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理应具备一定的礼仪素养,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素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列举了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缺失的种种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完善高职学生人格。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对策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礼”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被称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仪是立身之本,展现着基本的人文素养,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反映,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礼仪素养状况普遍令人堪忧,因此,重视礼仪教育,完善大学生人格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现状不乐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健全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失范现象已经客观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观念淡薄,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缺失,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缺乏诚信,不能以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
通过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筆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礼仪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足够的认知,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中除了文秘专业和旅游专业上过礼仪课之外,其他专业并没有开设礼仪课。因此,学生对于礼仪规范知识的掌握几乎是个空白,对于礼仪细节在现实生活中的得体运用更是相对茫然。
高职院校学生中行为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发展不完善。有我行我素自命不凡的,有行为放纵唯我独尊的;有粗俗不羁玩世不恭的;有毫无秩序、时间观念的;有不遵守学校校规的,把迟到、早退、旷课当成家常便饭的;有上课发短信、玩游戏,睡觉的;有无视图书馆或自修室纪律,大声吵闹喧哗的;有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有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不尊重别人的;等等。一些基本的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生活细节方面的礼仪,在当代高职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上述种种礼仪缺失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教育的背景,有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的求学经历形成了他们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礼仪修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中有的是技校、原职校生升入高职院校的,还有的则是高考中的失利者,这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上跟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心理,失去积极性和上进心,容易形成道德滑坡,礼仪修养欠缺。
2.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造成基本礼仪行为的缺失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偏重于职业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升,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趋于功利化、实用化,学生在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容易忽视人文素养包括礼仪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3.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对礼仪修养培养的忽视,导致他们礼仪行为的缺失
礼仪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和友爱,是一个人文明和道德修养程度的标志。在学生生命成长和丰富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规范大多是从家庭教育中习得的。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在物质上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满足他们,却常常忽视对人格的培养,忽视精神的需求,同时也不注意培养这些孩子们的礼仪意识。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75%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的父母,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注意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忽视影响了这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无形中助长了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使得这些学生自律性差,不懂得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关爱他人,不懂得与人相处、互相谦让,因此造成缺乏必备的基本礼仪涵养。
4.各类学校以及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的现状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行为不尽如人意
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从小学至高中,各类学校比较偏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礼仪规范的学习和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在大学之前的各教育阶段已有所缺失。再者,青春期的孩子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惑,理智和情感的不成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容易使他们在礼仪规范细节中出现各种问题。
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因为没有相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没有相对严厉的管束,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人生目标变得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他们身上多年积累的种种陋习开始显现,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举止情况在课堂和校园等公共场所无意识地表现出来,与人相处过程中缺少最起码的尊重意识,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但是,高职院校偏重技能,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礼仪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个人形象,也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迫在眉睫,主要途径有:
1.创设和谐的社会文明大环境,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广大的教育场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近年来各地所掀起的全民学礼仪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文明礼仪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发展社会教育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在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2.创设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教育在高职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子女的行为态度。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说到:“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须特别留意。客气待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礼仪注重细节,细节培养人格,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润物细无声,从而引导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把遵守礼仪变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而形于外。”
3.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完善高职学生人格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礼仪教育是一个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内在素养的过程,是一个由知识积累而行为外化的过程。礼仪素养的高低直接折射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堪忧,但他们对于礼仪文化教育的需求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比较薄弱,甚至欠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全院只有旅游和文秘专业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总数是400人左右,相对于整个学院8000多学生的总量来说,学院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严重缺失。接受调查的学生全都认为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所有专业普及礼仪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入社会大环境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学习的,而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快速和谐地融入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行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重视学生健康人格、良好道德、坚韧意志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4.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人格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提升礼仪素养和人格魅力。如通过举办礼仪讲座、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礼仪风采大赛等,引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礼仪习惯,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自觉践行礼仪,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它折射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等对礼仪教育的忽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格,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它任务繁重,需要高校、社会、教师、学生等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越.公民礼仪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2]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肖川.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N].中国教育报,1999.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管理分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对策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礼”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被称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仪是立身之本,展现着基本的人文素养,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反映,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礼仪素养状况普遍令人堪忧,因此,重视礼仪教育,完善大学生人格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现状不乐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健全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失范现象已经客观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观念淡薄,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缺失,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缺乏诚信,不能以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
