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温度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简短的语言,回答对摄影的想法,用简单的影像,实践对摄影的想法,摄影对李子仁来说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吃饭、睡觉、拍照、呼吸,不需要特别切割,是一场自然而然的发生。
其他文献
婷婷说:在特拉维夫我喜欢早早的起床,坐在那里静静地望着地中海,或者看着海边喧嚣的人群……我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去看他们怎么生活,其实一个人的旅途终究是寂寞的。    婷婷看世界,名不虚传——走进她的博客,就会立刻感到一股世界风: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不细看,还以为她是一位新闻工作者。  可婷婷不做新闻,周游世界对于她,不仅仅是冷静地思考和理智地记录。她感性而热情,喜欢文化,于是,在这个过程中
期刊
安特卫普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断手”的传说,巨人Druoon Antigoon向每一位从Scheldt(斯凯尔特)河进出的人索要过路费,如果无力支付,巨人便会切掉他们的手,投掷到河里。后来一个名叫Sivius Brabo的罗马士兵除掉了爱勒索的巨人,并以眼还眼地将他的手切断扔进了河中。  这条Scheldt河就是安特卫普城市发展的起点,河岸的右边是天然的港口,人们在港口周边渐渐聚居,成为比利时第二大城
期刊
孟艺洋  也叫席德,1988年生,上海人,2011年加入设计师平台——觉(www.jue.so)。2013年联合创办JueLab Workshop,通过与设计品牌合作工作坊活动,跨界合作开发产品,以及用摄影、视频、文字等方式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17摄氏度,广州的12月对于长居上海的我们来说也是暖和的。初识广州的坊式手缝皮革课堂(后简称“坊式”)是2012年。那时他们在做手工皂,到工作室探访的时候,
期刊
椅子很忙  关注美好生活,更关注那些创造美好的手艺人、艺术家、设计师。  微信订阅号:椅子很忙  新浪微博:椅子很忙YJIZ  FLORETTE几束花是由几个热爱花朵的建筑设计师和创意人所创办,目的简单,只是为了追寻和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体验,一个充满大自然的甜美和爱的生活体验。  花店位于北京一个老厂房改造的艺术园区,由一栋独立的旧红砖瓦房改造而成,被绿地花园包围。改造前,这里几乎是一片废墟。设计
期刊
“当我面对那些历经沧桑岁月凝聚昔日先人智慧、才能建造起来的家园——老房子, 时常眼睛是湿润的,祖先们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住房营建得那样讲究,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做不好, 我就太对不住这些先人。我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感,我正做着一件具有文化积累的工作。大地山川、自然风光有不变性,但人文环境是变迁的,古村落正在消逝,我想人们会欣赏它们、珍惜它们。”  ——李玉祥        李玉祥:1962年8月
期刊
A2Z画廊  A2Z ART GALLERY,由李子薇和Anthony创建。从巴黎起点,超越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打造走向国际的平台  微信订阅号:A2zartgallery  新浪微博:@A2Z-ART-GALLERY  当我们说起70年代,第一个涌入脑海的印象是什么?筒子楼、样板戏、喇叭裤、邓丽君……当然还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活。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70年代的人的个性特征并不像80年代的人那么明
期刊
山林生活第一年,不会使用农耕工具。为了开荒种土豆,我硬是一锄头挥下去把腰扭了。后来发现双手最听话,于是挖坑也用手,播种也用手,除草更觉得双手最直接。然而我们的芳邻徐阿姨却不这么想,她心疼我的“削葱根”变得又黑又糙,或者说,她看不得我花了大把时间才干了一点儿活,而且没事就吆喝浑身痛,所以每到翻耕、播种、移栽这些关键时刻,徐阿姨就神仙般地飘进我家院子,脱衣服上阵手把手地教。  在徐阿姨的“自然农学院”
期刊
前天在博客“金融视界”中写了篇题为“企业获得无抵押担保贷款不是梦想”后,友人大君评论说“我们的银行实质上是当铺保险柜”,说的非常贴切。我想顺着大君的话,说说在银行业非常普遍流行的当铺现象。    银行是经营信用的特殊机构。因信用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才催生了银行。银行的根儿是扎在信用这块厚实的基础之上的。把信用作为产品来经营并获取利润是银行的本份。只有在经营过程中把信用作为背景,创造出并运用好银行的各类
期刊
对于美国人来说,70年代的开端一点儿也不美好。  沃尔特·克朗凯特在全美直播中说出的“这场战争我们打不赢,唯一的前途是和谈”言犹在耳,美军在越南制造的美莱村大屠杀刚刚被公之于世,射向马丁·路德·金与罗伯特·肯尼迪的子弹还嵌在人们心中,肯特州立大学的枪声和血泊就又挑起了民众的神经。  正如知乎网友徐汇龙所写:“那是个尴尬迷茫的时期,大批失望的人对美国抱着怀疑和自身开始颓废的态度,就像《出租车司机》中
期刊
这篇文章是关于Dior的,憋了大概两个月了。  Dior有很多故事:迪奥先生本人、他的花园;他对艺术的欣赏;还有各种Dior元素,那个已经是传奇的女性轮廓——14型,A型,BAR Jacket迪奥先生本人早逝,去世时才52岁,之后Dior品牌的掌门人都是当时服装设计界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从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到今天的拉夫·西蒙(RafSimons)。我还能讲什么?  我想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