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探析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航运输业在新世纪之初乘势而上,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2位,仅次于美国。已经跻身民航大国的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伴随着中国民航蓬勃发展的喜人成绩,“成长的烦恼”同时产生,其中飞行员短缺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各航空公司尤其是新公司无奈之下不惜重金从其他公司“挖”人,导致“跳槽”事件不断发生,中国的民航业正迎来一个“飞行员跳槽时代”。随着民航发展进一步提速,民航发展与飞行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矛盾,将严重制约我国民航的发展。审视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现状,体制弊端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掣肘。
  
  一、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的弊端分析
  
  1 办学自主权较有限。政府部门把院校作为其附庸,按政府机构的模式实施管理,对其人事分配、机构设置、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等管得较死、干预过多。政府部门采用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等手段,通过干部任免、专项拨款、课题立项、科研奖励和学科带头人评选等形式,加强对院校的控制和干预,增强了院校对政府的依赖性,使院校原本十分有限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被削弱。高校的命运主要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
  2 办学主体一枝独大。办学体制已有改革,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已有转变,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初现端倪。目前国内商照培训机构有5家,私照培训机构有1 3家机构,开办飞行技术专业的高校有7所。但是,政府办学一枝独大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各界参与力度不大,其他办学主体势单力薄,还未形成适度竞争的格局,强势的政府办学主导着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不利于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按照其内在逻辑和市场规律健康发展。
  3 办学经费渠道狭窄。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行业,训练飞机购置、训练机场修建等开支动辄上亿元人民币。尤其在新世纪初,面对急剧增长的飞行人才需求,培训院校和机构的教学训练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转,教学训练所需业务经费捉襟见肘,而政府财政投入水平偏低,社会资源动员不足,办学经费渠道狭窄,主要靠培训院校和机构自筹资金,使其背负沉重的资金负担,直接影响着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条件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
  4 招生就业体制僵化。民航飞行人才属于稀缺资源,是航空公司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其稀缺性在于从业资格具有极其苛刻的要求,合格人员堪称凤毛麟角。作为这种稀缺性人才的招生与就业,现行体制过分僵化。在招生体制上,主要按照普通高考招生进行,政府机关划定分数线,全国统一录取,公司委托培养。在就业体制上,受制于委培制度,哪个公司出钱送培,就到哪个公司就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权。
  5 培训目标跨度过大。我国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航线运输飞行人才,飞行学生毕业后直上大型民航运输机,国际主流模式是将培养目标锁定在仅能驾驶小型飞机的初级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取得执照后只有积累2000小时以上的小型机飞行时间和一定的双发及中型机飞行时间,才有资格到航空公司应聘大型民航运输机的飞行员岗位。这反映出我国的培训目标跨度太大,其原因在于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初级飞行员积累时间的需要,没有形成通用航空飞行员作为运输航空飞行员预备队的晋级机制。
  
