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鸭司令”到革命领袖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  者  的  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水缸的秘密》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最朴素的文字和最感人的细节广为传颂。但还有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党史人物,他们的故事一样鼓舞、激励着我们。讲述他们的红色小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体会这些普通的英雄人物作出的伟大贡献。
  一
  1900年,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攻陷清王朝京城北京,一把火烧毁了中华“瑰宝”圆明园。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得四分五裂,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就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庚子年,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敦文村,小名叫阿贵的黄学增出生了。
  阿贵家很穷,没钱供他读书。他眼巴巴地看着同龄的孩子蹦蹦跳跳上学堂,而自己只能去割草、看牛、捡海货。八岁那年,他帮地主家看鸭,赚点小钱养家,被村民们称为“鸭司令”。
  12岁时阿贵进入村中私塾读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6岁考入雷州中学。1919年,黄学增考上广东省立第一甲等工业学校,在亲友的资助下,他到省城读书。当时的广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播,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早有竞争心的黄学增在这里如鱼得水。1921年6月,他转到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读书。养成所由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于1920年底在广州创办,被称为广东最早的“党校”。谭平山恰好也是养成所的教员。在谭老师的引荐下,黄学增认识了陈独秀,常与阮啸仙等找陈独秀交流,聆听他的教诲,也深受谭植棠等教员的影响,并与他们成为好友。陈独秀也对有思想、追求进步的黄学增青睐有加,十分乐意跟他交流。不久,黄学增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广东南路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2年,黄学增回到遂溪,把真理的火种播撒在家乡。当时的遂溪县,长期以来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土豪劣绅、军阀土匪等恶势力的黑暗统治,社会矛盾重重,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黄学增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如同一盏明灯,使处于迷茫中的青年看到茫茫长夜中的光明,点燃了他们的革命激情。他召集数十位进步青年,在敦文村成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在乡村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步思想,抗击反动势力。社员联名向雷州防军司令部控告民团总陈河广等人的劣迹。陈河广被释放后诬告社员通匪,发出通缉令。黄广渊等部分青年追随黄学增转到广州求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学增深谙此理。他吸收在广州求学的遂溪青年、广州学生运动骨干韩盈等加入雷州青年同志社,并与韩盈组织了雷州留穗同学会,把雷州三属在广州读书的青年团结起来。后来扩展到高州、琼崖地区的青年也加入同学会,一起学习革命理论,参加革命活动。
  二
  1924年1月,孙中山宣布“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允许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首次国共合作开始了。黄学增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年7月,他被党组织选派到彭湃主办的首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他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先后被派往花县、广宁、宝安地等开展农民运动。
  黄学增非常熟悉广州郊区花县。早在1923年下半年,他就到花县宣传发动群众,筹备成立农民协会,开始了他搞农运的生涯。
  花县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地主非常仇视农会,组织了地主会和民团局,悬赏捉拿农会干部,安插王锦焦到农协当探子。他向地主会密告农协的一举一动,使农协遭受损失。1925年1月,寒风嗖嗖,黄学增和农协副执行委员长王福三带领农军去抓王锦焦。在九湖乡庙坳,他们遭到地主民团的伏击。对方有100多人,武器精良,而黄学增他们才60多人,只有土枪土炮。虽然力量悬殊,但绝不能退缩!黄学增和农军与敌人展开激战。黄学增原以为农军会过来救援,谁知农会被地主武装包围,农军无法前来支援。子弹不断从黄学增的耳边呼啸而过,危险重重。黄学增勇敢无畏,带领农军拼出一条血路,终于突出重围。在群众的掩护下,他们回到县农协所在地鱼苟庄。在这场战斗中,王福三壮烈牺牲了,黄学增十分悲痛。他知道地主不会放过他们,迅速调集农军,做好应战的准备。果不出其所料,地主和民团像蝗虫一样扑来,农军与地主武装又展开一场激战。黄学增在农讲所学习的军事训练又一次发挥作用。他沉稳指挥,经过一番恶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被迫撤退。农民协会保住了。
