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和我(外三首)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里出生
  如一棵小草
  沐浴着春风夏雨
  飘动着秋叶雪花
  平凡
  宁静淡泊
  倔强
  直立挺拔
  在这里生长
  如一个童话
  感受着喜怒哀乐
  饱尝着酸甜苦辣
  故事
  沉淀成记忆
  记忆
  常让我牵挂
  在这里起飞
  如一只小鸟
  离开妈妈的呵护
  挣脱爸爸的牵挂
  稚嫩
  展开未丰的羽翼
  执着
  追逐着五彩云霞
  在这里沉思
  如秋天落叶
  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是亲情对爱的报答
  时间
  它们都去哪了
  转眼
  已是霜染白发
  春梦
  梦  把星星当眼睛
  看亮了黎明
  一丝丝
  一束束
  在心中萌动
  暖暖地驱散
  寒气阴霾
  叫阳光成为种子
  长出七彩的梦境
  曲径通幽
  也是一种心境
  用倾听的办法
  分辨出春燕呢喃
  飘着满眼春风
  凇韵
  温润的雪
  开出了玉树琼花
  落满白色的蝴蝶
  飘飘洒洒
  阳光感觉到幸福
  萌动着爱的绿芽
  似仙如梦
  在月色里
  低吟着洁白的童话
  静谧的江面
  当一面镜子
  倒映着雪柳
  将寒冷的冬季升华
  激动的心
  澎湃着春的韵律
  接受春风的剪刀
  裁出雪柳烟霞
  沐石河,故乡的河
  沐石河
  故乡的一条小溪
  在我心中默默流淌
  花开花落
  斗转星移
  讲着不老的故事
  我听着
  那么的令我着迷
  沐石河
  一条欢乐的小溪
  始终在我的感情中
  日夜吟唱
  奔流不息
  虽不是波澜壮阔
  但永远
  是一种秀美和魅力
  沐石河
  一条快乐的小溪
  将儿时的笑声串起
  春去秋來
  夏来冬去
  交替季节的时序
  河滩上
  抹不去嬉戏的足迹
  沐石河
  一条难忘的小溪
  和我的血液融一起
  青山不老
  细水长流
  不论在何时何地
  可怎么
  也流不出我的心域
   作者简介:温洪亮,出生于九台市沐石河镇,退伍军人,曾任九台市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松原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现任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办公室总经理,喜欢文学、绘画、摄影等。
  
  (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翻看手机相册,翻到上大学时穿着手机临促员制服的我……  在商场楼道的座椅上临时休息,看着身旁有父母陪伴的小孩,自己也跟着幸福地笑了,然而一分钟后却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肿胀的脚、僵硬的笑容去向来往的人介绍产品。  下班高峰期的长春306路公交车上,人多到不用扶手都可以站得稳稳的。回到寝室,我疲惫不堪,我的身体和灵魂都被这份周末兼职彻底打败。但每到工资结算日,看着進账短信,我便依旧可以满血复活。  
期刊
世界上还有母亲节  以前我不知道  四十五年时间我不知道  老妈活着的时候  我没有向她发出过一句  来自母亲节的祝福  老妈走了以后  母亲节才在中国盛行  对老妈所说的“母亲节快乐”  是我用泪水送出去的  宇宙的空间超级  不知她老人家能否收到  今年的母亲节  充满浓浓的气氛  鲜花和祯祥在天上纷飞  恭敬中抚摸一缕余温  梦境中追念一蓬白发  今年這个节日  我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  这个
期刊
