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乙二醛、苯酚和尿素为原料化学合成底物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以沟槽假单孢菌CPU1628或放线形土壤杆菌CPU1211为酶源,将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生物转化为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率分别为86%和80%。
其他文献
以N^4-苯基-5-硝基糠醛缩氨基硫脲和N^4-苯基糠醛缩氨基硫脲为配体设计合成了六种Cu^2+、Co^2+、Ni^2+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大部分配合物都
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制备新型甜味剂天-丙二肽,以L-天冬氨酸为中间体,与D-间氨酸异丙酯缩合,一步反应得产物,产率高,成本低,并对其结构与性质进行了分析。
用HPLC和UV方法研究了腺苷钴胺在不同物理状态和不同pH溶剂中受不同光强度照射后的光解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光强下本品固体状态较液体状态稳定得多,在酸性缓冲液中(pH2.0)降解较中性缓冲液(pH7.0)、水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益母口服液中水苏碱的含量,用岛津CS-930型扫描仪于λs=510nm,λR=700nm波长处扫描,随行外标法计算含量。线性范围为1-10μg,回归方程A=297.60C-494.80,r=0.9995。回收率为96.61%,RSD=2.65%。
文中建立的马尔可夫模型是研究血液沿静脉、肺、动脉通过器官回到静脉的循环过程中,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该模型综合了生理药学模型和主心模型的优点,并提出了血药浓度衰减的频
以黄连素及其化学衍生物为分析对象,通过不同操作条件下分离效能,溶质迁移时间,电压电流关系以及电泳运行功率的关系,来考察高效毛细管电泳过程中管内焦耳热现象对样品分离的影响
从南京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吸水链霉菌,命名为NAP-05该菌体产生除莠霉素,并且在菌体细胞内存在另一种初步鉴定为聚醚抗生素的物质。该菌还能分泌淀粉酶,用嵌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B)等处理该菌株
本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硬脂酸和甘露醇等辅料对黄原胶为载体的缓释片的释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缓释片中黄原胶浓度达16%以上时,选用适量的硬脂酸或甘露醇作辅料,可以获得缓慢释药
在500MHz核磁共振光谱仪上,对替诺昔康进行了^1H-NMR,^13C-NMR,^1H-^1H COSY和^13C-^1H COSY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定了其光谱中所有共振峰的归属。对其质量分析和控制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