  二、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1 创新办学体制,实现多样化。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的办学体制改革,主要是打破政府包办办学的局面,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体制,增强办学活力。
  坚持政府办学为主体不动摇。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既是民航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的知识产业,也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不论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飞行人才教育培训都应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公办院校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确保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学。坚持办学主体多元化取向,广泛开发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办学,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之不足,并为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注入活力。尤其要鼓励航空公司以校企合作、独立办学等方式参与教育培训,破解飞行人才培训与需求脱钩的困局。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开放办学方针,实际国际化战略,鼓励国外飞行院校和其他投资主体与国内院校、公司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做到“引资”与“引智”有机结合,既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又利用国外资金、发展我国民航飞行人才教育事业。
  2 创新投资体制,实现多元化。“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出现了遍及全球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被认为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有效策略”。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改变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局面,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院校自筹、社会投资、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多元化体制。
  政府应加大投入。作为举办主体和投资主渠道,政府应把对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的投资视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予以重点投入,为其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在民航急需飞行人才的情况下,政府更应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满足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立与民航强国相匹配的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院校应创造性地筹措办学经费。院校应转变等靠要观念,增强办学主动性和筹资意识,“成为独立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与发展的投融资主体”,全力筹措办学经费。
  建立社会各界共同投资的体制。“政府应该对投融资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市场。
  建立学生个人缴费制度。飞行学生的预期回报很高,目前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月收入在2—4万元人民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改变目前由航空公司独立承担每名飞行学生近70万元人民币飞行培训费的状况,建立个人、公司共同承担飞行培训费的新体制。学生承担飞行培训费可采取现金支付、银行货款、公司垫付等方式。
  3 创新教学体制,实现国际化。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有三派意见:学历教育派、职业培训派及二者结合派。职业培训派近年来的呼声很高,主要受美国影响,美国就是纯粹的职业培训;但职业培训派严重忽视了美国与中国国情之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其飞行学员在进行飞行培训之前已接受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仍有部分青年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国民文化素质从整体上讲还不够高。因此,对我国民航飞行学员来讲,学历教育不可或缺,才能确保飞行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我国民航飞行人才的教学体制,就应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坚持不断创新,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
  建立飞行员从通用航空到运输航空飞行的晋级机制。在我 国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飞行学员从培训院校和机构毕(结)业后,到通用航空积累飞行时间,磨练飞行技术,逐步建立飞行员从通用航空到运输航空的晋级机制,缩短培训成熟飞行员的周期和跨度。
  建立灵活便捷的培训学制。现在的飞行人才教育培训学制,已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训练大纲,培训时间由二年至四年不等。这种学制,应根据需求形势,进一步加以创新,深化到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学制,建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灵活学制。
  4 创新管理体制,实现科学化。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改革,重在彻底理顺政府与院校的关系,逐步建立起职责分明、院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政府部门要转换管理模式和职能。要改变过去那种对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不够,微观管理过多过细,不利于学校自主办学的局面,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具体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由硬性管理转变为软性管理。尤其要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政府着重掌握飞行人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制定规划、规范,进行政策指导和有效监督。
  扩大培训院校和机构的办学自主权。通过立法理顺政府与院校的关系,把院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归还院校,建立自主办学的保障机制。
  5 创新招就体制,实现市场化
  (1)招飞市场化。民航飞行人才是稀缺性资源,民航招飞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个省市往往有五至六家单位前往招飞,不少公司和院校都招不够学生。其原因在于招飞体制僵化。因此,改革招飞体制、实现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
  扩大生源范围。民航飞行人才的招收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和条件。因此,应扩大生源范围,高中生、大专生、大学生、研究生,都应作为备选对象。
  扩大招飞地域。民航系统还有狭隘的地域观念,认为某些地域出飞行员,就蜂拥而至,争抢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个地域的青少年身体素质都大为提高。飞行人才的招收,应抛弃除旧观念,扩大招飞地域,更加广泛地面向全国招收飞行员。
  建立长期招飞机制。目前,阶段性的招QT-作致使一些合格人员被拒之门外。因此,应将阶段性招收改为长期性招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有意愿的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参加招飞,而相对集中地组织培训。
  按市场化运作招飞。招飞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试、体检、政治审查、文化考试等各个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而具备招飞能力和条件的单位不多。因此,应通过市场配置招飞资源,成立专业的招飞公司,按市场化运作,走专业化道路,提高招飞质量和数量,满足公司和院校的需要。
  (2)就业市场化。作为稀缺的高技术、高投人人才和资源,飞行员已日益成为航空公司争抢的对象。顺应形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飞行人才市场,通过市场配置飞行员资源,以发挥飞行员的最大效益。
  实现飞行员职业化。民航飞行员的发展应走职业化道路,实现飞行员由航空公司所有向社会所有转变,改变飞行员对某一公司从一而终的做法,打破妨碍飞行员自由流动的壁垒,使飞行员与航空公司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
  培育飞行人才中介组织。飞行员作为市场的稀缺资源,需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市场配置就要求建立专业化、产业化的市场中介组织,如培训代理公司、培训投资公司、人才经纪公司。
  
  三、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
  
  1 以人为本,突出人本性。以人为本,强调改革为人和改革在人。改革为人,强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育更多更好的飞行人才,改革必须紧密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改革在人,强调改革要依靠相关的从业人员,突出其主体地位,调动其改革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改革打下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2 全面改革,突出整体性。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及招飞与就业体制。这项改革应系统推进、全面实施,才能相互促进、整体联动、确保成功。
  3 协调改革,突出和谐性。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要注重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内部各项改革的协调推进。对外,注重与民航体制改革、民航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民航建设发展的和谐,紧跟形势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对内,注重系统内部各项改革的步调一致、和谐共生,防止顾此失彼、系统失效。
  4 持续改革,突出长期性。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须循序渐进。因此,要树立持续改革观念,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不断创新中谋发展”。
  本文系中国民航总局科技项目:《“十一五”民航飞行人才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2005年55号)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虽然这场争论还远禾得出结论,但它已经使人们对母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看法本文再次认真讨论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保证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按照企业的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人才。本着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技术人员的“双赢”原则,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多年来,威海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
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问题是国外研究比较多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有许多具体问题和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反身代词用法的认知
在现代教育成功的同时,现代教育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又见雪拉:):大家好,上次教大家学会了做按钮,这次传授的是如何制作简易片头。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如何加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作用.使其文献资料信息得到合理的使用,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网络教学系统开发实际,遵循软件开发原则和数据库系统开发方法,分别从系统体系结构、功能分析、数据库分析和开发工具等角度,提出系统优化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