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郑州市管城区、河南省音乐家协会推荐的古琴斫制作为传统技艺首次入选,郑州博衍坊的孙海明是两位传承人之一。其实在圈里打听,因为古琴热而带热斫制,近年省内制琴者不乏其人,单是郑州就有五六位知名度较高的斫琴师,其中有默默耕耘者,精益其技;也有能斫而善弹者开班办学,推波助澜。古琴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手工的极致、一种心境的表达,俨然已经成为风尚。
  古琴火了
  古琴位列中国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样乐器,其起源,有说伏羲造,有说神农造,有说是黄帝造,纵不可考,但古琴确实备受先贤器重,地位尊崇,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如果不会弹几曲唱几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不过,到了清末民国,随着旧文人阶层的消沉,为他们所把玩的古琴也趋凋零,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是一片死寂。世人知道钟子期、俞伯牙知音之谊,却分不清古琴与古筝,知道琴棋书画这句俗语,却不知其所指的琴是哪般琴;最可惜的是,仲尼、伏羲、蕉叶等古琴古典样式虽然流传至今,但古人所用琴弦——纯用蚕丝制作的丝弦不知什么时候失传,古琴真的到了“鸟尽弓藏”般的地步。
  也因此,跨过世纪之交,古琴火得有些突然,火得有些莫名,连搞古代乐器研究的学者都觉得意外。2015年9月初,在郑州授课的著名非遗专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的张振涛先生连用几句“火死了”形容古琴:“现在光北大的古琴会就有上千人。前几天,有位80多岁的老先生开了一个古琴音乐会,我去一看,满场,不可思议啊,你说现在什么演奏能满场?”
  古琴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撇去网上的流水线粗制货不说,如今,一张按传统手法打制的古琴,价格多在万元以上,好一些的要一二十万元一张,出自名家之手的更贵。
  其实,仔细观照,古琴的火也是早有迹象的。2002年,第一部国产商业大片《英雄》赚足了国人眼球,电影中大段的古琴独奏让人印象深刻,古琴圈中不少爱好者甚至将其视为最初启蒙。片中,盲人演奏师正是现实中的古琴大家徐匡华。第二年,古琴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为世人重视,逐渐升温。2008年,古琴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之中,一把唐琴“太古遗音”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乐器之美,自此古琴在民间大热。
  在张振涛先生看来,古琴所依附的传统文人阶层虽然不存在了,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的知识阶层重新结识了古琴,“音乐是一种慰藉心灵的方法,而古琴深沉高远,能修身养性,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从‘心灵鸡汤’的角度讲,没有哪种乐器能够跟古琴比”。
  古琴升温,弹者无不想拥有一张好琴,制琴人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但古琴看着构造简单,实则极其讲究,古人称制琴为斫琴,一张琴的诞生,要经过选材、制形、修琴面、挖槽腹、合琴、上配件、贴夏布、修面漆、揩清、推光、上弦等数十道大小工序,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所以,斫琴人面对市利之诱惑,也须如弹琴之人,要耐得住寂寞,苦得下身心,方熬得出手艺,拿得出真品。
  “老祖宗的东西”
  1987年前后,在河南省京剧院负责道具修理的孙海明独立做出自己的第一张古琴时,周围还没有人认识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孙海明不会弹,也没有谱子,琴被不尴不尬地摆在家里,自己偶尔拨弄几下,客人来了无不好奇,还有人问这是不是他发明的。孙答:“这就是琴棋书画的琴,老祖宗传下来。”来人似懂非懂地回一句:“那你好好传。”
  “那时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古文化低落期,沾点儿古气的东西都很难见到,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古琴,也分不清古箏和古琴是两回事。古筝是21根弦,古琴只有7根,古筝弦比古琴宽很多。”孙海明和古琴的缘分,也来得巧合。严格来说,他亲手做出的最早的琴还要推溯到更早。孙海明是郑州人,家在省体育场附近,小时候边上有个做家具的大木工坊,没事就去摆弄木头和工具,师傅们看见小孩子耍也不干涉,倒是惊奇这孩子对木工兴趣之浓。半年下来,孙海明已能自己打张小凳子。到了十四五岁时,有师傅看了他做的家具,说能考到六级木工。但孙海明做木工纯属爱好,上完学后便参了军。1981年,孙海明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京剧院,跟着张京海老师做乐器修复,有次去张家,见墙上挂着一把狭长漆黑的七弦琴,立刻惊为神物,张京海弹拨几下,深沉悠远之音更让孙海明欲罢不能。
  这张古琴是张京海亲手做的。张京海祖籍濮阳,曾祖父跟随张师明学习斫琴,19世纪末全家搬至北京,加入梨园行专门制作乐器,此后代代相传。而张师明的技艺传承自其先祖张子松,张子松的老师,正是古琴界享有盛名的《研露楼琴谱》和《龙吟阁秘本琴谱》两书作者崔应阶。清代雍乾年间,崔应阶与琴家王受白交往30年,得王受白“秘传十余操,高古淡远,不同凡响”,两人均是当时中州琴派的重要代表。
  孙海明有木工底子,直言想学,张京海见他诚心,便让孙自己找木料。古琴最重要的材料是面板和底板,面板通常用桐木,底板用梓木,孙海明周围并不缺这些,木料找来之后,张京海给他画了一张伏羲式古琴的样子。没想到,他第二天就把锯好形状的面板和底板拿了过来。张京海便毫无保留,将自己知道的工艺流程传授给孙海明。不过,如同古人通过《琴操》《琴录》等著述流传下来的斫琴记录一样,大体流程知道了,大量细节仍要自己去悟,这第一张琴,孙海明也是在一年多后才最终完成。
  琴人的梦想
  这张琴,极可能是如今郑州这批斫琴人手中所出最早的琴之一,我很想看看是什么样子,可惜它早已不知踪影。在斫琴圈内以对手艺苛刻知名的孙海明即便在今天,也不会轻易把一张还没完成周期、尚未“唤醒”的琴拿出示人,更不用说当初一张练手的琴。
  孙海明如今的制琴工作室在郑州市金水区一居民院内,院里人都知道他是斫琴师,因为他每天骑着自己亲手做的纯实木外壳电动车出入其间,拉风无比。然而,孙海明在古琴制作上却一点都不时尚,不仅力求按照传统古法制琴,而且只要自己做的琴凡事亲力亲为,徒弟都不许染指。比如在一张琴接近尾声的揩清环节,需要用丝绵球蘸大漆擦琴身,再用布将漆擦去,用棉布蘸出光粉擦琴面,如此往复几十遍,简单枯燥,难免会有人心疼师傅要求替手,但孙海明每次都是拒绝。
  孙海明的苛刻源于对古琴的敬畏,“你对古琴了解越深,你就越觉得各个环节都博大精深,每个细节都会决定一张琴的成败”。这也是很多斫琴人、弹琴人的共识。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古琴首席罗苏理先生说,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总结并结合自身哲学文化,给一张好琴定下了9个条件,是所谓琴之“九德”,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明代冷谦的《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在外行人看来,这些描述惜字如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斫琴人来说,对它们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即使心里知道一张琴的大体形制,细节仍是要靠自己琢磨。比如“九德”之中排在首位的“奇”,古人的解释是“轻、松、脆、滑”,听起来像极了一款巧克力的广告,具体说来,是“举之则轻,扣之则松,抚之则滑,击之则脆”,但什么是松,什么是脆,并非量化的标准,全靠体悟。“任何一名斫琴人的梦想,都是有生之年能亲手打造出一张九德之琴。也是因为这种模糊的描述,好琴是没有穷尽的至境。”罗苏理说。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世纪。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黄淮学院审时度势,致力于建设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一条街为实践平台,以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重点的“四创”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加强领导,组建团队  为了给“四创”教育体系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黄淮学院成
