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发生条件和发病特点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人群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就会产生职业性损害,即发生职业性疾病(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伤残或死亡。形成这种结局,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职业人群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产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极大差别,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及早识别和合理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以及个体危险因素,并针对三者之间的联系,采取措施、阻断其联系,才能预防职业性损害。故对职业人群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要按其所在工作岗位、地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时间等,并结合个体危险因素分析,做出综合评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一)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害因素。如油漆工,长期接触并使用含苯、甲苯、二甲苯的油漆,而容易引起相应的职业性中毒。
  (二)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玻璃制品的磨工,由于卫生条件差,玻璃中的铅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铅中毒。
   (三)接触时间,即每天和一生中累积接触的总时间。
  (四)接触的强度(浓度),即每次或总接触的强度(浓度)。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即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控制此因素的办法为定期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浓度),改善劳动条件。
  (二)职业卫生服务状况,实行职业人群就业前后的体检以及健全健康档案,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损害。
  (三)个体感受性,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感受性有差异,包括妇女、未成年工。对职业人群个体,甚至其胎儿、乳儿均可产生影响,以及某些易感者要比非易感者更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或作用。
  (四)生活方式,长期摄取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过度精神紧张,均会增加职业性损害的程度。
  
  三、职业病发病的特点
  
  (一)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二)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反应的关系,即接触强度(浓度)越大,机体反应越明显。
  (三)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四)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愈后较好,康复较容易。总之,明确了职业病的发病病因,并加以控制,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编辑 胡珺
其他文献
2008年2月24日上午,在纷纷大雪中山西省临汾市举行洪洞“12·5”矿难公判大会。16名涉案责任人获刑,其中3人被判无期徒刑。临汾当地17个县市的1万多名干部群众参与了审判。
1、用蛋清擦拭弄脏了的真皮沙发  可用一块干净的绒布蘸些蛋清擦拭,既可去除污迹,又能使皮面光亮如初。  2、用牙膏擦拭冰箱外壳  冰箱外壳的一般污垢,可用软布蘸少许牙膏慢慢擦拭。如果污迹较顽固,可多挤一些牙膏再用布反复擦拭。冰箱即会恢复光洁。因为牙膏中含有研磨剂,去污力非常强。  3、蘸牛奶擦木制家具  取一块干净的抹布在过期不能饮用的牛奶里浸一下,然后用此抹布擦抹桌子、柜子等木制家具,去污效果非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5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亭故死亡人数为11.4万人,居第一位。印度、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分别为8.6万人、4万人和2.6万人。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至20%。    一、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2007年全国发生
经常听到活泼可爱的孩子遭到意外伤害的惨闻,而大多数孩子在遭到危险时都不知该如何应变。那么孩子能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避免危险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  如果您仅仅告诉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者“遇到火灾时不要惊慌”是远远不够的。您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下面就是您应该向孩子描述的几种情况:  1.你跟妈妈一起在大型购物中心购物(或者在海滨浴场、公园等地方游玩)。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的迅速提高,对城市燃气的需求十分强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燃气行业发展趋势与路径进行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燃气行业;发展趋势;路径探讨  一、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9》统计,2009年全国城市燃气消费总量(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折合天然气为740×108m3,其中天然气供应量为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