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总结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探究式学习为理论支撑,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课的特点,探寻适合专业课教学的探究式双语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新理念、新思路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专业课双语教学 模块与分段构架方式
  [作者简介]孙海洋(1973- ),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山东 济南 2503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48-02
  双语教学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寻求适合专业或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已成为双语教学探索的重点之一。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参与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研究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因此双语教学在该专业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加强与实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的特点及双语教学呈现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以双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文函电”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共同的特点是内容繁多,实践操作性强,而且涉及大量英语词汇和英文资料的处理,双语教学在这类课程中的实施应起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双效作用,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但观察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这类专业课内容多并杂的特点,如果采用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和英文资料的一味灌输,会使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应付大量的英语,又要掌握实际业务操作,也会感到很忙乱,忙完后又很难条理地说出自己忙了什么。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所学课程体系难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仅仅掌握了课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不能将该课程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面”,也就很难做到整个国际贸易知识的融会贯通。结果双语教学适得其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巩固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两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终难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标。这是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了每门课程的“点”,而忽视了能将各个“点”串起来的“线”,结果学生很难将课程真正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面”。双语教学也就失去了一个有序和有效开展的平台,使整个课程变成了对英语知识的灌输。
  二、探究式双语教学课程设计新理念与新思路
  1.采用模块与分段构架方式,使课程体系得以清晰呈现。探究式双语教学是将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双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双语教学现存问题的分析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提出可行性对策,从而建立一种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的双语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强调任务完成路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注重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探究式学习里的“任务完成路径” 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就是被忽视的课程主“线”。这类课程的共同点是围绕国际贸易中某一类业务开设,强调业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因此上述每门课程都存在一个该类业务的完成路径。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呈现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即形成了课程主“线”,然后以“线”串“点”,以“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个课程的体系框架。在此我们采用模块与分段构架方式,更好地呈现课程中的“点”“线”与“面”。
  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在该课程中构建三大模块16分段。是指首先将该课程分为出口单证模块、进口单证模块和综合实训三大模块,然后又将第一和第二模块细分为16个分段。具体来讲,根据国际贸易过程可以分为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课程划分为出口单证模块和进口单证模块。出口单证模块主要学习出口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及其流转,进口单证模块主要学习进口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及其流转。在第一模块,遵循国际贸易任务完成路径,根据出口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和单证缮制的先后顺序,将其细分为11个分段。按相同思路,第二模块细分为5个分段。另外针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的特点,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增设综合实训模块。学生在完成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外贸单证制作综合仿真练习。这样,课程紧扣国际贸易中单证业务的任务完成路径,以16分段为“点”,通过出口业务流程和进口业务流程,将其串成两条“线”,然后利用三大模块这一“主线”又使该课程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面”(见149页图),实现了“点”“线”与“面”的很好结合,使国际贸易中单据操作路径得到清晰呈现,使课程体系更加条理清楚,也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逻辑关系,这与探究式学习理论相一致,因此模块与分段构架设计为探究式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突出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式双语教学遵循这一原则,根据设计好的课程体系和任务完成路径,首先创设探究性的双语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并使每个问题在双语情境下落实和实施。比如,学习完商业发票后,要求学生根据出口业务单据操作路径,找出下一个要学习的单据为包装单据,可以将包装单据的填制交由学生完成,因为包装单据的填制与商业发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教师可将任务设置为理论知识学习、分段实训和比较检查三个环节。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每5~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根据UCP600和教师提供的包装单据样本找出包装单据与商业发票填制的异同,强调注意英文专业术语的比较,制成PPT做课堂展示,教师做补充完善。在分段实训环节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按组填制包装单据,其间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在比较检查环节,各小组相互检查,再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估,通过教师意见改进和完善任务成果。通过以上环节学生既学会了单据制作,又加深了相关英文表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完成了以上任务。   3.设计体现任务完成路径的全英文案例。教师要设计好体现整个任务完成路径的全英文案例,将各个知识“点”在一套案例中全部体现,让学生担任案例中的主要角色,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切身体会整个任务完成过程。如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配备三套完整案例:学习案例、分段实训案例和综合实训案例,学习案例和分段实训案例分别用于第一、第二模块的基础知识讲授环节和分段实训环节,两个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上述填制包装单据的任务设置中,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教师提供的包装单据样本来自于学习案例,在分段实训环节教师提供的案例来自于分段实训案例。学生综合实训案例用于第三模块的综合实训。这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视为以单证员身份处理了三份业务,生成了三套完整单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对整个进出口单证业务的三次体验,对该课程的“点”“线”和“面”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把握。