期刊
编者按:  2015年11月17日上午,“第十七届高交会无人系统展分会场——中国(深圳)国际无人系统技术成果交易展览会”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开幕。这是高交会历史上首次设立无人机分会场。当时,酷炫的无人机飞行表演,成為“吸睛”焦点。  而在今年春晚,无人机更是两次登台,成为万众关注焦点。  无人机被认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之一,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期刊
脂质代谢平衡对维持生命体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boxH/ACAsnoRNP是一类小核仁核蛋白复合体,其功能主要是rRNA假尿嘧啶修饰、转录后基因沉默和端粒酶活性维持,其中包含Naf1,Nop10,Nhp2,Dck1和GAR1这五个关键蛋白。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对Gar1在脂肪代谢和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pUAST-attB-GAR1-eGFP载体,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果蝇。通过DAPI和Phalloidin-FITC染色标记细胞核和细胞骨架,检测到GAR1-eGFP
保持勇气、锐气和朝气对改革有何意义?“中等收入陷阱”怎样迈过?国际传播力为什么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很多提法、表述令人耳目一新,关系改革、影响发展。记者请来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为大家解读。  【关键词】勇气、锐气和朝气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
期刊
如今,“中国创造”作为一个崭新的词汇,已经渐渐地代替“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创新发展理念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会上与会下、会内与会外,牵起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奏出激越昂扬的“中国创造”强音。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年初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称,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  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直到成为“领跑者
期刊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刚从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归来,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永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外专家学者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都很有信心,认为7%左右的经济增速符合中国国情,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中国经济在全球仍然名列前茅。  多位专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尚未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王永苏说,新常态的两
期刊
近期,中牟縣青年路街道西街村党委按照“多造血、少输血”的方针,在传统“给钱给物”直接帮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资源,提高增收能力,研究推出了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合作扶贫等多项精准扶贫措施,从思想、就业、政策等方面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一是积极开展餐饮烹饪、家电维修、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子女技能;二是通过科技项
期刊
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吸引世界目光  勤奋耕耘,收获满仓。短短几年,弹指一间。转型发展,世人瞩目。  早在2013年年初,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变化,就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关注。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严格评审,黄淮学院以其突出的转型发展成效被遴选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6月,学校又入选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1月9日~10日,教
期刊
3月2日上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在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裴志扬作了题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  在报告中,裴志扬对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十三五”及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查摆问题、肯定成績的前体下,裴志扬明确提出2016年总体工作要以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
期刊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创造”有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永无止境,挑战永不止息。  放眼全球,时与势在变化,艰与险仍交替,中国身处大国竞争的新赛场,站在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中国制造怎样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