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苹:文学是种信仰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秋苹缘于花都的笔会,2019年至今,投入儿童文学创作短短几年的钟秋苹已经在《少男少女》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获得了首届“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优秀奖,作品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她的童话《头脑国历险记》即将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童话树》也在酝酿中。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汤锐对她一篇发表在《少男少女》的短篇小说《冬日》进行评论,认为小说“一大特色是心理描写。情节结构比较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出人意料的结尾相当精彩,颇有些欧·亨利小说的味道。一些细节描写颇具匠心。人物关系颇富戏剧性。”
  钟秋苹怎样走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带给了她怎样的感悟?对我们的小读者,她又有哪些寄语?《少男少女》对钟秋苹进行了专访。
  文学是种信仰
  《少男少女》:这两年您的作品常见报刊,您为什么会选择文学创作,又是怎样投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呢?
  钟秋苹:我来自一个小城镇,在我读中小学的时候,镇上的图书馆仍非常小,藏书也不多。后来,我在广州读大学,第一次站在巨大的图书馆里,我竟然感动得哭了。那些一望无际的藏书像吞了我的魂一样,让我每天清早起来,重复着同样的步伐到达那里,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一坐就是一整天。在翻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我如饥似渴地看了一遍,书没放下,接着又看了一遍。我惊讶,原来小说还可以是这样的。我仿佛看到前方有一扇门向我打开,有光,但是很模糊,摸不透。为了弄明白这一束光是什么,我不停地阅读,在书中不停地寻找这份悸动。在广州的几年里,我几乎把图书馆里文学类的书籍都翻了一遍。我尝试着创作,写了很多类别的作品,有的片段不成篇幅,不系统、不厚重,达不到发表的高度,我就把它存放起来,而不是丢弃。在我看来,那是一段特殊的时光,一份特殊的情怀,值得我珍惜一辈子。至今,我仍没能弄清楚这种突然出现的奇妙的感觉是什么,我想可能是对文学的崇拜和信仰吧。
  2018年,我收到了一份儿童文学的征稿信函,其中有一句“让我们一起回到世界还小的时候。”这句话让我心中触动。小时候的我一直渴望着长大,可是等到长大了,却又想回到从前。在那个单纯的世界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儿童文学会是一个回到儿时的通道,我愿意去走走。于是,我以这个成长的困境为主题,创作了我的第一篇童话《森林里的镜子》。
  《少男少女》:阅读以及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对您儿童文学的创作有帮助吗?
  钟秋苹:阅读给予我的滋养,不仅是在文学创作的技法上,而更多是思想层面上的。带着一定的目的阅读固然是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阅读更应该是一种享受,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世界观,实现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救赎以及与世界的和解,这才是阅读中所能收获的更为珍贵的东西,但这恰好也是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对我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东西。我所认为的儿童文学,不仅是给予少年儿童文学的滋养,还应为少年儿童三观的形成指引出一条合适的路。
  在我看来,文学是一体的,文体是一种界线,但不应该是局限。在诗歌创作中锤炼语言,在散文创作中打开思路,在小说创作中研习技法,而这些文体最终都是要汇聚在思想中体现文章的价值,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其他文体的创作,还是单纯儿童文学的创作,多练习总是会有提升的。
  写作源于分享的冲动
  《少男少女》:您的第一部儿童小说《头脑国历险记》即将出版,以“残疾儿童”为主角,为什么会选择残疾人这一沉重的话题为创作内容呢?是否与您工作或生活经历有关?
  钟秋苹:在现在的工作之前,我有几年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的经历,那时候每天面对着特殊的群体,我就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这个另一面,不全是阴暗,也有阴暗里的光,如同树荫下的阳光。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残缺并不由自己选择,而他们能选择的是面对残缺后的心态。
  我第一次接触残疾孩子的时候,是在一次助残志愿活动中,活动的流程很简单,不过是交流和赠送礼物之类。在活动结束时,残疾孩子们自发为志愿者们现场表演了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当那句“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从他们并不利索的嘴巴里唱出来时,我哭了。我被震撼了,也被征服了,我感到了一种多么强烈的生命能量,从裂口中迸发出光芒。我用心记住了这种力量,也有种分享的冲动。在创作《头脑国历险记》之前,我还创作发表了一部分残疾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就是希望把这种力量展现给孩子们。
  《少男少女》: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吗?怎么想到要创作这样一个作品的?
