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乡村漫步(组诗)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声
  来自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
  在金闸村的文化广场上
  每夜都在欢闹
  金闸村,这历史上的荒凉泥土
  如今已翻新成一片繁华的田园
  金清江两岸,幢幢高楼耸立
  城市的雄姿崛起在眼前
  优美的琴声,麦浪滚滚
  熏衣草的花海里,波涛涌动
  琴声中,弥漫着新农村建设的气息
  幸福的话题,四处扩散
  江边
  清晨的江边
  河水清冽,清风徐来
  金清江到这里突然宽阔,平坦
  几十艘皮划艇来回穿梭
  溅起的浪花像在歌唱
  江两岸层层叠叠的阳光在楼房间逡巡
  斑驳的光点像幸福的音符在跳跃
  寺前桥满是羡慕的眼神
  旁边,一座接一座的新桥兀立
  远处,披云山依然葱绿
  山脚下宏大的城市,气象万千
  堤沿上花草树木竞艳
  闲散的人们在休心养息
  不用盛赞,这样的环境定可长命百岁
  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波涛滚滚
  到处一片莺歌燕舞
  种麦的人,收割的人,吃麦的人
  聚集一起兴奋地祝福祝贺
  风吹麦浪,我在麦穗上种植
  月亮
  月亮又圆又大,月亮里冒出袅袅的思念
  炊烟在故乡升起
  炊烟在麦浪中长出了新生的枝叶
  来自金闸村的诗情画意
  广场舞在金闸村蔓延
  这里的早晨和傍晚人山人海
  音乐响起,舞蹈翩翩
  旗袍秀的舞姿中展开艳阳天
  前方麦浪滚滚
  熏衣草的花香溢出心海
  周围的别墅式住宅
  是秀丽的江南田园风格的呈现
  文化礼堂里,下棋,看书看报的人
  或思考,或精神抖擞
  其间,八百年前的戴复古也回到了故乡
  在金闸村,快乐似唢呐
  走进金闸村,场景热闹非凡
  唢呐声高亢又嘹亮
  那是它们在迎接喜讯
  那是它们的快乐笑声
  金清江水滚滚向前
  两岸堤坝上花草树木茂盛
  漫步在整洁而宽阔的路上
  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
  麦浪滚滚的中间
  盛大的音乐会正在进行
  旁邊的物资交易会,人山人海
  鲜艳的衣服和台上的锣鼓交相辉映
  在金闸村,快乐似唢呐
  那一幢幢在阳光下闪着亮光的高楼
  像是唢呐上的音孔
  自豪地跳,欢乐的舞
  金清江的下一章
  书页打开
  金清江的下一章伸出新叶
  水从大溪深山跑出
  水流平坦,宽阔,清雅优美
  沿途稻穗飘香,绿树成荫
  新桥犹如春笋般涌现
  九溪十八弯不再是险滩
  寺前桥,这古董被列为文物
  而桥边的老街,游人拥挤
  披云山,戚继光庙,授智书院
  风景名胜古迹闪耀
  想和你去旅游
  想和你一起去旅游
  ——戴复古
  八百年的距离一瞬间
  穿越在你的诗情画意里
  徜徉山水中
  流连花草树木间
  随你的足迹走遍祖国
  将你的故事唱成最美的赞歌
  将人间的疾苦化为利剑刺向宋朝
  七十岁的你,荣归故乡化身石屏
  在后人的眼里,你是受人敬仰的神
  一块石屏耸立在故乡
  一块石屏耸立在故乡
  一道亮光辉耀大地
  石屏山高大雄壮,因你而威名远扬
  石屏河似你的大爱,涓涓细流
  你歌颂的山水是故乡的缩影
  你揭露的人间疾苦是故乡的曾经
  一块石屏就是一座丰碑
  赞誉的碑文,源远流长
  文笔塔
  透过茂密的树林
  你耸立的雄姿在阳光下
  明亮而闪耀
  金鸡山,传说中的金鸡贪婪、无耻
  总是在半夜
  偷尽新河城里每家的粮食
  张勋倾其家业,用文笔筑成塔
  将金鸡镇锁在塔里
  从此天下太平幸福
