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舟一叶济商海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岁时,他走进了香港的一家机械厂,用四年的时光编织着少年梦想,拼搏的汗水在他行进的道路上写下“勤奋无价”;
  25岁时,他选择自主创业,开办通用制造厂,树立“惠家”家用小电器品牌,履行一名男子汉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用坚强的双手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
  三十余年后,当他的一叶商舟在勤力远航中驶向风平浪静的海面时,回馈社会的动力让他的人生之舟寻找到新的海域,满载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向着“兴学助教”的方向航行;
  今天,虽年届七十,但他依然勤奋地为事业和社会而打拼;虽然拥有“世界杰出华人”、“美国哈姆斯顿大学荣誉管理博士”、“东莞荣誉市民”、“宁波荣誉市民”等称号所浇铸的光环,但他依然怀揣一颗平常心。
  他就是叶杰全先生,一位始终用勤奋和诚信为人生引航的拼搏者,一位始终以平常心来回报社会的企业家。
  
  少年贫穷志不馁
  
  出生于上海祖籍宁波北仑塔峙城湾村的叶杰全,六岁随母亲由上海移居宁波。家境的贫寒使他在10岁时回上海, 才得以入学,虽然命运没有赐予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但赋予了他聪颖的天资,三年的读书时光里,他跳级念到了四年级,如果有机会继续学业,那么他何尝不能“鲤鱼跳龙门”,成为大学殿堂里的“天之骄子”?
  然而,世事总无常,“如果”一词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13岁那年,叶杰全迫于家庭生计而辍学,跟随邻居背井离乡,离开上海前往香港投奔姐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还只是一个海岛渔村,其经济萧条是二战所遗留的阴霾。当时,大批内地和海外的移民涌入这里,一方面经济低迷,另一方面却人才过剩,可想而知就业前景的艰难。对于一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来说,他的前途是一片渺茫。住了半年之后,姐姐家的经济压力已令到他难以继续留在香港,除非他能够有一份工作。正当他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愁苦时,命运送来了一缕曙光。一天, 姐夫的一位朋友到访, 见他正为前路感到彷徨时, 答应给他介绍在机械厂里当学徒的工作。那位雇主问道:“你当学徒工怕不怕吃苦?当机械厂的学徒是非常辛苦的。”他回答:“怕吃苦,我就不会从上海来到香港。”于是,他的学徙生涯就此一锤定音。
  带着母亲的牵挂和姐姐的叮嘱,叶杰全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学徒生活。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学徒”这两个字意味着当牛作马,在工厂里级别最低、薪水最低,却要包揽所有脏活和累活儿,有些成年人尚不能坚持,何况一名柔弱少年?但叶杰全做到了,他知道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他知道母亲在等待他出人头地的好消息,他知道命运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惟有勤力打拼才能走进成功的殿堂。
  春来暑往,叶杰全已经不记得多少个漫长黑夜是如何度过,已经忘却了汗水是如何湿透衣背,但他却将每一道机械工序,每一项技术难关烂熟于胸,在他看来,黑夜漫漫总会有黎明出现,汗水淋淋终会有果实丰收。四度春秋对于别人而言是度日如年,于他而言是倍加珍惜。
  满师之后,叶杰全成为一名技工,那时他年仅十七岁。翌年,他便凭借自己的努力将母亲从上海接到了香港,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身为一名男子汉,他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勤力创业铺大道
  
