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有效促进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从中不难感知,这一经典之言,既在表明“阅读主体”的客观性,又在强调阅读活动的“体验性”。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体验状态下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才是既具意义又有实效。就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来说,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促进教学相长。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学生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角度,试对此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 学生生活体验;阅读教学;自主体验
  宋代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语文是“水”,生活就是“水之源”;如果语文是“木”,生活又是无可摆脱的“木之本”。换言之,只有真正地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才会更好地显现内涵、价值和意义,并且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和活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真正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多元化体验下,努力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学科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道路,这正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衷和根本。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体验式”阅读呢呢?由于阅读是一种心智性活动,同时需要多重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所以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过“触摸、感知、想象”等途径,在“学习与理解、感悟与内化”基础上,逐步走向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体验式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感悟性”“意义生成性”“自主创造性”等显著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体验式阅读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作用很深,集中地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进与深化情感性体验,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格;二是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创造性,進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是有利于促进与引领主动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精神;四是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语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担当意识。
   二、对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简要探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等需要,开展学生自主体验状态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活动,并在熟能生巧中着力构建具有引领功能的基本模式。
   1.在教材使用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资源。在教材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链接”等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生活情境下的自主体验活动,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这是一篇流传甚远的经典童话,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和故事性很强,寓意即在于——“告诫人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做一个诚实的人;虚荣和虚假往往会蒙蔽人的双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我眼中的人物形象”为题,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内外互动”下的自主体验活动——对屡屡发生的欺诈性“民间融资”和“传销现象”进行交流与讨论,由此让他们更加清晰地感悟到“诚实可贵”与“虚荣可悲”。
   2.在资源拓展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例子论”启发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在“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与引领下,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现象,为教学相长开创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通渠”。尤其在全面深化语文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通过资源拓展,不断丰富并深化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有利于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和价值意义。比如,在《背影》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同题材”导向策略,可以把《亲情,走不出的世界》《养父》同样描写“至爱亲情”的两篇著名散文引入课堂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并且结合“发生在自己家庭里的感动”,开展“个体读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系列化阅读互动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来自父母与家庭“至爱亲情”的珍贵和深沉。这种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在读写互动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等许多流传甚远的名句名言,都在全面强调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合则共荣、分则互损”。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善于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效益,又能不断放大“读写互动”效应,对于引领生活化阅读与深化自主性体验更是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以《范进中举》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讨论当今时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如有些青中年人暂停工作到大学校园里“回炉深造”,有些高龄人则坚持追求“圆大学梦”等。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活动。再如,建立在自主体验和生活涵养下的“相机补白”式读写互动等形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并深化学生的生活性感悟,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善读乐写”的良性发展道路。
   4.在个性释放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一舶来语在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只有坚持在“自主体验”下的语文阅读活动,才会切实有效地涵养个性化阅读之“花”,并且让它越发娇艳、常开不败。如果把“个性化阅读”真正投放或者全面引向“社会生活”大背景下,“哈姆雷特”现象既可引领语文阅读的常态化发展,还会把学生逐步推向“个性化阅读”的更远方向和更高境界。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后,以结句为抓手,通过“孔乙己究竟是死是活”话题,组织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研讨活动。有些人认为“应该死了”,他是被封建科举和社会道德制度的“无影手”害死的;有些人认为“应该活着”,希望他大难不死、知耻而后勇地活着;有些人认为“无所谓生死”,这是作者留下这种“矛盾现象”的隐晦和初衷……这难道不是语文阅读的良好期待吗?
   5.在学用结合中开展自主体验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
   人所共知,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即在于“学以致用”,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之道也在于“学用结合”。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有“异曲同工”的意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迎合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心态,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组织并引导他们开展“学用结合”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阅读形式,优化活动效果,而且有利于在“求取真知、学做真人”之路上不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在完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下的“人物故事演讲”活动,或者是“名著事理”大辩论活动;对于其中情趣性、故事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还可开展“课本剧”下的改编与表演等活动。再如,定期安排并引导学生走向社区和大自然怀抱,通过“生活阅读、绿色阅读”等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体验下阅读“生活课本、绿色课本”。
   总之,缺乏体验和远离生活的语文阅读是“假大空”。在新课程理念强烈召唤下,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观的正确引领下,现代语文阅读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体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赋予语文阅读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形象。
  [作者通联:山东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学生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阶思维能力。语文学科教学应侧重这三种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培养高阶思维的主阵地,本文对一等奖录像课《秋天的怀念》进行分析,提出高阶思维缺失表征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高阶思维;优质课反思;教师作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摘 要 统编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字,有老师通过归纳法推理出“瞥”应译為“忽然,倏然”,但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倒置之嫌。本文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对“瞥”字进行多元思考和逻辑分析,实现对“瞥”字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用疏义,从而达到文本的真细读一。  关键词 《促织》;瞥;归纳;语境;语用疏义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被选
摘 要 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类课型,即导读激趣课,促读感悟课,交流展示课。这三类课型之中,导读激趣课的备课和上课难度最大,因为这类课型不仅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切入点,而且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完成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并引导学生自我生成情感体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奠定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策略  学生随着学龄的不断增加,其必然经历从识字到阅读,从阅读篇
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思维,掌握一个类别的阅读思维模型就如同拥有打开这一类文本的钥匙.对于文集类整本书作品,可以风格典型的单篇文章为桥梁,帮助学生建
针对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体验、过程指导缺失等问题,可运用过程写作的方法展开作文教学,让写作教学在课堂上实现“真”与“实”的有机统
摘 要 为践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语文教师必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通,从而具备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情境创设;核心素养;主动学习;方法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
摘 要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唯一进入“强基计划”的专业,“古文字学”并非完全脱离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古文字学”相关知识,在提升学科素养、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掌握古文字释读的方法,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重难点知识,从源头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具有相关潜能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从学业平衡、进度规划、知识学习、实物考察、研究尝
摘 要 概念为本的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借助概念,能深化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本文重点阐述概念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以及方法策略,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 概念为本;单元整体教学;协同思考;内化迁移   “概念”一词最常见的定义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指向的是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概念从事实性知识中
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有主题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它同无主题的材料作文区分开来;二是用追问主题的方法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三是如遇到
摘 要 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许多与学生对试题材料的主要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有关。决定文章立意、阐释文章主题和呈现文章评议对象是高考作文试题材料的三大核心功能。写作者应在研读试题的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精准判断试题材料的主要功能,并将作文试题进行准确归类,然后按所属类别的作文题型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关键词 高考作文;作文试题材料;主要功能   新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是作文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