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指导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8例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AVRT患者,随机分为三维打开和三维关闭(各39例)组,进一步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消融时间及次数,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所有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要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65(100,349)s v s 543(338,1019)s;35(15,85)vs 79(55,183)mGy];对于左侧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及曝光剂量均显著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93(100,380)s v s 542(340.8,784.5)s;329(240,437)s v s 426.5(291.5,682.5)s;35(15.5,91)vs 77.5(54,145.5)mGy];对于右侧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手术总时长,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显著低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43(36.5,60.5)min vs 47(32,101)min;152(58.5,263.5)s vs 980(286,1307)s;33.5(13.3,44)vs 275(68,420)mGy];两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及远期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较于传统标测及消融方法,三维标测指导下的AVRT消融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右侧旁道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同时其手术成功率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重症监护数据库Ⅲ(MIMIC-Ⅲ)的1 080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为院内全因死亡。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951例)和死亡组(12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并应用Lowess曲线、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亚组分析评估RDW对院
患者女性,58岁,因“安置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4年余,3天内反复放电20余次”入院.患者4年余前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为陈旧性闭塞性病变,行介入治疗,并行ICD植入一级预防.本次因电风暴入院,先后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控制,生命体征不能维持,后在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术后电风暴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