  当一名打工者,犹如是在人生小径上谨小慎微地前行,不仅不能快速地抵达成功目标,有时境遇不佳还会落后于人。只有自创一番事业,铺就一条道路,方能向着理想逐步迈进。
  叶杰全不是甘于一辈子打工的碌碌之人,他学手艺是为了实现少年志向:没有学问, 就须一技旁身, 才能让家人生活温饱。到香港生活了十二年后,也就是他25岁时,他拿出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套旧机械设备,挂起了“通用制造厂”的牌子,开始筑就属于自己的事业之路。
  当时,他的身边无一兵一卒,只有既当老板又当伙计,既要维修机械又要制作模具,既是白天里的生产者,又是夜校里的学生,他恨不能一天当作两天用。休息似乎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只有当女友(现为其太太)买来戏票时,才能强迫他一个月休息一次。
  有道是天道酬勤,凭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香港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机,叶杰全先生通过专门替客户生产一些模具和为客户量身定做生产机器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随着香港经济的不断繁荣,他又紧跟六十年代末电子革命的热潮,将企业转型至电子产品零件的生产领域,从而拓宽了通用制造厂的发展道路,规模逐渐扩大。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他又审时度势地将企业再次转型,在生产塑胶、五金零件及模具的技术基础上,将商业触角伸入优质新型的小家电产品的研发领域。当改革开放潮流纷涌而至时,他适时地将工厂迁移至深圳南头,后为扩大生产规模,又整体搬移至东莞赤岭,并于上海设立惠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内销与出口并举的生产格局。
  一次次的重要决策,一次次把握商机,充分说明叶杰全先生不仅善于勤力打拼,还善于勤奋思考。而这种思维上的敏捷,得益于他“从无字句处读书”所收获的社会经验;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意识,也使得他树立起企业口碑,并在创立品牌方面显得游刃有余。
  
  诚信铸就金品牌
  
  如果说勤奋是叶杰全先生事业前行的一片云帆,那么诚信和创新就是荡漾在海面上的双桨。以诚信的待客之道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通过各国安全认证的通用电器产品,受到诸多国外著名品牌的青睐,使他成为欧美多家国际名牌电器的指定生产商。
  然而,叶杰全先生并不满足于贴牌生产,他认为一个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法宝就是自创品牌。有鉴于此,他在上海的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惠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并成立了由香港通用在内的多位资深专家组成的国内市场研发部门,秉承“科技创新、质量为本、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生产多士炉、电熨斗、电水壶、煮蛋器、电烤箱、涮烤王、果汁机等惠家系列小家电产品,以人性化、经济实用、美观大方、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丰富了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目前,惠家系列小家电产品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大中型城市的各大百货商场销售,究其原因是由于叶杰全先生以领先市场的眼光,与日本的三丽鸥(Sanrio)公司合作,取得时尚品牌标志“HELLO KITTY”的中国独家生产授权证书,于2007年1月份正式上市时反响热烈。充分将时尚元素引入小家电产品领域,无疑为高档化发展的惠家品牌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使得品牌的影响力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得到广泛提升,成为影响年轻人家庭生活的新时尚。
  这些”中国制造”的惠家产品, 无论在外观设计及产品质量上, 都与国外完全一致, 这是叶杰全先生坚持内销与出口“齐步走”的必然结果。自从开创自主品牌之始,他就有意识地将内销和出口的产品生产进行分离,位于上海的惠家公司主要以内销产品惠家系列为主,而座落在东莞的通用制造厂则以生产贴牌出口产品为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与生产,能够从品质上完全保持并进。他认为质量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作为一个走高档消费的小家电品牌,“惠家”必须从设计到生产都精益求精,方能让顾客“享受生活多一点”的乐趣。正是有了高品质的保证,对于惠家品牌的推广方向,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要走向国际市场,让“中国制造”的小家电产品为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之路增添新的风景线。
  当然,在企业品牌前进的道路上质量先行固然重要,但诚信精神亦不可有失。谈到以诚待人之时,叶杰全先生分析道:“诚信有着内外之分,对内绝对不拖欠员工薪金,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设计和生产的环节得到可靠保证;对外,首先是对客户重承诺,其次是对供应商付款及时,做生意要将心比心,客户和供应商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以必须有责任意识,平衡地保持双方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三赢。”
  古话常说经商有道,其实道并不难,贵在于坚持,叶杰全先生经商数十年,为什么会有诸多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键在于他勤力打拼、勤于思考、诚信待人。正所谓诚信值千金,金品牌的铸就非一日之功,而是诚信精神点点滴滴的渗入。
  
