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尊严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l_fut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才是真正有意义地活着,不仅仅是个人,国家也一样。
  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失去了尊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燃起熊熊大火,在华人国家的公园竟然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日本的铁蹄肆意蹂躏我们的国土和人民……那时的中国,哪里有尊严可言?
  尽管那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但总有一些不卑不亢的中国人,呐喊着“不”,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义和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八国联军的炮火;1925年,“五卅”反帝示威游行的学生用从皮匠摊上借来的榔头,把“外滩公园园规”的禁牌砸掉;当贴着膏药旗的日本人践踏我国的大好河山时,4万万国人奋起反抗,高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终于赢得了尊严。
  其实,捍卫国家尊严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之事。曲小雪就是这样一个用自己弱小身躯历经四年奋争、捍卫自己人格和祖国尊严的中国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曲小雪留学美国时在路易斯太太家勤工俭学。在受到老太太的儿子银行家爱德华“中国人连我最看不起的黑人都不如”的侮辱时,曲小雪不卑不亢,针锋相对,遭到爱德华母子的人格侮辱和毒打,致使她的膑软骨永久性挫伤,脊椎骨错位弯曲,并造成严重脑震荡。在爱德华母子恶人先告状后,曲小雪被迫在以后漫长的四年里,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法庭内外的巨大压力以及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之抗争,最后获胜,宣判被告赔偿原告5250美元,并当场向原告赔礼道歉。曲小雪接过支票,向全场抖了抖,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觉得这个中国人之所以旷日持久地坚持打这场官司,无非就是为了这张支票。可你们错了!至少我这个中国人,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绝不会在你们的美元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我打这场官司,是为了讨回我做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美元,在我的尊严面前一分不值。见鬼去吧,美元!”曲小雪说完将支票一点一点地撕碎,抛向法庭的上空。
  在这里,曲小雪讨回的不仅是个人的公道,还有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尊严!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活得很有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在世人面前,也一定是很有尊严的。
  只要每个人都能发出一星尊严之光,祖国的尊严就是那光芒四射的朝阳! 
  
  【名师点评】
  的确,“尊严”这个题目太抽象,但小作者巧妙地将“尊严”具体化了:从中国近代史实、现代史实到当代小人物所为,无不体现“尊严”二字。尤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在保证材料为主旨服务的基础上,对时代较远、自己不太熟悉的材料可略写,对熟悉的现实材料可详写。
  (赵胜启)
其他文献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小船摇
期刊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  它是一只有老虎斑纹,很气派的猫。  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  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  但是,这只猫却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有一次,它是国王养的猫,  它很讨厌国王。  国王很会打仗,一年到头都在打仗,  他把猫放进一个特制的篮子里,  带着它一起上战场。  有一天,猫被飞来的乱箭射死了,  国王在激烈的战场中
期刊
第一天  我是全宿舍最早去报到的,在那之前我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在校门口和爸爸妈妈挥手作别,我是踌躇满志的。我故意不去看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睛,后来听说妈在回程路上哭了一路,她跟爸爸说那么大一间宿舍,只有贞儿一个人住,不知道她会不会害怕呀。  我穿着新买的衣服,戴着新配的眼镜,面对一个新世界,决意做一个快乐的新生。跟他们挥手说拜拜,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去学校周遭打探一遍,吃了一碗素面,买了一只红色的眼
期刊
王意者,鄂女也,自为传时方二八。父母无他子,宠爱殊甚。初,名之业,以欠顺故,更为意。诞时满头毛发,其母喜之,曰缘怀胎时多啖核桃故。  意幼时憨痴,每以傻痴见笑于戚属。洪灾时,意方四岁,见士掷沙袋于水中以抗洪者,颇为不解,问其母曰:“若每投鸡蛋于吾杯中,而牛奶涨且溢;今众人掷袋水中,为抗洪耶,为助洪耶?”母顿须臾,为之绝倒。  母养水仙于几案,其香淡雅,意爱之,常观玩。半月,花未发,因十指并用,慎拉
期刊
如果走进《蜀道难》的内核和诗人的灵魂深处,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该诗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整体性关照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揭示。  一、历史传说:生命的伟大与悲剧的力量。   《蜀道难》中的历史传说一共有两处:一处是“蚕丛及鱼凫……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和“鱼凫”都是远古蜀王:前者功绩是“教民蚕桑”;后者本是一种捕鱼水鸟,后来成为部落的图腾。“蚕丛”和“鱼凫”都
期刊
阳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个人都能绽放阳光,关键是你有没有阳光的心态。  ——摘自李佳雯日记    2010年1月4日,荆楚大地上第二次飘起雪花的时候,记者顶风冒雪来到了被白雪覆盖的荆州古城。因为,坐落在这座古城的湖北省示范高中——荆州中学有一个能“绽放阳光”的女孩。她,就是该校2010级“震旦珍珠班”的李佳雯同学。  “震旦珍珠班”是由台湾著名慈善家王建煊先生发起设立的爱心教育基金会以“有爱走遍
期刊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因为“写景抒怀皆忧国”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课文《杜甫诗三首》即为明证。  《秋兴八首》和《咏怀古迹五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天,《登高》作于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藩镇割据严重,唐王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仍动荡不安,诗人依旧作客他乡、有家难回。这些,必然会反映到这位忧国忧民诗人的作品中。  《秋兴八首》(其一)抒
期刊
高中生作文不理想,因素固然很多,但不会选择、处理材料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有所侧重,有所详略,就能突破瓶颈,点石成金,从而做到不尽“材”源滚滚来。    一、有所侧重,学会一“材”多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的诗句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某一事物,你就会有不同的观感。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材料,在转述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我们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光潜先生
期刊
因余光中的《乡愁》而喜欢他的诗,朴素的文字里沉淀着纯美的意象和深挚的情感,读来清醇而深厚。翻开《余光中诗集》,能触摸到其诗歌创作的发展轨迹,更能感受到其情感的枝条蓬勃伸展的方向。读到《算命瞎子》这首诗,我不禁怦然心动,摘录下来和大家共享:  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  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
期刊
Imagine waking up to a world where China is the world’s leading superpower, astronauts are busy walking on Mars and a brand new political party is ruling the UK.  Well this could be the reality in 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