  因为农运工作突出,黄学增被中央农民部称为“佼佼”者,给予表彰。在广东省首次农民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广东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自此参与领导全省的农民运动。
  黄学增在宝安开展农民运动的同时,还着手建党工作,播撒革命种子,点燃了宝安党组织的革命烽火。1925年7月,黄学增与廖仲恺、邓中夏等人,受聘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负责指导省港大罢工工人斗争。为确保大罢工顺利进行,他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创建了中共宝安县第一个支部,并任支部书记。黄学增成了深圳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以及最早党支部的领导者,为这块土地留下了宝贵的革命财富。
  三
  1926年春,广东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在梅菉成立,黄学增任主任,领导南路15个县2个市的农民运动。他一人身兼多职,同时还是中共广东南路特派员、国民党南路特别委员会负责人。他根据南路农民素无组织的实际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经过多方努力,南路农民运动成绩显著,各级农民协会或从无到有,或從有到壮大。他领导农协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农民无不拍手称快,视农协为“第二个政府”,纷纷要求加入农会。各县区相继成立农民自卫军,拥有枪支,到有土匪的乡区剿匪示威。   黄学增还注重理论建设和占领教育、宣传阵地。他写的数万字的《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在《中国农民》连载;兼任《高州民国日报》社长。他仿照广州农民讲习所的做法,在梅菉、雷州分别举办了宣讲班,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南路农运干部的水平,促进南路农民运动迅速发展。
  在黄学增的领导下,南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黄学增从“鸭司令”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
  因为搞农民运动,动了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的“奶酪”,黄学增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多次被追杀。
  1926年6月,天气闷热,知了声声叫。刚从广州回到梅菉的黄学增,还来不及休息,接着要去雷州指导党务和农运工作。有的同志劝他不要去,说从梅菉到雷州路途遥远,土匪多,广州湾的法帝国主义和走狗们又恨他。无论走哪一条路都危险。黄学增说:“我知道前路非常危险。但是,为了党和农民的利益,我一定要去!一个真正的革命党人,不能贪生怕死。我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因为要带党部和农民协会的宣传品等去雷州,东西太多,黄学增叫了两个挑夫。三人日夜兼程。到了吴川龙头岭,黄学增还来不及擦汗,突然,跳出两个人拦住他们。是两名20多岁的男子,手里都拿着驳壳枪。他们用枪指着黄学增说,抢劫!挑夫吓得赶快把东西扔下。高个子见黄学增镇定自如,毫无惧色,便问他是不是机关人?黄学增想,如果说是机关中人,土匪必杀他。在吴川,衙门、党部、军队、农民协会都不与土匪为伍,主张打击,所以土匪也恨他们,遇见必杀。于是,黄学增说不是。见土匪不相信,黄学增又说,如果我是机关中人,那一定有军警或者民团开车送我,哪像现在要走路?土匪觉得有点道理,又问他是不是吴川人?黄学增知道吴川人与跟土匪有冲突,被抓住必死无疑。于是,他说,如果我是吴川人,肯定知道你们在这条路上,给我一个水缸做胆都不敢来这里。你看我讲的不是吴川话呀。我在遂溪当小学教员。唉,当教员辛苦、钱又少。
  土匪将信将疑要把黄学增三人掳到匪巢,黄学增心想,行李里有文件,一旦被他们查清他的身份,必死无疑,不跟他们去更不行,见机行事吧。一路上,黄学增故意跟土匪有说有笑,显得很坦荡自如。见此,土匪把三人掳到大囦就停下了,叫挑夫把箱子打开给他们检查。里面有印章、文件、咭片等,这些东西都能证明黄学增是机关中人。怎么办?见土匪翻他的书信,颠倒着看,黄学增暗喜:土匪不识字!当土匪咬定黄学增是机关中人,用枪对准他时,他赶忙解释,这是学校的用件,带回遂溪用的,还拿出信来读,说是学校通知他回去上课。土匪看了看黄学增,又看了看信件,拿走钱物,放走了他们。黄学增凭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脱险了,继续赶路。
  四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步其后尘屠杀共产党员。黄学增随中共广东区委迁到香港。为了拯救遭到严重破坏的西江党组织,省区委任命黄学增为中共广东省委西江巡视员、中共西江地委书记,领导西江革命斗争。黄学增临危受命,化装成商人,离开繁华而安全的香港,赶去危机四伏的西江。4月19日,黄学增秘密到达高要县一个叫黄洲的村子。从香港到黄洲村,一路过大江、攀高山,还要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明枪暗箭,可黄学增如神行太保般在极短时间到达目的地,这个戴着厚厚眼镜的书生是怎么做得到的?难以想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坚强的革命意志,拯救革命于危难的信仰,使他瘦弱的身躯长出无穷的力量。
