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凯:用陶瓷语言表达心中之美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拔5700”

  他,就是江西省青联委员,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汪凯。
  汪凯说:“我相信万物是有灵的。陶瓷亦是。这种隐藏着的灵,需要用心倾听才能感觉到。一件瓷器,能倾听到创作者的心情,是真正的愉快、和谐,还是烦躁、呆板。手指的轻重、快慢就像在琴键上留下的音符,弹奏出的节奏是创作者的心声。”
“西行之九”

让陶瓷作品能说话


  1980年代,汪凯出生于江西上饶的乡村,对陶瓷最初的印象,他说是神秘。汪凯对陶瓷仰慕已久。陶瓷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中,不仅催生出这一世界级的陶瓷品种,也赋予中国深邃绚烂的文化表情、文明记忆。或许,儿时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打16岁踏上了学习陶瓷的绘画之路,他就一刻也未停歇,在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上不断求索、汲古融今。
  “陶瓷是独立的绘画门类,她是一个把现实生活变得神圣的过程,它不会和现实生活处于同一层面,否则作品的灵魂就没有超越性。陶瓷工艺和陶瓷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陶瓷艺术不是表现深刻思想的载体,因为任何思想观念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变为历史。陶瓷大师应该有自己的情怀,应该是正能量的寄托,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干净的、能说话的、有自己境界的。”汪凯说。
  凭着这样对陶瓷艺术的理解,汪凯还有自己的伯乐,就是自己的叔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明,叔叔一直告诉他,“艺术和生活之间有一条线,线越粗生活的影子就越重,线越细生活的影子就越淡,这根线始终是不能断的。艺术作品‘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汪凯的艺术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是扎实。”汪凯说:“叔叔是把我领进陶瓷世界的引路人,手把手,毫无保留地给我传授了他的艺术世界,这些值得我领悟一辈子。”
“太行緒之二”

  2009年,他为中国传媒大学创作的陶瓷作品“中华和谐盛世图”整套作品36件,被中国传媒大学永久收藏,作品配合国画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2011年,他获得景德镇市陶瓷技能大赛的“状元”;2012年,他的作品《长寿图》在迎春美术作品展中斩获金奖……
  荣誉的接踵而至,并没有让汪凯沾沾自喜,相反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清醒,他知道不管在技法上还是对陶瓷的认知上,自己不能故步自封,还需要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机缘巧合,他遇到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泰斗龚循明先生。龚老师被誉为“原创陶瓷绘画的先行者”,他坚持认为“原创陶瓷绘画”的立足点首先在于反映这个新的时代,而不是一味地躲在书斋里描摹,不能让今天的陶瓷依然穿着古代和民国的外套。‘笔墨当随时代’不能侠义地理解为简单的笔墨关系和技巧,它的延伸意义是指绘画里面的精神状态,它是一个时代的风貌展现。”这些理念恰恰是一直埋藏在汪凯内心深处的感悟。
  遗憾的是,傲骨风清的龚老师从不收徒,汪凯将自己的作品送到龚老师的面前,并在龚老师的带领下驾车进入西藏,开始了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采风之旅。刚入西藏,多位队员就有了高原反应,有的人头疼不已,有的人上吐下泻,汪凯也是昏昏沉沉,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他一直都在坚持。
  这一程,龚老师不断给汪凯讲解如何“看清”西藏的风景进行创作。行驶途中,汽车拐过一个山弯,突然一座巨大而又神圣的雪山呈现在他们眼前,那种震撼,不断冲击着汪凯的内心。那一刻,他的脑海一片空白,紧接着陶瓷作品的呈现就让他有些激情澎湃,他突然矛盾起来,他想置身其中,与这样的美景融为一体,又想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将自己的此刻的灵感用作品给来表达。
“银山胜雪”