  透过茂密的树林
  文笔塔下,桃花正盛
  朗朗的读书声传来,优雅而抒情
  而北面的乱石山间
  我们在练琴,歌唱
  ——这是儿时的记忆
  每每想起
  和文笔塔一样,拥有自傲的恋意
  逆流
  坐在电脑前,我学画画
  鼠标点击着故乡的金清江
  海水倒灌,海水掀起巨浪
  冲破堤坝,冲入良田
  逆流,漩涡
  像一场战争,像一场灾难
  这情景
  让我想起了希特勒侵入苏联
  想起了日本人攻入南京城
  想起了八国联军在圆明园的所做所为
  我愤怒,我抗议
  我将画面撕破
  我要故乡的金清江水
  一泻千里,江山秀丽
  鸟儿纷纷飞来
  山清水秀,花草树木茂盛
  鸟儿纷纷飞来
  在树枝上跳跃
  在草丛里寻找食物
  兴奋地欢呼,兴奋地嬉戏
  仿佛来到了仙境
  ——森林里洋溢着欢乐颂
  阳光明媚,鸟儿纷纷筑窝
  外婆拿出粮食撒出去
  孩子们,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秋天的乌龙岙
  秋天似一把扫帚
  一扫,乌龙岙花了
  你看,红枫叶,芙蓉花,桂花
  把乌龙岙装扮成花棉袄似的
  色彩斑斓
  再扫,乌龙岙白了
  那鳗鱼干,墨鱼干,黄鱼干
  在秋风的吹拂下
  像白色的条布覆盖在沙滩,山坡上
  乌龙岙,秋天的乌龙岙
  渔船归港,蚂蚁般的汽车聚来
  海鲜蜂涌而出
  阳光
  你灿烂的时候,鸟儿叫得更欢
  风吹树叶,哗啦啦地响
  土地亳无保留地贡献自己
  生灵在你怀里蓬勃地生长
  你忧郁的时候,天下大雨
  世界变得混淆不清
  你在,每日心平如镜
  大海也平静地抒情
  在生活的小船上弹琴呤诗唱歌
  日子如世外桃源般的幸福
  你是每个人脸上的晴雨表
  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在你的掌控里
  作者简介:沈文军,男,上世纪60年代生人,浙江温岭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后从商停笔,近年重拾。在《江南诗》《飞天》《文学港》《浙江诗人》《星河》《山东诗歌》《台州文学》《湖北诗刊》《诗意人生》《中国诗影响》《中国先锋作家诗人》等刊物发表过诗作。
  (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周慧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芒种》《诗潮》等刊物。2017年,在“天鹅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中获一等奖。2018年,在“凤凰山杯”全国山水诗大奖赛中获佳作奖,作品入选多部诗集。  乡音  我的乡音乡味  总是在思绪抽空的深秋呢哝  窗外的雨  淋湿眼角的旧痕  留恋在心的  是依稀乡梦  十月浸透红叶  归雁声声  想起爸爸伸开的羽翼
期刊
翻看手机相册,翻到上大学时穿着手机临促员制服的我……  在商场楼道的座椅上临时休息,看着身旁有父母陪伴的小孩,自己也跟着幸福地笑了,然而一分钟后却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肿胀的脚、僵硬的笑容去向来往的人介绍产品。  下班高峰期的长春306路公交车上,人多到不用扶手都可以站得稳稳的。回到寝室,我疲惫不堪,我的身体和灵魂都被这份周末兼职彻底打败。但每到工资结算日,看着進账短信,我便依旧可以满血复活。  
期刊