  黄学增向原西江党组织负责人、农军骨干传达省区委的指示以及举行武装暴动以反抗国民党反共“清党”的决定,并在黄洲村设立暴动临时指挥部,亲任总指挥。当时的西江地区有10多个县,黄学增又发挥出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军事能力。从1927年4月到8月,他组织、发动了西江地区规模最大的系列武装起义和暴动。虽因敌强我弱,运动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敌人,威震西江两岸。
  黄学增又化装为商人,去香港与省委联系,商议武装暴动情况。重回西江后,他根据省委的决定,兼任中共广宁县委书记。新成立广宁农民赤卫队武装暴动指挥部,黄学增任总指挥。1928年,春寒料峭,黄学增等率领300多赤卫军经过一番激战,攻占了螺岗圩,随即在圩内举行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黄学增威风凛凛,大声宣布:“广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顿时,会场沸腾起来,人们欢呼雀跃,高呼“广宁苏维埃政府万岁!”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国民党反动派岂容红色政权存在!三天后,广宁县反动势力纠集本县及德庆、高要三县联防民团,气势汹汹地进攻螺岗圩。赤卫军拼死还击,但敌众我寡。为免重大牺牲,黄学增决定撤离赤卫队,转到别处进行地下游击斗争,以待东山再起。
  宝安县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失败后,192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新当选中共广东省委正式委员的黄学增,重回宝安指挥暴动。他亲自指挥了宝安第二、三次工农武装起义。5月底,他再次临危受命,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跨过琼州海峡,到惨遭严重破坏的琼崖,领导海岛人民进行武装斗争。黄学增改组琼崖特委并任书记,整顿红军,建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在黄学增等的领导下,中共琼崖党组织得以整顿、恢复和发展。这些都为创建琼崖独立师建制以及开创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9年7月,琼崖的天气异常炎热,令人烦躁无比。因叛徒出卖,黄学增在海口市被捕。国民党反动派获知黄学增是共产党的高官要人,欣喜若狂。他当年的校长黄强也亲自出马劝降。可是,高官厚禄、严刑拷打都无法使黄学增屈服。他铁骨铮铮,坚定地说:“你们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我是共产党人,坚决不投降!我忠于共产主义信仰,为解救劳苦大众而奋斗感到无上光荣。今日被捕,要杀要砍由你们。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共产党!”同月底,黄学增英勇就义于海口市红坎坡,年仅29岁。
  人物档案
  黄学增(1900~1929年),广东遂溪人,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被誉为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运领袖,省港大罢工顾问,深圳地区最早党支部的创建者及首任书记,西江人民武装斗争领导者,琼崖苏维埃政府创始人。
  作 者 简 介
  陈华清,广东遂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已出版《有一种遇见在岭南》等10多部文学专著。红色题材长篇小说《地火》《琼花》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吉林省中小學暑假读书推荐读物等;长篇历史小说《跨海巡洋》入选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等。讲述钟竹筠、韩盈等遂溪革命先烈故事的长篇纪实小说《竹魂》已由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一)  一只只枷锁铐在沾满泥土的如枯枝般的手上  一间间牢笼囚禁饥寒交迫的骨瘦如柴的人民  一副副丑恶的嘴脸长满利齿咬向那黄皮肤人  在那贫瘠的中华大地上  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与尊严  没有真实的安全与温饱  只有侮辱和羞耻,饥饿与寒冷  ……  1921年  人们不断探索着,仿佛迷失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渴望着生命之源—水  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  洗刷着每个人的躯体与心灵  也吹響了自强的号角
期刊
小时候  爸爸给我买零食  拿出红的绿的小纸  我问:“这是什么?”  爸爸说:“这是钱。”  长大后  爸爸拿出手机付款  一声“已到账”  东西就买到了  这可真方便啊  小时候  看见妈妈搞卫生  扫地、拖地好辛苦  长大后  家里来了个“扫地机器人”  它左转转,右转转  把家里的地板擦得好干净  这可真省力啊  小时候  奶奶牵着我的手爬楼梯  一层又一层  累得我们气喘吁吁  长大后 
期刊
我学会了一首歌  唱给我们的党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党和国就没有你和我  一百年前的“七一”  党的崛起  华夏子民有了傍依  神州大地有了希冀  炮聲轰隆  外敌内乱  黑暗的东方大地  处处是灾难的日子  是您—  尊敬的共产党  从此  领导人民开启曙光渐进的时日  驱敌宼,扬国威  雄狮一出地雷惊  肃内乱,改旧制  历史抉择共产党  树新观,兴经济  改革开放号角起  
