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同源染色体这概念在生物教科书中并不复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人并没有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内涵,而刻守对字面肤浅的理解。仅仅片面地强调:同源染色体是两个大小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并且必须是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而且以此作为标准,来区分是否是同源染色体。他们提出所谓同源染色体的三要素,即:(1)数目必须是一对;(2)形态大小必须相同;(3)分别来源于父方和母方。认为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认为是非同源染色体。这种认识未免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世界很大很大,环境条件千差万别,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认识复杂多变的生命形式时,用高度抽象概括而简单的框框去套,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机械地认为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对概念刻板理解到这种,未免有点可悲。为了学习和研究方便,给同源染色体下个定义是正确的,无可厚非。但是,舍弃同源染色体的实质内容——遗传座位的组份、结构和功能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独特行为表现,而只是去抠字眼,显然是机械的、片面的和形而上学的。这样可能导致知识性的错误,得出反科学的结论。假如只从字面上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话,就会错误地把纯合的二倍体和多倍体中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一致的一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归入非同源染色体;同样道理,又会把核型中长度相等、形态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错误地看作同源染色体。
  下面试从纯合二倍体、同源染色体、异源多倍体、以及核型分析为例,来讨论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同源染色体?
  先看看纯合二倍体,纯合二倍体可由单倍体经过秋水仙碱处理或者由辐射等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获得。例如诱导玉米花粉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培育得到纯合的二倍体玉米,在这样的纯合二倍体体细胞中存在着形态大小相同,来源绝对一致(都是来自父本)的成对染色体,其遗传组份、结构、功能和代谢上都完全相同。并且在减数分裂中能够像分别来自父、母本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样,完成同源配对和分离等行为。这样成对的染色体难道不应该是同源染色体?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再看看同源多倍体,例如人工培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和自然界中存在的同源三倍体香蕉,它们的体细胞内都有三套形态和大小一样,并且遗传组份、结构和功能等都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三条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可以同源联会,并形成联会复合体(以三价体的形式存在)。而由二倍体加倍形成的四倍体水稻、四倍体马铃薯和四倍体的马蛔虫等,其体细胞内均含有四套形态和大小相同,结构和功能一致,并且在减数分裂中也能完成配对(可形成四价体)和分离等独特行为的相同染色体。这样的三条(例如全部来自父本和母本)或四条(例如两条来源于父本,另两条来源于母本)形态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彼此难道不都是同源染色体吗?答案也是肯定无疑的。
  还有异源多倍体,例如常见的普通小麦就是异源六倍体。此外如八倍体小黑麦、陆地棉、普通烟草、甘兰型油菜等都是异源六倍体。它们是由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杂交,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进化产生的新物种。这些物种的体细胞内也存在着两套来源一致,形态大小相同、结构和功能无异的成对的相同染色体,它们又该不该是同源染色体呢?答案也是很肯定的。
  如果刻板、机械地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认为必须是一条来自父本、而另一条必须来自母本,才是同源染色体的话,就会把上述纯合二倍体、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中的两条相同染色体,当成非同源染色体。这显然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生物体内相同的染色体,无论来源和数目如何,只要形态和大小相同,遗传组份、结构和功能一致,在减数分裂中能够完成精确配对和分离(只有具备同源性的染色体才有的特殊行为)等。这样的染色体都应当是同源染色体,这才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正确认识。
  从本质上来讲:同源染色体能够相互识别和配对,并不是因为一个来源父本,另一个来源母本,而是同源染色体都包含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使体细胞中每一个基因都各具两份,有了备份。配对是非常严格的,仅源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截至目前的各项研究,都支持同源染色体并排配对的高度专一性。前面谈了同源二倍体、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中的同源染色体,分析它们是同源染色体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外部和大小上相似,而主要是因为这些相同染色体间,具备了相似的分子结构、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由于这些相似和相同的特性,彼此间能够产生相互吸引的亲和力,并接受“联会基因”的控制,制约它们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因此我们在减数分裂中看到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严格配对和其后有规律的分离行为。配对后的外部可见特征是形成联会复合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等),而本质性的变化则是同源染色体间还发生了基因互换,进行了遗传物质重组,这种互换和重组是严格按照同源性进行的,非同源染色体间在减数分裂中不表现这种受遗传控制的规律行为,因此没有联会和配对更没有联会复合体的形成。
  而核型分析表明,核型图中的相邻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常常表现长度相同、形态一致,即使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但这样的两条染色体并不是同源染色体。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相对座位上的基因并不相同,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基因所控制的形状表现也完全不同。这样两条染色体间不会产生配对的亲和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像同源染色体那样互相吸引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的能力。“联会基因”对这样两条染色体根本不起作用。
  综上所述,在学习和应用同源染色体概念时难免产生错误,只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掌握同源染色体的本质特征,不只停留在字面上,不能机械地理解概念。由此,我认为,对同源染色体概念全面地、本质地认识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外部特征:即指形态和大小相同;(2)内部属性:遗传组份、分子结构和代谢功能等都一致;(3)在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特点:即有联会配对和分离这样独特的行为。特别是后面两个内容极为重要的,它们是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最重要的依据。因而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相互识别和配对的产物,是同源染色体遗传结构高度一致的标志,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则发生自由组合。只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具有以上独特而复杂的行为规律。因此,在减数分裂细胞中可以用联会与否作为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这是鉴别同源性可靠的标准。
  由此可见,全面正确深入地认识理解同源染色体,对于我们认识生物界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和多种多样;对于改造生物探索生命的本质,为人类服务是多么的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 上好一节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体现教师主导性,从而使学生在双边活动中体现主体性,让他们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关键词】 三段四环式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标下,一节完整的课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提升几个过程。  首先,课前准备  
期刊
马铃薯是人们喜吃爱种的作物,在新疆乌鲁木齐种植面积在0.23万hm2,以前均种植中、晚熟品种,秋季收获,冬季食用,6~9月没有马铃薯供应市场,针对这一问题,乌鲁木齐县种子站科技人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三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摘 要】 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关键词】 新的阅读教学;教学民主;思维碰撞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
期刊
【摘 要】 阅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想象力是思维活动最主动积极的创造因素,它不仅是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视,而且还能产生过去从末接触、感知过的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想象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一《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出细胞”和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进一步探讨。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教材上为本节教学设计了“问题探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成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良好的看端,成功的一半”,科学合理的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探求新知
期刊
1955年出生,北京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文化部专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摘 要】 近些年来,小学的教学教育有力很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教学费时、收效甚少、负担重等诸多原因,导致在小学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新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点,研究探讨了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学新课程;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小学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