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室间隔夹层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分析

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室间隔夹层瘤(DAI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6例D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

结果

6例DAIS患者中,3例与主动脉窦瘤破裂有关,其中1例以左束支传导阻滞初次就诊时漏诊,因胸闷、憋气再次入院后明确诊断;2例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术前误诊为室间隔穿孔,于急症手术探查过程中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DAIS修补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主动脉窦瘤破裂所致DAIS的5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其中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当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植入临时起搏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DAIS的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低心排血量,术后7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他5例患者术后随访2~12年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主动脉窦瘤破裂是DAIS的主要原因,手术效果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二尖瓣术后与房间隔切口相关的双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和消融策略.方法 入选84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曾行二尖瓣外科术后的房速患者,应用超高密度标测系统对其左右房进行激动标测,发现10例双房折返房速,同时分别于左右房折返径路的多个部位进行拖带标测.结果 通过分析左右房三维激动标测图,将双房折返房速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其所有类型中,后下心房间的连接为双房折返房速的关键连接束,其分别与其他心房间连接(Bachmann束、卵圆窝和冠状静脉窦口)共同完成心动过速的双房折返.大部分房速(8/
左室收缩不同步(LVD)是指左室(LV)不同节段之间的机械性收缩或舒张时机上的差异.目前对L VD最常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机械性LVD是其治疗适应证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G-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可以做到“一站式”检测机械性LVD、心肌血流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协助最优化选择CRT患者.此外,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在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L VD检测精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舒张期L VD准确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 初步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下腔内电位指导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导管室行房间隔穿刺的射频消融患者32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11例,左侧旁道患者21例,借助CATRO3三维标测系统行右房建模,标记卵圆窝电位(四周呈大A波,中央呈低振幅小A波),根据标记电位(最小的A波电位)定位穿刺点,指导房间隔穿刺.记录房间隔穿刺所需时间,1针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房间隔穿刺时间(15.13±1.91)m in,1针穿刺成功率为87.
目的 拟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评估国产Columbus?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9年1~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梅州市人民医院2家中心入选行PS-VT消融的患者共1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Columbus?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X射线曝光时间、X射线剂量和手术时间.同时统计手术即刻成功率、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射频消融术均取得即刻成功,无消融导管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为(54.5±22
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重症监护数据库Ⅲ(MIMIC-Ⅲ)的1 080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为院内全因死亡。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951例)和死亡组(12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并应用Lowess曲线、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亚组分析评估RDW对院
患者女性,58岁,因“安置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4年余,3天内反复放电20余次”入院.患者4年余前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为陈旧性闭塞性病变,行介入治疗,并行ICD植入一级预防.本次因电风暴入院,先后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控制,生命体征不能维持,后在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术后电风暴终止.
目的 研究脉冲电场对AC16人心室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心室肌AC16细胞系,使用ECM830电穿孔仪,设置脉宽1 ms、频率2 Hz/5 Hz、电场强度100~2000 V/cm梯度脉冲电场对细胞进行电穿孔.再通过台盼蓝染色、CCK-8观察细胞活力,得到不同参数脉冲电场对AC16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通过AnnexinV&PI法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刺激后凋亡/坏死情况.结果 在脉宽1 ms、2 Hz的基础脉冲参数作用后,观察到AC16细胞暴露在高场强的脉冲电场中细胞肿胀、破裂,发生不可逆性死亡.电压阈
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临床意义差别巨大,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是目前最常用的室性早搏定位诊断手段.心磁图、CT、MRI、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也能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其三维空间显示更加直观,但设备昂贵,重建心脏模型耗时长.人工智能因其强大的数据分类能力,近年也有应用于室性早搏自动定位诊断的研究.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分类繁多复杂,如何进一步提高定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使其经济实惠,更易于临床应用,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目的 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8例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AVRT患者,随机分为三维打开和三维关闭(各39例)组,进一步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消融时间及次数,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所有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要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65(100,349)s v s 543(338,1019)s;35(15,85)vs 79(55,183)m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