等。需种量为6.0~7.5 kg/hm2。
  2育苗
  2.1苗床准备
  在大棚内建造苗床,苗床为平畦,宽1.2 m,深10 cm。营养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1 m3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 kg、过磷酸钙2 kg、草木灰10 kg(或氮磷钾复合肥3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装土后营养钵密排在苗床上。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西葫芦种子在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并精选。50~55 ℃温汤浸钟,浸泡3~4 h。浸种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晒10 min,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8~30 ℃下催芽,经1~2 d可出芽[1]。
  2.3播种
  70%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越冬茬西葫芦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播种前先在营养钵(或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中播1~2粒种子。播完后覆土1.5~2.0 cm厚[2]。
  2.4苗床管理
  播种后,床面盖好地膜,并扣小拱棚。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28~30 ℃,夜间16~20 ℃,促进出苗。幼苗出土时,揭去床面地膜。出土后至第1片真叶展开,苗床白天气温保持20~25 ℃,夜间13~15 ℃。第1片真叶形成后,白天气温保持22~26 ℃,夜间13~16 ℃。苗期干旱可浇少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定植前5 d逐渐加大通风量,在白天20 ℃左右或夜间10 ℃左右降温炼苗。苗龄30 d左右。
  3定植
  3.1整地、施肥、作垄
  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75~90 m3/hm2、鸡粪30~45 t/hm2、磷酸二铵750 kg/hm2,还可增施饼肥2 250 kg/hm2。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 cm,耙平。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定植前15~20 d,用45%百菌清烟剂15 kg/hm2熏烟,严密封闭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 d左右。
  3.2定植
  定植前起垄:大行80 cm,小行50 cm,株距45~50 cm,栽植30 000~34 500株/hm2。具体定植方法为:开穴后,先将苗放入穴中,埋入少量土以固定根系,然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并压实。定植后及时覆盖地膜,栽培垄及垄沟全部用地膜覆盖。
  4定植后管理
  4.1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密闭保持不通风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生根、早缓苗。白天棚温应保持25~30 ℃,夜间18~20 ℃,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0 ℃时,可利用顶窗少量通风。缓苗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 ℃,夜间12~15 ℃,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提高温度至22~26 ℃,夜间15~18 ℃,最低不低于10 ℃,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和瓜的膨大[3]。
  2月中旬以后,西葫芦处于采瓜的中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根据天气情况等灵活掌握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进入4月下旬以后,利用天窗、后窗及前立窗进行大范围的通风,以使棚温低于30 ℃。
  4.2植株调整
  4.2.1吊蔓。对半蔓性品种,在植株有8片叶以上时要进行吊蔓与绑蔓。田间植株的生长往往高矮不一,要进行整蔓,扶弱抑强,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绑蔓时还要随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
  4.2.2落蔓。瓜蔓高度较高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要及时落蔓,使植株及叶片分布均匀。落蔓时要摘除下部的老叶、黄叶。去除老黄叶时,伤口要离主蔓远一些,防止病菌从伤口处侵染。
  4.2.3保果。冬春季节气温低,传粉昆虫少,西葫芦无单性结实习性,常因授粉不良而造成落花或化瓜。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激素处理才能保证坐瓜。方法是在9:00—10:00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花冠,在雌花花柄上轻轻涂抹防落素等溶液[4]。
  4.3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水以促进缓苗。缓苗后到根瓜坐住前要控制浇水量。当根瓜长达10 cm左右时浇1次水,随水冲施磷酸二铵300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深冬期间,约15~20 d浇1次水,浇水量不宜过大,并采取膜下浇暗水。每浇2次水可追肥1次,随水冲施氮磷钾复合肥150~225 kg/hm2,要选择晴天上午浇水。
  2月中下旬以后,即间隔10~12 d后浇1次水,每次随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 g/hm2或腐熟人糞尿、鸡粪4 500 kg/hm2。植株生长后期叶面可喷洒微肥、叶面宝等。
  5 病虫害防治
  引起西葫芦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在病虫害化学防治中,要严格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确定用药间隔期,以减少药残含量。
  6采收
  西葫芦以食用嫩瓜为主,开花后10~12 d,根瓜达到250 g时采收,采收过晚会影响第2瓜的生长,有时还会造成化瓜。长势旺的植株适当多留瓜、留大瓜,徒长的植株适当晚采收;长势弱的植株应少留瓜、早采瓜。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主蔓,瓜柄尽量留在主蔓上。
  7参考文献
  [1] 应芳卿,刘宗立.早春保护地西葫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25-26.
  [2] 董领军.大棚种植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4):46.
  [3] 濮小英.无公害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20.
  [4] 刘云霞.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5):14-15.
其他文献
弄清电气化铁道牵引电流沿钢轨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是进一步研究电化牵引对沿线通信信号等设备干扰的基础,同时也为现场铁路沿线扼流变压器容量配置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
排球运动诞生以来,6人排球运动的历史最久,影响最大.21世纪世界6人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队发展全面化;运动员身材、弹跳、击球点高度化;攻防技术
介绍了龙山县大棚西瓜主要病害疫病、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县发展大棚西瓜产业提供参考。
高校制定和实施良好的技能型审计人才培养方案,能不断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目前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概括技能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原
本文立足于当今工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组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加以探究,以期提升学校工
摘要 阐述了杨桐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总结了其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杨桐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杨桐;形态特征;分布;播种育苗;浙江永嘉;四海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92.05;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0-01  杨桐(Cleyera japonica)又名红淡比,是山茶科红淡比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多年来在我国一
摘要 根据脱毒甘薯抗病毒病、品种种性恢复的特点,介绍了脱毒甘薯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为脱毒甘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脱毒甘薯;特点;优质高产栽培;选用良种;肥分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51-01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极易感染和积累病毒,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
滨湖蝗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复杂,各生态因子对控制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生态因子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加以改造利用,形成不利于东亚飞蝗发生、繁衍,而有利于天敌繁衍
根据2010-2012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先进的烟草害虫防治技术,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主要的地下害虫、田间有害软体动物、刺吸性害虫、食叶性害虫、潜蛀性害虫等18种害虫提
本文主要从数控加工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在现阶段构建一个成功的一体化数控加工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数控加工的教学成效,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