  4.教师应明确双语教学目标,转变双语教学观念。专业课双语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掌握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第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掌握国际贸易英语专业术语,读懂英语专业资料,这是双语教学的中介目标。第三,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相结合,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工作时能够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自由切换、熟练交流,这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传播媒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三、探究式双语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主角”身份。探究式双语教学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一个模拟情景,学生是这个情景中的主角。如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某外贸公司的单证员,从事该公司外贸业务单证工作。无论是学生对某个单据填制任务的完成、对同类英文专业词汇的积累与汇总还是英文案例下独立完成全套单据的填制,都是学生“主角”身份的体现,教师在整个过程发挥“引导”作用。
  2.探究式双语教学的有限性。并非所有的专业课都适用探究式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应该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特点进行具体把握。只有实践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任务完成路径而且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才可以尝试探究式双语教学。如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上述提到的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文函电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具有以上特点,适用该双语教学模式。
  3.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探究式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水平,还要求教师做到英文和汉语的熟练交叉使用。其次,探究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对课程体系全面系统的把握。
  4.选取的合适教材。在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是不现实的。不仅是因为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内容繁多,更重要的是国外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教材少之又少。在国内双语教材的选取上,适合探究式双语教学的理想教材应该是框架清晰,将课程体系按任务完成路径清晰呈现,另外还要满足双语教学和突出实践操作的要求,所用教材既要注重实际业务中专业英语的应用,还要有业务实践操作的详细说明,并配以合适的完整案例。现有教材难以全部满足以上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用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娄倩.探究式双语教学法研究[EB/O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2010254390.nh&dbname=CM
  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Tg2MzZyV00xRnJDVVJMbWVa
  ZVJyRnlqa1ZMN01WMTI2SHJHOUd0TEZyNU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Q=,2009-12-20.
  [2]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万明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23).
其他文献
白居易是中晚唐时期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音乐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诗歌,其中以唐代教坊曲名为题的创作共有八首,包括《杨柳枝》《想夫怜》《乌夜啼》《长相思》《山鹧鸪
文章通过分析财政监督工作在审计监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的关系,探索财政监督工作转型的路径,提出构建财政监督要调查研究、评审监督、资金审核、非现场监督四大平台的设想
编者按:信息化时代,手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变得越发不可或缺。手机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有学习方式上的变革。然而,随着手机功能的无限延展,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显现,如何趋利避害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走进课堂,自觉把手机关机,放进统一制式的手机套,移至课桌左上角……近日,浙江一所高校推行“无手机课堂”引发热议。记者走访北京高校时发现,大学生上课期间是否用手机全凭自觉,上课关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青年教师的“请不来”“不会教”“不愿留”等问题在乐平市J镇显得
近期,由北京财贸职业院主持的北京流通现代化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北京山西大厦召开了“北京流通软实力结项暨零售革命研讨会”。平台负责人、院长王成荣教授、中国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对苯二胺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含DOPO的苯酚衍生物有机磷系阻燃剂(P-PPD-Ph),再将合成的P-PPD-Ph添加到聚丙烯(PP)
在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5班大三学生的教室里,第一排陈列着几十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序号和学生名字。该院有关人员介绍说,每个小口袋对应一个人,课前需
[摘要]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中国传统图案是服装设计的一个内容,也是表现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一种手段。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课程的现状及教学思路的分析,提出实践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图案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 中国传统图案 教学  [作者简介]车岩鑫(1980- ),女,辽宁本溪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王京菊(1965- ),女,北京人,
财税职能和财税体制所具有的“覆盖全部、牵动大部”、“定点调控、作用明显”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其在破解体制和机制难题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财税制度安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200万分钟教育对话》  吴金瑜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吴金瑜校长撰写的《200万分钟教育对话》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他的“理解教育研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上百所学校推广实施。他坚持“理解教育、理解生命”的理念,把他工作过的学校建设成了“充满理解与爱的学习型大家庭”。在200万分钟的教育历程中,他对教育、教师、学校、学生、校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