  钟秋苹:《头脑国历险记》是一部5万字左右的童话,讲述小女孩丹丹到头脑国营救残疾朋友程天的故事。在寻觅的过程中,丹丹遇到了一心想把她变成残疾人而留在头脑国的怪叔叔,在偏瘫残疾人女孩杨小枝的帮助下,最终化解危机,找回朋友,收获爱和友谊,也让这份温暖感染了早不相信爱的头脑国国王。童话里的头脑国是一个专属于残疾人的空间,在那里,残疾人可以突破现实的障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个美好的空间,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小说选择这样一个地点,也让小读者了解,世界上有生来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勇敢,同样值得被尊重。童话以对残疾男孩程天的拯救为主线,以丹丹从懦弱到勇敢的成长为暗线,从爱的救赎为出发点,延伸到探索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以及相信爱与信念的命题。
  在先前的残疾人工作中,我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除了勇敢坚强的残疾儿童以外,當然还有别的。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颇有社会地位,当有记者媒体在场时,对残疾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他的热心与爱心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动了。可是等记者媒体离开了以后,残疾人因为一些琐事,需要他的帮忙,他却嗤之以鼻,非常嫌弃地离开,话都不愿意多说。后来的接触里,我见到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比他真诚,表里如一,唯独对残疾人的歧视却一脉相传。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歧视也如同阳光下的影子,一定存在的,除了长久以来的社会大环境所造成的以外,与孩童时的教育有密切关系。这位有社会地位的人一定也知道关心关怀弱势群体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获得社会认同,可是他做不到,他从小接触的教育里,并没有这一项。所以对少年儿童的引导很重要,对于弱势群体,少年儿童也不应一味恐惧躲避,而更应理解、接纳、尊重,用心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而不只是用眼睛评判。这也是我创作这部儿童小说的初衷。   好的作品都藏在生活中
  《少男少女》:创作过程中,您觉得作品的哪个部分是最困难的地方?
  鐘秋苹:在我看来,写作最难的地方是观察。我所说的难,因为那并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感受。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渐渐形成习惯,而不是一蹴而就。往往为了写一个故事才去着重观察一件事情,这是必需的,但是不够。下笔的瞬间,一些在先前的观察和积累中形成的个人经验,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调动出来。没有这样的积累,写出来的东西会不真实。好的作品都藏在生活中。
  我的老师鼓励我到外面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困在小房子里写作,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头脑国历险记》我写得很快,故事像会自己长出来一样,跟着里面人物的脚步,走成了现在的模样,这虽然是个童话,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小说中所有地点,都是以残疾人的困境为基础而设置,例如童话里说到的偏瘫的残疾人,她从出生开始,就只能躺在床上等人照顾,可是她的思想是自由的。我在写这个残疾人的时候,我就想起我第一次见到的一位偏瘫残疾人。他从出生到二十多岁,依然无法离开床铺,躺在床上,头也无法转动。他的视线只能固定在屋顶的某一个角落,角落里长了蜘蛛,在没有人陪伴的日子里,那只蜘蛛就是他唯一的伙伴了。可这位残疾人的智力根本没有问题,他只是身体无法动弹,他的身体成了他的牢笼。这位残疾人的表情是木讷的,我以为他根本不会笑。后来有一次,我们组织的志愿活动,由志愿者和母亲共同把他抬到楼下,他终于笑起来了,尽管脸上肌肉不由自主,笑比哭难看,但我们依然感到他的快乐。他母亲说,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阳光。
  《少男少女》:接下来您肯定有很多创作计划吧?可以跟我们的小读者透露下吗?
  钟秋苹:我的另一本儿童小说《童话树》正在酝酿筹备之中,这也是一本关于历险和救赎的童话小说。
  《少男少女》:对我们的小读者和“小作家”,您有些什么寄语?