通过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筆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礼仪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足够的认知,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中除了文秘专业和旅游专业上过礼仪课之外,其他专业并没有开设礼仪课。因此,学生对于礼仪规范知识的掌握几乎是个空白,对于礼仪细节在现实生活中的得体运用更是相对茫然。
高职院校学生中行为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发展不完善。有我行我素自命不凡的,有行为放纵唯我独尊的;有粗俗不羁玩世不恭的;有毫无秩序、时间观念的;有不遵守学校校规的,把迟到、早退、旷课当成家常便饭的;有上课发短信、玩游戏,睡觉的;有无视图书馆或自修室纪律,大声吵闹喧哗的;有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有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不尊重别人的;等等。一些基本的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生活细节方面的礼仪,在当代高职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上述种种礼仪缺失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教育的背景,有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的求学经历形成了他们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礼仪修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中有的是技校、原职校生升入高职院校的,还有的则是高考中的失利者,这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上跟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心理,失去积极性和上进心,容易形成道德滑坡,礼仪修养欠缺。
2.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造成基本礼仪行为的缺失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偏重于职业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升,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趋于功利化、实用化,学生在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容易忽视人文素养包括礼仪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3.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对礼仪修养培养的忽视,导致他们礼仪行为的缺失
礼仪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和友爱,是一个人文明和道德修养程度的标志。在学生生命成长和丰富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规范大多是从家庭教育中习得的。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在物质上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满足他们,却常常忽视对人格的培养,忽视精神的需求,同时也不注意培养这些孩子们的礼仪意识。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75%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的父母,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注意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忽视影响了这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无形中助长了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使得这些学生自律性差,不懂得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关爱他人,不懂得与人相处、互相谦让,因此造成缺乏必备的基本礼仪涵养。
4.各类学校以及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的现状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行为不尽如人意
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从小学至高中,各类学校比较偏重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礼仪规范的学习和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在大学之前的各教育阶段已有所缺失。再者,青春期的孩子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惑,理智和情感的不成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容易使他们在礼仪规范细节中出现各种问题。
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因为没有相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没有相对严厉的管束,学生因为缺乏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人生目标变得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他们身上多年积累的种种陋习开始显现,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举止情况在课堂和校园等公共场所无意识地表现出来,与人相处过程中缺少最起码的尊重意识,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但是,高职院校偏重技能,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礼仪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个人形象,也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迫在眉睫,主要途径有:
1.创设和谐的社会文明大环境,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广大的教育场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近年来各地所掀起的全民学礼仪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文明礼仪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发展社会教育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在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2.创设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教育在高职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子女的行为态度。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说到:“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须特别留意。客气待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礼仪注重细节,细节培养人格,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润物细无声,从而引导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把遵守礼仪变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而形于外。”
3.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完善高职学生人格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礼仪教育是一个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内在素养的过程,是一个由知识积累而行为外化的过程。礼仪素养的高低直接折射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堪忧,但他们对于礼仪文化教育的需求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比较薄弱,甚至欠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全院只有旅游和文秘专业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总数是400人左右,相对于整个学院8000多学生的总量来说,学院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严重缺失。接受调查的学生全都认为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所有专业普及礼仪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入社会大环境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学习的,而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快速和谐地融入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行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重视学生健康人格、良好道德、坚韧意志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4.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人格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提升礼仪素养和人格魅力。如通过举办礼仪讲座、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礼仪风采大赛等,引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礼仪习惯,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自觉践行礼仪,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它折射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等对礼仪教育的忽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格,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它任务繁重,需要高校、社会、教师、学生等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越.公民礼仪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2]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肖川.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N].中国教育报,1999.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管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