期刊
1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天际间显出耀眼的白色。筲箕寨袅袅升起的炊烟系住了一个个秀丽的山峰。筲箕寨是滇西北地区的傣族小村寨,十几户农家稀稀疏疏地散落在丛山峻岭间。寨子所在的山叫青风山。山腰处,几只赤麂正悠闲地吃着青草。山脚下,青水江水缓缓流淌。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吱吱哇哇的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只见青水江北岸十几米高的悬崖上,站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不远处,二三十只黄毛猴子正缒着一棵
期刊
100多年以前,中国军阀割据、混乱不已。人民思想落后,国家迷茫没有出路。随着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迎来了一丝改变的曙光。《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正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这部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那些革命先辈,例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了拯救中国、中国人民,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无畏当局制造的巨大阻力,坚定不移一步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不易,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今日幸福生活的得来不易,没有先辈们的不懈努
期刊
星期一早上放学回来,郎子他们带着几个居民的同学,走向自己村边烂岭脚下的大方田。一路上,几个居民同学七嘴八舌地问起一些自己想不清楚而又觉得十分有趣的事儿。郎子怕凭空的解说,居民的同学难以听懂,便带着大家跳下山脚的田垄,一边透黄鳝一边解释。  就在跳下的这块田的破烂的田垄外两尺远的田里,郎子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黄鳝洞洞。再仔细往周围的水田察看,又发现田垄左边不远处还有个黄鳝洞洞。  “哥们,你们都过来。
期刊
“嗡——”一艘轮船,停在了南极冰川旁。游客们纷纷下船拿出手机拍照。而我和他们截然不同,我要去南极探险!  当然,我没有胆量孤身一人前往南极,我将与我的爸爸以及同学李乐奇一同前往。在这三个人的团队里,大家分工明确:有着多年户外探险经历的爸爸做前锋,我的同学李乐奇胆大又心细,任前锋小助手,而我则是团队中的“百度”,专门负责一切技术指导,但体力活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在将要出发时,我提醒大家戴上准备
期刊
1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温暖的空气在山间流动,沾满露珠的青草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邓河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去学校的山间小路上,他走得很慢,步行速度只抵得上平日的三分之一。他今天出发得相当早,山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走。  他的目光不时地落在自己的裤子上。不看还没什么,但目光一落到裤子上,他就觉得两条腿的皮肉上仿佛有毛毛虫在扎一样。这种滋味太不好受了—他穿的是一条“鸡皮皱”裤子。  “鸡皮皱”是方言的说
期刊
高频地波雷达工作在短波波段(3~30MHz),能够实现对海面目标和低空飞行器的超视距探测,是对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大范围海域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高频地波雷达所处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易受到诸如短波电台、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及工业干扰等多种外部干扰的影响,从而制约了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这其中,电离层杂波以其存在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众多特点,成为了影响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已有的杂波抑制方法主要根据电离层杂波的时频域、空域极化域等特性进行抑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际阵列性能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少先队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寻访身边最美的共产党员。  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让我们崇敬和羡慕的人,有着许许多多感人和生动的故事。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我今天要访谈的对象就是家里的老党员:我最敬爱的外公。  我的外公,1949年出生在潮州市枫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