创新是一位艺术家应有的担当


  与雪山的初次邂逅,给汪凯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也给他的创作道路带来了更多启发,成为他艺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
  当然,陶艺创作,是一个复杂、费时费力的过程。无论是在瓷板上做出水墨画效果,还是在釉上彩绘,均非容易之事。烧制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困难。青花瓷的材质感及色阶层次,在陶瓷单类色料中是极为独立、丰富和多元的。這当然是青花瓷的表现力所在,但如何选择并驾驭不同色感的陶瓷去表达雪山,也在工艺技法上对汪凯提出了挑战。
  “在西藏,一直看着雪山随着太阳、天空、云彩的变幻时而金灿夺目、时而银光挥洒、时而腾云拨雾、时而身披红霞,自己也仿佛置身仙境。随着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陶醉,我逐步认识到,西藏高原集空旷、雄奇、博大、神秘于一体,要想在作品上把雪山所蕴涵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必须要有创新,我在技法上注意了用墨与用色的结合、雪光与山体的结合、雪山与草地的结合,此外,我运用了玻璃体语言,在雪山和草地的地方,我有意做了加厚,这样整个作品看上去近看有势,远看有形,摸下有质。”汪凯说,“我坚持用真情去品味自然,用心灵去构思作品,用充满激情的笔去表现心中向往的美。不仅要创作,而且要创新,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担当精神。”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和担当打动了龚循明先生,汪凯成为他第一个徒弟,也是唯一一个。汪凯说,龚老师从未告诉过自己该怎么去画,但却一直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方向点拨给他,而这些,足以自己学习一生。
  体验、学习、思考、创作……汪凯置身其中,他摒弃传统的陶瓷创作理念,在创作题材和风格上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对创新材料反复实验,烧坏了再画,不满意重来。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他的西藏原创写生作品《净土》、《静虚如太古》被景德镇市陶瓷馆收藏;作品《藏地圣峰》获西博会金奖;作品《高原之秋》获得四年一届的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全国陶瓷艺术评比大赛金奖,成为了历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江西省青联委员、江西省高级技师、景德镇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向上向善好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凯的身份和荣誉越来越多,但其中,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景德镇青少年宫教师。只要自己有时间,他一定会出现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汪凯说:“因为是瓷都,没有哪个地方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像景德镇的孩子一样,与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是一张白纸,他们玩陶瓷,就是用泥巴做一个东西,做心里想的那个东西,就这么简单。这里的孩子喜欢陶瓷,这也许就是景德镇事业传承的基因吧?它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熏染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灭,那飞溅的火星照亮了孩子的梦想,所以我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艺术向往着美好,是人内心最真实、最本真的意象物化的展示。艺术家感受着世间万物,春暖花开,用作品把内心的故事流淌出来。“我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到水、泥、火之中,把对人生的感悟用陶瓷语言来表达。要想活得不后悔,就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然后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让每件陶瓷开口说话。”汪凯说。
其他文献
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SAT考试,在一些人眼里均被戴上了通过对外教育洗脑的帽子;二者的并肩,被演化为洗脑教育的一种竞争。但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政治也就太简单了。  传统文化,因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一句话,再一次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到访北京师范大学,在参观课标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
接到“海外家长会”这个话题,笔者不由得想到两类对象—洋人家长和已经生活或生长在海外的华裔父母。说起后者,虽然和我们本是同根生,但离开华夏水土多年的他们,教育观念难免西化。也许各位看官会不同意,同时拿出虎妈的例子,以证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多么顽强;但就笔者自己的经历来看,虎妈在洋人父母中间并不孤独,说不定能与她切磋技艺者众多。  笔者在英国求学时,曾在当地的一家私立周末学校教过两学期中文,并被
大江大河从村庄的身边流淌而过时,默默无语,充满深情。河边的空气显得畅通无阻,生气勃勃,给人们带来舒畅而幽静的气氛。河边是一个奇妙之所,好像这里能够反射各种回声,又能躲避各种风浪。沿着岭南丰富的江河水源,许多封闭而古老的村庄如今正在绽放全新的光彩。我来村里“当農民”  五月,岭南的初夏已踏着欢快的脚步款款而来。人们看到无论陈怡平走到哪里,身后都尾随着一条小黑狗。“东东!东东!”天长地久,他和东东建立
那家老图书馆在县城最繁华的那条街上,藏在沿街的那一排房子里。  说是最繁华的街,那时不过并排着一两家小精品铺子,几家卖盗版卡带的音像店,窄窄的入口内里好大一片天地满墙满地都是碟片的影碟出租店,还有能租到全套西游记连环画的小小租书店。自然还有几家兼卖游戏卡的杂志摊,个人家经营的烟酒零食铺子,夏天时在屋外撑两把大大的伞,摆上三两张圆桌子,几条椅子,附近的人在傍晚时爱到那儿坐坐,吃点冰镇西瓜盅、凉粉、龟
起初,并不觉得疫情有多严重。  毕竟,爸爸的晚归与妈妈的值班,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习惯。  爸爸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的生活总是在单位对着电脑和文件度过,加班早就是家常便饭。妈妈是一名医生,5天一次夜班,周末每次都是24小时。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一起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从未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平凡的,但总会有些瞬间,会连成回忆,见证着他们平凡的伟大。  好像确实很久没
让中国的传统教育,结合欧美教育的先进经验,让孩子在生活里时时刻刻能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潜心研究,富有责任感和服务精神,具备国际化思维与协作能力,是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校董彭建华博士的教育新经。  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在近二十年的国际教育办学领域,不断冲破界限,试图建立起一套融合中西方优势文化的教学模式。  见证中加两国合作办学  出生于香港的彭建华,1973年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后便回
黎族的手工成衣,是一个古老工艺。从早期出现手工打制的树皮衣,逐渐过渡到麻织衣阶段,最后形成了麻织和棉纺工艺并存发展的局面。黎族麻织服,在整个黎族手工成衣的历史长河中,其实充当了古老的“二代服”之角色,也是黎族纺织工艺开始步入成熟的标志。  麻纤,手工织衣的原始材料  麻类纤维,有中国的葛藤、苎麻,埃及的亚麻等,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纺织纤维。我国最早采用的纺织原料是麻、葛纤维,这一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趁,此生未老,踏足远行,去世界美好的地方去看看,看云卷云舒,阳光总带着温度,风却时而微凉,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清透美好,有着淡淡的云,晴朗的天,广阔的海,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记录着黄昏该有的样子……  塞班是位于大洋洲的一个小岛,是北马里亚纳群岛的首府,塞班中心多有热带植被覆盖的山脉,位于太平洋西岸,四周环绕着迷人的蓝绿色菲律宾海,所以这里的海域既有太平洋的深邃,又有菲律宾那般清透的玻璃海。  
又是一年情人节,寒假开启后,不少大学生情侣各自回家过年,开启“异地恋”模式。那么,大学生们是否愿意接受异地恋?他们认为异地恋情侣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异地恋情侣产生矛盾后又该怎么办?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与通讯社对全国57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7成大学生能够接受异地恋,超7成大学生认为异地恋结局会失败、分手,“缺乏沟通”“互相怀疑,缺乏信任”“长时间不见面,感情冷淡”是异地恋分手的
新闻图片能否捕捉到那些经典的历史时刻,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锐度和摄影技巧。  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网络媒体,一张极富震撼力的新闻照片往往才是吸引大众眼球的重点,可谓“一图胜千言”。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摄影能力便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夺眼球技能。  2014年12月3日下午,在一间位于北京什刹海北师大原辅仁校区的教室里,一堂由《留学》杂志主办的菁英记者团摄影培训课程开课了。《留学》杂志首席摄影记者董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