世界上还有母亲节  以前我不知道  四十五年时间我不知道  老妈活着的时候  我没有向她发出过一句  来自母亲节的祝福  老妈走了以后  母亲节才在中国盛行  对老妈所说的“母亲节快乐”  是我用泪水送出去的  宇宙的空间超级  不知她老人家能否收到  今年的母亲节  充满浓浓的气氛  鲜花和祯祥在天上纷飞  恭敬中抚摸一缕余温  梦境中追念一蓬白发  今年這个节日  我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  这个
期刊
一  时隔七年,打开文件包,检索出我拍摄的长白山最后一个木屋部落——漫江木屋的那些照片,心里仍是不免一震。  时隔七年,我想我并不缺乏光脚蹚过烂泥遍布的山路,前往漫江木屋部落的勇气。但七年的时间,随着我在大地上行走路线的延长;随着我翻越的山岭越来越高;蹚过的河流越来越深;辟开的荆棘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就像秋天的庄稼,经过了向上拨节生长的过程,懂得了只有向内生长,才能成熟。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透过外表,
期刊
作者简介:文敬谆,中学教师。先后在《名家名作》《青年文学家》《中华日报》《国际日报》《雷泽文学》《华文作家报》《当代文学家》等中外报刊发表作品。  又一个自然醒。  高扬伸伸懒腰起了床。套上宽松的居家服,如厕洗漱完毕后,就按部就班地坐在了餐厅的背椅上。  餐桌临窗,外面的风景尽收眼底。正月的阳光和煦地洒在宽阔的马路上,马路两边高大的樟树泛着点点新绿。这感觉太相似了,让高扬仿佛置身在公司。高扬的公司
期刊
近日,再次阅读《大染房》这本书,也再次被感动,特别是描写少年乞讨时的陈六子(陈寿亭)吃完锁子叔给他留下的小半碗剩菜汤,见碗底还有一个晶莹透亮的虾皮,他怎么也舔不着,于是就用筷子拨,可虾皮就是不肯就范。他急了,放下筷子,用两个指头捏起来……  我儿时也曾有过为了吃到贴在碗底的虾皮而舔碗底的经历。儿时,条件困难,虽然我们老家靠近沿海,但虾皮也不是随意能吃到的,平时捣蒜、捣烧辣椒用来相拌的大多数是虾糠(
期刊
庐山  历代险峰华夏讴,紫烟名胜引君游。  霞飞霄汉悬幽影,云接皇家运策谋。  曾见行宫民国迹,犹听红院谏言喉。  崇山昨日惊雷雨,谈笑英雄作古流。  屈原  恨洒一江流,空悲多少秋。  洁贞清葬骨,梦祭此源头。  天问何亏月?九歌追世侯。  若留铭镜在,苍虎自应羞!  咏松  仰望高台一棵松,盘根炫叶巧迎风。  凭空钓得雄遒誉,常入名流背景中。  煤炭  命运暗无光,居荒志不凉。  一朝能用我,
期刊
“喜旺,你别再打我了,你看看,我脸上都流血了,眼睛也看不见了,求求你,别再打我了,呜呜呜……”  偏僻的乡村,寂静的黑夜被一个女人凄惨的哭声撕破。紧接着,又听到“哐当”一声,那是酒瓶摔到地上清脆的声音,一个男人咆哮地怒吼着:“都怪你,要不是你听村主任高强的话,发展什么产业,养什么野猪,把家里全部的积蓄都投进去。十万元啊!现在好了,一场瘟疫,野猪全死光了,十万元全赔了进去,这往后的日子咋过嘛?你说,
期刊
认识油菜粑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杨柳飞絮、桃花绽放、莺歌燕舞、风和日暖,踏青的人结伴而行,三五成群,相聚而嬉。本来,平素我是不喜欢凑热闹的,经常踽踽独行,有熟人见了便笑我,装什么清高呢,古代帝王尚且与民同乐,何况你一介凡夫俗子?于是击掌大笑,亦往人群里钻。来到一棵杨柳下,伸手扼住柳枝儿,看芬芳的绿,有意嗅了嗅浅黄的蕊,偏巧被人抓拍到。回过头,看见一少妇奔过来,提着单反,将镜头递给我看。笑吟吟地说,“
期刊
白雨阑风人烟远,边戍七年仲夏寒。  旌旗十万出征日,残胃瘦马白发还。  题解:冗多的雨,阑珊的风,距有人烟的地方尚远,将士们却在这个仲夏之日依旧寒冷的地方戍卫了七年。想当年,十万战士,人喊马嘶出征的日子,到最后,只剩得几个白发苍苍的兵卒與瘦弱不堪的战马归来。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