  兴教助学报桑梓
  
  当事业步入平稳的发展期时,叶杰全先生将埋藏心底很久的想法付诸实践,履行着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份责任。对此,他回忆说:“小时家里很穷,不可能让我圆满完成学业,到香港后当看到一群群中学生或大学生背着书包走出校园时,我满眼都是羡慕。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不能读书是一件很悲凉的事情。所以当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力所能及地拿出一些来,也算是了却心愿。”
  于是从1996年开始,叶杰全先生便逐步展开了回馈社会的行动。当他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宁波的经济发展形势让他激动不已。同时,面对一些贫困学子为学费而捉襟见肘,他仿佛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他知道国家及各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故而主动提出在宁波师范学院设立叶杰全奖助学金,在师院和宁波大学合并之后,他又把叶杰全奖助学金增加,并每年补充奖助学金,受助学生达数百人。十余年来,他先后在宁波大学、余姚、北仑、镇海、奉化、宁海等地捐赠建校。只要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小学校舍漏风漏雨,他就会出资帮助重建。譬如2003年当得知象山高塘岛小学教育条件差,渔民的子女读书受到影响时,他立即与当地统战部门联系,并利用开政协会议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建一座新的教学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长子叶中贤也追随他投身回报家乡的队伍,捐资兴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实验大楼。这种父子“齐上阵”共报桑梓的义举,正是父慈子孝的真实写照!
  当然在投资建厂的东莞,叶杰全先生也不忘捐赠教育事业,在东莞一中他不仅设立了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脱离学费的困扰,还建立了激励教师积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金,希望他们能够为东莞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在香港,他也是义不容辞地关心和帮助贫困学生,积极为他们提供一把钥匙,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他倾力于执着奉献,却未曾想到“东莞荣誉市民”、“宁波荣誉市民”、“世界杰出华人”、“哈姆斯顿大学荣誉博士”等称号会不期而至,对于他而言,获得上述荣誉只是社会认同他所做的事,既然得到了,就已经成为了过去,正如他所讲的那样:“我做的捐赠是捐到教育上,这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其实,这是一种奉献原则,他追求的是捐赠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帮助,而不是为了图虚名,他认为这是一名企业家的责任,是身为宁波市政协常委所肩负的参政议政工作的一部分。
  谈到参政议政工作时,叶杰全先生对温家宝总理增加教育经费表示欢迎,同时他也指出:“中国现进入经济大国的行列,提高教育经费是中央政府的明智之举。但,中国也是人口大国,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款也许力不从心,所以如果中国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关注教育事业,那么必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未来的教育前景更为乐观。”
  这是一位参政者的建议,也是一名企业家的心声。在叶杰全先生看来,一个人再聪明,发展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当“智”与“知”的结合,才能成为最具潜力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一切都必须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因为教育兴,国家亦兴。
  
  后记
  
  正如叶杰全先生爱好书法一样,他的勤奋如墨,诚信如砚,勤与诚的细磨,才能产生飘香四溢的墨汁,而运笔挥写的过程就像是他俭朴的生活态度,一笔一画必须中规中矩,来不得丝毫马虎,否则会产生败笔。故而,他的人生之道亦如书法之道,勤于苦练而方成一派风格。
  未来,他会将由勤奋、诚信、俭朴融合而成的“通用”、“惠家”招牌,交给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三个儿子来经营,相信,叶先生的家族企业一定会翰墨飘香、金光闪耀,更加辉煌!
  
