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如何满足公益使命与经营需求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待民办教育是否“盈利”的问题上,政府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因为它的民营机制,所以必须依靠盈利来自我发展和再投入;因为它是学校,所以它必须坚持教育最本原的公益性。
  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有两条:一个是学校的资金链,另一个是学校的社会信誉。
  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和学生在择校时是向教学质量看齐的。因此,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教学质量滑坡,生源流失,学校势必有面临倒闭的危险。如果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的眼光就不会总是放在成本的快速回收和资金的滚动上。为了品牌的持久打造,也为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自然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以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为例,如果新东方教育集团只投资一二百万办学,很可能当年就收回成本,甚至赚钱。可现在投资3.2亿,十年也赚不回来;新东方的培训做得那么火,民办教育整体却越走越难,新东方还是力排众议进入民办基础教育领域。这样看来,新东方绝不是为了谋财生利。有了这样的判断后,学校的许多选择就会逐渐明朗。比如:即使成本较高,学校也要引进小班化教学。又比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控制扩展速度,逐年增加招生的年级,而不像一般学校一样,直接招满小学和中学的12个年级。明智的办学者,即使牺牲速度也要保证质量。
  规模产生效益是亚洲人共同的思维惯性。有很多人认为,把学校规模做大了,资金更容易回收。可实际上,做任何事都需要从小做起,建立标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能扩张。在教育上,先做大再做强是很困难的。认为头一年就应该求规模效益的人是不明智的,不妨先搞几个班试试。即使搞不好,损失的也有限。有了这样的思想,先期的投入就不一定很大,完全可以低投入,把资金投到软件、投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身上去。
  办学者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本身是有规律的。过大的投入如果没有有力的支撑,可持续发展会非常困难。现在大多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必须像打仗一样没日没夜地干,就是因为我们面临生存的压力,要保证短期利益,但为了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学校的品牌,也就是要保证学校的长期利益,这对任何一个学校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
  当面临保证盈利性还是保证公益性的二元选择的时候,首先要看到问题的根本。也就是孰轻孰重的问题。在我看来,学校一旦保证了教学质量,即意味着实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利润的问题就无需多虑。一个学校办得好了,学生和家长自然就会追着来。
  现在有的学校把二者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他们并不清醒,结果楼盖了很多,宣传做了很多,教学质量上不去,社会效应非常差,资金回流慢,学校的发展难以持续。为什么不少大的教育集团到最后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它的品牌和最终的服务质量并不统一。只有当服务的品牌和实际相符时,老百姓才认可,学校才算成功,如果服务的品牌和实际不相符,老百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对学校而言,损失更大。
  所以,盈利性与公益性的兼顾关键看时机的选择。这是一个学校的掌舵者的管理科学和艺术问题。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配合学校的发展阶段和时机,适度的扩大规模,提升硬件都是可取的。真正长久的好学校,肯定是每一个条件都比别人强。学校的资金投入,始终牵涉到的一个比例问题,因时而动,因势而异,不会有一个永恒的公式。
其他文献
近日与同事的一位10岁孩子闲聊,闻听两则他们学校发生的与诚信有关的教育行为,感觉到学校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近年来,宜都市中小学坚持以榜样教育为载体,培养广大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局局长高圣奉同志。
在数学课堂中,碰到学生有错误的回答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马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或否定.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
小城的一所普通中学,频频在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中摘金夺银,不断创造新的奇迹,被誉为“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这背后当然有不同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应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体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动”的
“曾”这个字怎么读?一般人都知道它有两种读法。组词“曾经”时读作“céng”。作为姓的时候读作“zēng”。而就是这个大家都认识的多音字,让我闹了个笑话。
<正> 我们雨花台区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隶属雨花台房产局,交易中心成立几年来,在房产局工委正确领导下,在区工商局市场科的大力指导下,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无论是社会效益还
家乡正在修路,负责该项目的领导昼夜忙碌地在田野进行考察,这边看看,那边量量,找人谈谈,在大方向路线不改变的前提下,试图尽量减少附近居民的损失。我为这样的领导服务意识叫好!  如今,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积极实施新课改,整天忙碌着,紧张着,跟着课改“感觉”走,处处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课改风景,处处可以听到丰硕的课改收获。这中间,最显著的是“学习培训热”“课堂研讨热”“论文写作热”。扪心自问,在茫然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培训对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很重要,但事实上却有不少教师或者校长对举行的各种培训活动并不热心,甚至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培训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各地通行的做法,因为教师培训有一定的成本:培训教师的讲课费,培训场所的租赁费,培训教材的购买……许多学校考虑
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比较认同叶澜教授的观点: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数学专家的好课标准往往是宏观而抽象的,如斯苗儿提出的数学好课的四个特征:能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