  钟秋苹:寄语不敢当,说是分享吧。一是多看,二是多写,这两点都非常重要。多看经典,多写日记,这是小读者和小作家们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日记作为一种宣泄和爱好,当然可以侧重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但作为一种写作练习,多写所观察到的事物,写客观存在的事物。这样对写作的提升会有积极作用。
  钟秋苹,笔名一木秋,广东省江门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江门市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散见于全国、省、市各级媒体,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2018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多篇儿童文学在《少男少女》《红树林》、学习强国等平台发表。小说在首届“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获“小花城”原创童话大赛二等奖。
  长篇儿童小说《头脑国历险记》即将出版。
其他文献
1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天际间显出耀眼的白色。筲箕寨袅袅升起的炊烟系住了一个个秀丽的山峰。筲箕寨是滇西北地区的傣族小村寨,十几户农家稀稀疏疏地散落在丛山峻岭间。寨子所在的山叫青风山。山腰处,几只赤麂正悠闲地吃着青草。山脚下,青水江水缓缓流淌。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吱吱哇哇的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只见青水江北岸十几米高的悬崖上,站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不远处,二三十只黄毛猴子正缒着一棵
期刊
100多年以前,中国军阀割据、混乱不已。人民思想落后,国家迷茫没有出路。随着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迎来了一丝改变的曙光。《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正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这部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那些革命先辈,例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了拯救中国、中国人民,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无畏当局制造的巨大阻力,坚定不移一步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不易,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今日幸福生活的得来不易,没有先辈们的不懈努
期刊
星期一早上放学回来,郎子他们带着几个居民的同学,走向自己村边烂岭脚下的大方田。一路上,几个居民同学七嘴八舌地问起一些自己想不清楚而又觉得十分有趣的事儿。郎子怕凭空的解说,居民的同学难以听懂,便带着大家跳下山脚的田垄,一边透黄鳝一边解释。  就在跳下的这块田的破烂的田垄外两尺远的田里,郎子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黄鳝洞洞。再仔细往周围的水田察看,又发现田垄左边不远处还有个黄鳝洞洞。  “哥们,你们都过来。
期刊
“嗡——”一艘轮船,停在了南极冰川旁。游客们纷纷下船拿出手机拍照。而我和他们截然不同,我要去南极探险!  当然,我没有胆量孤身一人前往南极,我将与我的爸爸以及同学李乐奇一同前往。在这三个人的团队里,大家分工明确:有着多年户外探险经历的爸爸做前锋,我的同学李乐奇胆大又心细,任前锋小助手,而我则是团队中的“百度”,专门负责一切技术指导,但体力活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在将要出发时,我提醒大家戴上准备
期刊
1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温暖的空气在山间流动,沾满露珠的青草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邓河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去学校的山间小路上,他走得很慢,步行速度只抵得上平日的三分之一。他今天出发得相当早,山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走。  他的目光不时地落在自己的裤子上。不看还没什么,但目光一落到裤子上,他就觉得两条腿的皮肉上仿佛有毛毛虫在扎一样。这种滋味太不好受了—他穿的是一条“鸡皮皱”裤子。  “鸡皮皱”是方言的说
期刊
高频地波雷达工作在短波波段(3~30MHz),能够实现对海面目标和低空飞行器的超视距探测,是对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大范围海域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高频地波雷达所处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易受到诸如短波电台、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及工业干扰等多种外部干扰的影响,从而制约了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这其中,电离层杂波以其存在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众多特点,成为了影响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已有的杂波抑制方法主要根据电离层杂波的时频域、空域极化域等特性进行抑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际阵列性能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少先队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寻访身边最美的共产党员。  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让我们崇敬和羡慕的人,有着许许多多感人和生动的故事。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我今天要访谈的对象就是家里的老党员:我最敬爱的外公。  我的外公,1949年出生在潮州市枫溪
期刊
编 者 的 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水缸的秘密》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最朴素的文字和最感人的细节广为传颂。但还有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党史人物,他们的故事
期刊
1  艾丽娜的奶奶是一位很喜欢花的女巫,她有一个又大又美丽的魔法花园。后来奶奶去了遥远的天国,她让艾丽娜继承了魔法花园。  这天,艾丽娜握着奶奶留给她的魔杖,来到花园里。此时正是冬天,艾丽娜讨厌这寒冷的冬天,冬天令花园失去了美丽的花朵和温暖的阳光,还有美好的回忆。啊!艾丽娜不禁想起了那美好的回忆。  在艾丽娜小的时候,有一年春天,父母带她来到奶奶的魔法花园里。春天的魔法花园是多么美丽啊!百花娇艳,
期刊
无人飞行器航迹规划是指在分析无人飞行器抵达时间、飞行环境、所受威胁及燃料消耗等情况的基础上,为确保飞行器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而设计出一条最理想的飞行航迹,它是无人飞行器任务规划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文首先对航迹问题进行建模,分别从空间模型、航迹表达、约束条件三个方面对航迹问题进行描述,并给出了航迹代价的选取规则。其次研究了遗传算法、Voronoi算法以及蚁群算法在航迹规划中的应用,采用威胁代价加权的方法重新构建了Voronoi图。讨论了三种算法的特点,提出了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算法解决航迹规划问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