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聚焦“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从确定主题与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活动、开展多元评价等环节进行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关键词】大单元 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大单元设计”提出的背景是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提出,从聚焦“这一篇”到重视教材、语文能力与生活的关联。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以整合的思想组织单元教学,用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作为课程组织方式,把学习者引向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体。在大单元的设计中,借助学习支架式,学生成为深度学习的主体。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明晰方向:确定主题与目标
  1.确定主题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三篇课文《猫》《母鸡》《白鹅》,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人文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条“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指向阅读,另一条“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则指向写作。
  《猫》一文,老舍先生以细致独到的观察、充实饱满的内容、生动有趣的语言,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耳熟能详的佳作,全文不到700字,却将母鸡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白鹅》这篇课文,是漫画大师丰子恺的一篇状物类散文。作者抓住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蕴含着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写出它的特点。《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揭示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词句段运用”中有通过动物的特点勾连人物的特点,去理解词语的比喻含义。有运用冒号和语气词的表达,来体会对特点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日积月累”选取了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蜂》,描写了蜜蜂采花酿蜜,为人辛苦,给人甜蜜。这一单元学习内容彼此关联,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动物朋友。
  2.制定目标
  目标的设计可从单元整体目标和分解目标两个层面来制定。
  首先,课程标准要求:总体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并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二學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目标则要求学生“观察周围世界,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其次,学段要求。把本单元放入整套语文教材中,你会发现: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需要勾连前后学段的语文要素来看,这样能够更加明晰训练点,精准落实。
  最后,学情要求。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学生从四年级开始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这一年段尤其关键,在大单元设计中通过大情境、大任务的设计正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根据以上要求来制定本单元的总体目标,并分解到每个学习任务中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进入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难点更容易得到解决。聚焦单元主题进行整体设计,能让学习者主动关注学习任务,明晰学习期望。
  1.学习情境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可敬的小动物,你有留心过吗?同样是写动物,不同的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你感受到了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爱的动物,与它们交朋友吧。
  2.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任务一“寻找身边可爱的动物”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去亲身观察、了解动物,初步感受动物的可爱。把本单元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去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任务二“研读名人笔下的动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老舍、丰子恺等名家笔下的动物,从文章结构、言语特色去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任务中,将“交流平台”对于方法的习得和“日积月累”中冒号、语气词的作用,都前置融于课文的学习中加以体会。这样的微调,让学习节奏更紧凑。任务三“趣写我的动物朋友”则是将在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完成习作。任务四“妙探各样的动物朋友”是基于语文园地的拓展练习,其中写字练习不仅是落实“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目标,而且摘抄描写动物的精彩语句,也是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
  3.设计思路
  学习任务的设计不仅在于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更是本学段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的开展对应的是语文活动的体验。
  学习任务的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一单元的学习正是带领学生经历一场亲近动物的体验之旅:先去动物园远远地观察动物,和身边热爱动物的人聊天,勾连学生的生活走近可爱的动物。继而再深入文本与作家对话,从字里行间去触摸可爱的动物。积累语言,沉淀情感,落笔成文,通过文字表达我们对于小动物的亲近与喜爱。最后由对动物的描述表达更深层次的隐喻,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眼界。
  三、探索协作:勾连学习活动
  勾连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策略是一个好方法。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课文选取的都是描写小动物抒发情感的文章,教材在课后习题和阅读链接中多次建议将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教师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材料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阅读力。
  (一)同一题材的比较阅读
  1.同写猫,找“不同”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聚焦它的性格进行描述, 猫的每一个特点,作者总能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人觉得描写真实可信。三转笔锋,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看似矛盾的三种性格完美地结合起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链接中选取了作者夏丏尊对猫的一段描写,他没有刻意写猫的本身,而是刻画猫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一家人对猫的情感变化。另一段文字是作者周而复笔下的猫,他在猫的外貌、动作以及形态的描写上非常细腻生动。三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猫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这几位爱猫人的内心所想。
  2.同写鹅,找“共同”
  将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层次、特点、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去研读,寻找相似之处。
  第一,层次分明。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由总到分的组织结构,《白鹅》开篇就点明它的特点:“高傲”,一个过渡段总起,接着分别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层面来刻画,妙趣横生。《白公鹅》一文开篇揭示了作者心目中的白公鹅是威风凛凛、敢于担当的形象,然后从走起路来将军风度、指挥战斗将帅之才、维护主权王者霸气三个方面呼应,使白公鹅的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特点明晰。《白鹅》 一文中,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进行细致的描写,写叫声与狗进行对比,写步态与鸭进行对比,写吃相与附近的狗又做了对比,在一系列的对比中,这白鹅的高傲可见一斑。而《白公鹅》一文是通过 “海军上将的派头”“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步态”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突出白公鹅的特点。