  【叶杰全先生座右铭】:
  以诚待人,勤俭修身。
其他文献
天已破晓,晨熹渐露,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和煦的阳光无私地朗照乾坤,令苍茫大地、远山近水都披上千万道七彩斑斓的光芒,使人精神振奋……  暮色四合,晚霞满天,明月开始吐露光辉,月光如水水如天,似有无限深情,天地之间洒满皎皎银辉,那份素洁、那份明净同样令人神清气爽……  其实,这并非笔者眼中实景,而是在走近香港菱电发展有限公司主席胡晓明太平绅士,并对其进行专访,再结合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所生发的感想—— 
期刊
“一红一白”。现在的山西人对这个称谓耳熟能详。它道出了山西两大特色品牌:白,指白酒企业——山西汾酒集团;而红,说的是酿造葡萄酒的山西怡园酒庄。酒庄庄主陈进强说:“今年是酒庄建庄十周年,对一家酿酒企业而言不算长,但我希望酒庄能够做到十代人。”  2003年开始,在香港、上海众多的五星级高端酒店及会所,但凡有顾客想品尝中国的葡萄酒,服务员端呈出的必是一瓶来自山西怡园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怡园酒庄跻身豪华酒
期刊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邓朱锦韶女士的故事:她曾经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后来却奇迹般地在内地成功创办了一个又一个工厂,被人誉为“办厂天后”……  于是,笔者的脑海里便呈现出了一个干练、美丽女士的形象。后来,和邓朱锦韶女士的会面让我们有了几分“猜对了”的得意。    忧无用开心第一    记 者:请问邓太您的保养秘诀是什么?  邓朱锦韶女士(以下称邓太):(笑)心态对保养非常重要,开心第一。古人是“先天下之忧而
期刊
他是玉器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但他涉足玉器界却不是家族遗传的必然,而是在这样的家族氛围中吸收了玉的灵气,练就了弄玉的禀赋,这也注定了他要走经营玉器这条路。四十余载积累起来的经验,他已然成为香港玉器界的泰山北斗。然而,在自己热爱的玉器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他还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更广阔的公益事业上,除了担任玉器业工商会有限公司主席之外,还担任着圆玄学院副主席。曾出任仁济医院董事局主席、香港道教联合会慈善
期刊
在香港,很多人对“周伯展”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因为他是香港著名的眼科专科医生,在眼科医学领域声誉卓著,被盛讚为“眼科圣手”,也是深受广大眼疾患者信任的“爱心医手”;  在内地特别是一些边远省市,也有不少人念念不忘周伯展医生这位“光明使者”,因为他曾作为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患者送去福音、带来光明。但如果将对周伯展医生的认识仅仅停留这个层面上,仍是不全面
期刊
2007年8月3日,澳门英皇娱乐酒店隆重举行了“2007世界杰出华人奖暨美国西亚拉巴马州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奖典礼”。  “世界杰出华人奖”旨在表彰在行业具有突出成就、并积极投入参与世界华人公益事业的华人精英,多年来已在全球华人中形成感召力,影响日益扩大。此次盛会,曾宪梓、霍震寰、郑明明、杨受成、王治郅等18位华人获颁本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这 18位获奖者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界别,其中有一位业绩
期刊
天地玄黄龙族荣光 你秉承祖志续写华章  积善行德星火闪光 你气宇轩昂博厚深藏  两岸三地笃思相望 你厚德载物步步铿锵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 你念念不忘民本为上  倡树新风善心弘扬 你与时俱进引领风尚    ——题赠邓肇轩先生      14岁时,年少的他一个人勇敢地背起行囊,飘洋过海前往英国,开始求学的辛苦历程;  20岁时,青年的他已经成家立业,明确了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34岁时,他已经全面接管
期刊
孔子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指“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礼记·中庸》也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可见智、仁、勇是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规范。  那么怎样才能达致智、仁、勇的境界呢?香港比富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席、佳富达(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总裁李鋈麟先生的追求和理念对此作出了生动的注解——以推动环保与循环经济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以不
期刊
清人龚自珍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花有情,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奉献自己,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藉此表达了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热切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香港的王惠贞女士就是一位代表。  在王惠贞女士心目中,香港就是一树馨香四溢的紫荆花,她愿以不懈的奋斗、无私的付出表达
期刊
化学工艺和钟表有什么明显的关系?非业内人士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王乐得先生说,钟表的镀金往往存着一些争议,镀金就需要化学工艺的专业。而他本人,不仅了解钟表行业,而且曾任香港钟表业总会主席。  40岁的时候会想着去创业吗?回答会的人也许并不在少数,但王乐得先生不仅想到做到,而且成功了。在自己身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亚洲区行政总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他笑着说:“我一直就喜欢做环保,如果再不走,我可能就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