一  时隔七年,打开文件包,检索出我拍摄的长白山最后一个木屋部落——漫江木屋的那些照片,心里仍是不免一震。  时隔七年,我想我并不缺乏光脚蹚过烂泥遍布的山路,前往漫江木屋部落的勇气。但七年的时间,随着我在大地上行走路线的延长;随着我翻越的山岭越来越高;蹚过的河流越来越深;辟开的荆棘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就像秋天的庄稼,经过了向上拨节生长的过程,懂得了只有向内生长,才能成熟。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透过外表,
期刊
作者简介:文敬谆,中学教师。先后在《名家名作》《青年文学家》《中华日报》《国际日报》《雷泽文学》《华文作家报》《当代文学家》等中外报刊发表作品。  又一个自然醒。  高扬伸伸懒腰起了床。套上宽松的居家服,如厕洗漱完毕后,就按部就班地坐在了餐厅的背椅上。  餐桌临窗,外面的风景尽收眼底。正月的阳光和煦地洒在宽阔的马路上,马路两边高大的樟树泛着点点新绿。这感觉太相似了,让高扬仿佛置身在公司。高扬的公司
期刊
近日,再次阅读《大染房》这本书,也再次被感动,特别是描写少年乞讨时的陈六子(陈寿亭)吃完锁子叔给他留下的小半碗剩菜汤,见碗底还有一个晶莹透亮的虾皮,他怎么也舔不着,于是就用筷子拨,可虾皮就是不肯就范。他急了,放下筷子,用两个指头捏起来……  我儿时也曾有过为了吃到贴在碗底的虾皮而舔碗底的经历。儿时,条件困难,虽然我们老家靠近沿海,但虾皮也不是随意能吃到的,平时捣蒜、捣烧辣椒用来相拌的大多数是虾糠(
期刊
庐山  历代险峰华夏讴,紫烟名胜引君游。  霞飞霄汉悬幽影,云接皇家运策谋。  曾见行宫民国迹,犹听红院谏言喉。  崇山昨日惊雷雨,谈笑英雄作古流。  屈原  恨洒一江流,空悲多少秋。  洁贞清葬骨,梦祭此源头。  天问何亏月?九歌追世侯。  若留铭镜在,苍虎自应羞!  咏松  仰望高台一棵松,盘根炫叶巧迎风。  凭空钓得雄遒誉,常入名流背景中。  煤炭  命运暗无光,居荒志不凉。  一朝能用我,
期刊
“喜旺,你别再打我了,你看看,我脸上都流血了,眼睛也看不见了,求求你,别再打我了,呜呜呜……”  偏僻的乡村,寂静的黑夜被一个女人凄惨的哭声撕破。紧接着,又听到“哐当”一声,那是酒瓶摔到地上清脆的声音,一个男人咆哮地怒吼着:“都怪你,要不是你听村主任高强的话,发展什么产业,养什么野猪,把家里全部的积蓄都投进去。十万元啊!现在好了,一场瘟疫,野猪全死光了,十万元全赔了进去,这往后的日子咋过嘛?你说,
期刊
认识油菜粑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杨柳飞絮、桃花绽放、莺歌燕舞、风和日暖,踏青的人结伴而行,三五成群,相聚而嬉。本来,平素我是不喜欢凑热闹的,经常踽踽独行,有熟人见了便笑我,装什么清高呢,古代帝王尚且与民同乐,何况你一介凡夫俗子?于是击掌大笑,亦往人群里钻。来到一棵杨柳下,伸手扼住柳枝儿,看芬芳的绿,有意嗅了嗅浅黄的蕊,偏巧被人抓拍到。回过头,看见一少妇奔过来,提着单反,将镜头递给我看。笑吟吟地说,“
期刊
白雨阑风人烟远,边戍七年仲夏寒。  旌旗十万出征日,残胃瘦马白发还。  题解:冗多的雨,阑珊的风,距有人烟的地方尚远,将士们却在这个仲夏之日依旧寒冷的地方戍卫了七年。想当年,十万战士,人喊马嘶出征的日子,到最后,只剩得几个白发苍苍的兵卒與瘦弱不堪的战马归来。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期刊
琴声  来自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  在金闸村的文化广场上  每夜都在欢闹  金闸村,这历史上的荒凉泥土  如今已翻新成一片繁华的田园  金清江两岸,幢幢高楼耸立  城市的雄姿崛起在眼前  优美的琴声,麦浪滚滚  熏衣草的花海里,波涛涌动  琴声中,弥漫着新农村建设的气息  幸福的话题,四处扩散  江边  清晨的江边  河水清冽,清风徐来  金清江到这里突然宽阔,平坦  几十艘皮划艇来回穿梭  溅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