  第三,语言妙趣。丰子恺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率真和真情,他笔下的“鹅老爷”也“架子十足”,在嬉笑嗔怪的语言中更显白鹅的率真质朴、憨态可掬。教材还呈现了鹅的两幅漫画,图文并茂,这样的补白更增添了几分生趣。白公鹅在叶·诺索夫的心中不仅是一个任性顽皮的孩子,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海上将军”,他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毫不掩饰地表达对白公鹅的欣赏与喜爱。
  (二)同一作者的比较阅读
  《猫》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第一部分写大猫的古怪,第二部分写小猫的可爱,每一部分都是先总述再分述。说“古怪”是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温柔又倔强,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你说怪不怪!说“可爱”,它玩线团、玩鸡毛、撞桌子、撞门、在花盆里摔跤以及所到之处的“枝折花落”,作者非但没有埋怨,反而觉得这小家伙“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分明是在宠溺一个淘气的小孩。
  《母鸡》一文有着明晰的情感线索,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先抑后扬。文章前半部分塑造了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好大喜功的母鸡形象,令人生厌。然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当母鸡荣升为母亲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说这是在写母鸡,实则在赞颂伟大的母爱。
  (三)不同作者表现手法的比较阅读
  一位文人,一只动物,若干故事。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而伴随丰子恺一生的有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品读他们的文字,其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语言风格,自然流露的情感无不打动着无数的读者。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不仅读一篇文走进一位作者,甚至可以开展作者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相信这样的群文阅读会带给学生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四)开展多元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來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学习伙伴,还可以是教师。评价内容是多维的,围绕四个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达成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单。评价方法是多样的,自评、综合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中的跟踪评价等,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节奏,在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黄 珍 小学英语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香洲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成员、斗门区教育教学评估指导专家。先后获得香洲区“巾帼建功服务之星”、香洲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香洲区教科培中心兼职培训教师”、珠海市优秀团员、珠海市先进教师、珠海市青年骨干教师、珠海市名师等荣誉称号。  她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单元主题式复习课例的研究,开展“自主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积
【摘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通过类比、猜想、验证等合情推理活动,使学生明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合理性,并且通过类比、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分数乘法的知识模型,有效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推理 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 类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6-0001-03  1 引言  根据定义,乏情是指母猪不表现出发情周期的一种生理状态。在乏情期,卵巢功能相对不活跃,且没有较大的卵泡或功能性黄体。乏情通常是由于大脑的下丘脑区域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不足引起的。在发情期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中,
【摘要】了解学生真实学情,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笔者以“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创新探索为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定式,创造性地设计了“会背还学啥”“怎样编口诀”“忘了怎么办”“口诀有啥用”四个板块,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实现了“为迁移而教”和“为理解而教”的教学追求,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学情诊断 乘法口诀 新探索  一、课前调研  在教学“7的乘
上周,美国瘦肉猪现货价格从130.19美元下跌到125.17美元,每头猪跌了10美元。这对我们来说,有些人对今年夏天瘦肉猪价格穿破1.40美元的预测将不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125.17美元仍然处于过去没有过的价位,每头猪的利润达到100美元。  在威斯康星州举办的全国养猪业大会上,养猪评论的一位读者找到我并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他想看一下我是不是发烧了!为什么呢?在他看来,我的养猪评论最近不再过度
光合装置的天然结构状态、相互作用及环境适应性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开展了蓝藻光合膜天然结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Plants。该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以蓝细菌模式菌株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为研究材料,对其光合膜——类囊体膜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在纳米水平上展示了类囊体膜
【摘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本班的“煮书”活动中,笔者用复式考查的方式做“指挥棒”,指导学生们读书。每轮的考查重点不一样,第一轮考查重点是文本内容;第二轮考查重点是整理阅读收获;第三轮考查重点是语言的运用。步步深入,让学生们读有所获。  【关键词】文本内容 阅读收获 语言运用 思维导图  笔者这些年带领学生们开展“煮书”活动发现,一本经典好书只有多读几遍,才能收到最大效益。不同的
即使是最现代化的肉鸡舍也无法为1日龄雏鸡提供最合适的环境条件,这是因为它们是专为调节6周龄肉鸡的气候要求而设计的。1日龄雏鸡在被转入该鸡舍之前,先在最佳的饲养条件下饲养数天,便可使它们拥有良好的生命开端,同时可减少其对抗生素的需求量。  出雏后的最初几天对雏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这一育雏期的早期,雏鸡需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从而使它们今后的发育能实现最大化。虽然从解剖学角度来说,出雏时雏鸡的身体结构
特别喜欢听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因为他的语文课“简约而深刻,扎实而灵动,朴素又充满智慧”。他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值得细细咀嚼和学习。  利用假期,我找出薛老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匆匆》和在我校举行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录像课,又认真学习了一遍。从无意到有意,我发现有一个词语在他的课堂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写(画)下来”。  教学过程中,薛法根老师时不时对学生提出
【摘 要】练习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练习绝不是简单地解决教材中的习题,而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以“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练习)”教学为例,具体说明了任务驱动的练习课的学习方式转变,就是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大胆重组教材,将教材中的习题转化为递进式的任务。这可以有效驱动学生思维,进而提升练习课的实效。  【关键词】任务驱动 递进式任务 思维进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厘清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