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四海山林场杨桐育苗造林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杨桐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总结了其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杨桐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杨桐;形态特征;分布;播种育苗;浙江永嘉;四海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92.05;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0-01
  杨桐(Cleyera japonica)又名红淡比,是山茶科红淡比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多年来在我国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但日本人利用其侧枝对生、常绿等特点,加工成7枝、9枝、13枝等为一束的“仙枝”,来祭神拜佛,是日本民间祭神用的必需品,被誉为“神木”,年需求量很大。近几年由于出口日本的杨桐数量逐年增多,使本来资源就不多的浙江省资源越来越少。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 196.7 m,森林覆盖率达97%。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2 ℃,年平均降水量1 702.2 mm,无霜期212 d,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人工栽培杨桐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能够充分开发四海山林场资源,利用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林场从2003年开始,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杨桐人工育苗造林。现将人工栽培杨桐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林农参考。
  1 杨桐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杨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度3~6 m。树皮薄,灰褐色,光滑不裂,幼枝圆柱形、光滑无毛[1]。一年生枝绿色,二年生枝呈灰色或灰褐色,顶芽极显著,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侧脉上面不明显。花初夏开放,白色,通常3~6朵簇生于小枝上部叶腋,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长圆形,雄蕊多数,花药有透明刺毛,子房上位,2~3室,柱头2~3浅裂[2]。浆果球形至长卵形,熟时黑褐色,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11月。杨桐喜生长于湿润、肥沃、庇荫之地,自然分布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在浙江省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山区县,在台湾、日本及韩国等地也有分布。在四海山林场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阴坡的山谷、溪边、林下疏林,在红壤及黄壤的山地上生长良好[3-4]。
  2 育苗造林技术
  2.1 种子采收及处理
  杨桐的花期在5月,成熟期一般在11月中旬,果实为浆果,直径为2.5~3.5 mm,果实内部的种子形状似神丹丸,粒较小,数量通常为7~15粒。当果实的颜色由绿变黄,最后变为黑色、果实的表面呈现光泽时即为成熟,此时的果实易遭到鸟害,应及时进行采收。果实采收后,尚有20%的果实为青色时,应进行后熟堆放处理,一般堆放5~7 d即可,用手将果实搓烂(动作要轻,以防破坏种子),然后用清水将果肉除去得到净种。再经0.5%高锰酸钾浸种3~5 d消毒,将种子捞出在清水中漂洗、阴干至种皮干燥,选择阴凉处进行湿沙贮藏。贮藏到翌年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育苗[5]。
  2.2 播种育苗
  根据杨桐生长的特点,其育苗圃地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深厚、排灌良好、坡度在5°以下,有侧方庇阴或造林更新后的黄壤山地作为苗圃地。播种时间以2—3月为宜,播种前进行选种、净种后进行消毒,再用清水漂洗,晾干后即播。播种前用生石灰、多菌灵对育苗地消毒并施足基肥,可用复合肥600 kg/hm2。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播的方法进行,但育苗地必须细致整地,种子用细沙拌种均匀播下,播种量为100~150 kg/hm2,播种后及时覆盖1层火烧土,一般覆土的厚度应为种粒直径的2~3倍,随后在床面上再覆盖1层稻草,以防日晒和雨水的冲刷[6]。播种后最早10 d即有部分出土,应加强对杨桐苗的田间管理。苗木出齐后需搭阴棚遮荫,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一年生苗平均生长量达16.2 cm,最高达30 cm。
  2.3 扦插育苗
  杨桐穂条应选择树冠中上部阳光照射充足、发育健全的春梢,要求生长健壮、发育充实、品质良好、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木质化硬枝或半木质化嫩枝的枝条为宜。采集时间一般在阴天或早晨进行,穗条采回后及时剪穗扦插。枝条剪成4~5 cm的插穗,每根插穗应有2~3个芽,下端平口或马蹄形,上端在顶部腋芽以上5 mm处斜剪,只保留顶端1~2片叶,其余叶剪去。要做到切口光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每根插穗应保证1~2对腋芽,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待插。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交通方便、坡度在5°以上的砂质壤土作为扦插圃地,扦插前进行整地和做床,做床后采用黄心土鋪盖苗床,厚度为5~8 cm,用水喷透床面,在插床上用竹木签插孔,深度为2 cm左右,采用直插方式将插条垂直放入孔内,用手将孔轻压封实。插后一定要一次性浇透水,以苗床不能渗透为宜。一般可插225万株/hm2左右,扦插30 d后插穗基部形成愈伤组织,插条陆续发根后,要做好水分管理,适时进行除草。杨桐扦插后40~50 d开始发根,80 d时已大量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超过95%,当年平均新梢的高度即可长至超过20 cm,为今后大面积人工造林提供苗木。
  2.4 造林
  在四海山林场主要采用多树种庇荫杨桐混交的方式进行同期造林。可用于庇荫的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柳杉、桂花等,采用隔行种植,杨桐造林采用团状法,距离庇荫树种根基1.1 m处放射状地进行排列,株数分别是庇荫树种的6倍。庇荫树种当生长到第6年时,树高在7~12 m,杨桐树高在3~4 m,完全可以达到较好的庇荫效果,促使杨桐健壮生长。另外,还可在针阔混交林下进行杨桐苗人工补植,选择有杨桐自然分布的林地,经过强度为25%的抚育选伐,留好上层针阔树种作为庇荫,并进行林间开垦和打好补植大穴,及时在无杨桐的空间补种育好的杨桐苗。该方式适合自然分布杨桐的有林地,不仅投资少,而且见效快。
  3 参考文献
  [1] 詹森梁,潘伟华,朱永军,等.杨桐人工栽培模式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4):21-23.
  [2] 叶朝军.杨桐的光合特性研究[J].温州农业科技,2004(3):25-28.
  [3] 傅益群,方腾,黄建胜.杨桐的繁殖和培育技术试验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9,19(6):25-28.
  [4] 应叶青,吴家胜,钱莲芳,等.杨桐、柃木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7):20-21.
  [5] 吕世新,徐国绍,赵锡成.杨桐的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1):59.
  [6] 吕世新,董少锋.杨桐育苗及人工营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3):19-20.
其他文献
自阳光运动项目启动以来,各高校院校再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路径进行了积极地探究,对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弄清电气化铁道牵引电流沿钢轨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是进一步研究电化牵引对沿线通信信号等设备干扰的基础,同时也为现场铁路沿线扼流变压器容量配置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
排球运动诞生以来,6人排球运动的历史最久,影响最大.21世纪世界6人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队发展全面化;运动员身材、弹跳、击球点高度化;攻防技术
高校制定和实施良好的技能型审计人才培养方案,能不断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目前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概括技能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