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说法。而西方则有所不同,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表达了对瓦尔登湖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不满,梭罗甚至对当地村民引湖水到家中洗碗洗碟、制冰商人到湖中取冰等行为感到愤怒。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
  “人与自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不过这个作文题切入的角度比较独特,是从中西方认识异同的角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题目首先引述了老子和庄子的两句话。“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体现了道家核心的哲学思想:“道”按照自然法则独立运行,宇宙万物皆有超越人主观意志的运行规律,自然法则不可违,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分子,必须顺应天道。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句出自庄子的《齐物论》,讲的是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这句话被许多研究庄子的学者做过不同的翻译和理解。其中南怀瑾在他的《庄子讲记》中解释道:“天地是与我同存的,万物是与我同一的。”也就是把天地、万物和“我”从性质上分离开来———“我”并不是天地的一部分,也不是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万物也不属于“我”。“我”与天地、万物同属于一种不知名的东西的一部分,至于这种东西究竟为何物,大概是“道”吧。
  在解读这两句中国古代经典名句的基础上,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两句话所蕴含的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認识,那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关注到中国传统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而不能脱离这一背景去泛泛地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题目中“而西方则有所不同”一句提示我们,要关注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认识上、文化上的不同。《瓦尔登湖》强调自然对于人类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审美的、非功利的,自然绝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不只是开采的对象和滚滚的财源,而是充满灵性的生命,自然的这一价值对于人类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因而在写作时,我们应关注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不同,进而思考这两种态度内在的一致性。同时,我们还需要直面现实,那就是经济与社会加速度发展带来人对自然更大的需求,而引发对环境的过度索取与破坏这一现实问题,进而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梭罗对自然的认识,来深入地探讨自然于人的深切意义,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协调。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一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儒家提出“天人合一”,强调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顺应天理方能国泰民安。而道家提出“道法自然”。
  运用示例
  古人聪慧,善用天象,创造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创造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五行风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规律指导实践,观天象、听虫鸣,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亲密但不影响彼此的状态,讲求五味调和、黑白分明,做到了“天人合一”,自然也收获了天地馈赠,绵延五千年文明。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张依依
  适用素材
  大自然不仅仅孕育了人类的生命,还给人类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给予人类精神的滋养和情感的抚慰。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很多名篇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苏轼的《前赤壁赋》、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运用示例
  中国古代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实际追求的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胸襟。古人为了远离世间烦扰,投身于天地自然中,大有《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洒脱。人于万物,不过蜉蝣寄天地中的沧海之一粟,不过倦鸟寄天地中的丛林之一叶。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陈文佳
  适用素材
  近代以来,许多著作都对环保问题表示了关注,如《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创作的科普读物。在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作者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重视自然环境,呼吁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运用示例
  于是,在《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环保巨著的引领下,我们站在21世纪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对过往改造与利用自然的历史进程展开反思:《虎米丝泥》《大象的退却》等著作揭示出农耕时代后期乱砍滥伐与过度垦荒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狼图腾》用狼群溃散、草原沙化喻指“自然之狼”在工业与滥牧面前的无比脆弱;河北地底的巨大漏斗群引起公众对地下水利用限度的大讨论;1998年“千湖之省”湖北因湖泊面积骤减而无力蓄水的分洪失败引起我们对围湖造田这一“竭泽而渔”行为的警惕……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宋嘉瑞
其他文献
(一)  临近初中毕业的那个冬天里,我总是睡不着。  那样寒冷寂静的夜晚,强迫自己闭眼之后,耳畔便不断回响着班主任呵斥我、否定我的只言片语;同时还发觉有好多未完成的事,又留了一大堆麻烦给明天的自己;剩下的便是对今天的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对昨天的自己的无比痛恨。杂乱的思绪,让我久不能寐。  失眠的夜里,我常看向窗外,昏黄的灯光静静地洒落在地。这样的夜里,却少见月亮———也许是老城区的街道过于拥挤。  为
反贪局长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很多时候并不属于他们个人,而是牵动着这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反腐一向是《方圆》新闻关注的重点,从省部级高官职务犯罪到普通贪官污吏成长史,我们始终试图寻找更多的观察点,来为社会诊病。  反贪局长访谈录这一系列稿件,就是我们寻找观察点的所得。  这个栏目从2010年1月开始,迄今共访谈了22位反贪局长。从级别上看遍布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地域上也涵盖了山东、河北、陕
艺术的制高点在何处?我说,它在超拔之境中的人格对话。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超然脱俗之境鲜有人达到,可正是超越时代的思想,才能如沙中淘金,在时光的淘洗中愈加闪光。正如凡·高的画作在其生前换不来一顿饱食,尼采的思想当时只会被激进的政治家利用,可当一切归于尘土,他们的灵魂和思想生生不息。  是故莫言有言:“伟大的作品,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鬣狗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广东一29岁女子提前立遗嘱  在一众老人身后排队两个小时后,29岁的广东姑娘莉莉终于将自己的遗嘱草稿交给了中华遗嘱库广东中心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她很快完成了遗嘱登记、精神评估、情感录像等流程。遗嘱内容并不复杂,只涉及一套房产和几万元的存款,那是莉莉工作以后的全部所得。她将房子留给了母亲,将存款留给了初恋男友。立完遗嘱后,莉莉觉得轻松很多,“仿佛心灵被安放,也
过于繁琐、扯皮的行政和司法过程,让诉讼当事人取得公正的过程异常疲累    儿子为抢夺房产,到公证处开具假的死亡公证,导致价值数百万的房产产权归属纠缠不清,儿子又莫名自杀,前妻带着女儿和后妻带着儿子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这些像小说一样的情节,来源于一次饭桌上听来的一个故事。  第一眼见到故事的主角之一、前妻侯雅静,就打破了我的想象。这个女人有良好的职业,说话温文尔雅,不是我所想象的贫困潦倒的家庭妇女,
在父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冬至刚过,父亲就急不可待地给远在他乡的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尤其是年货中的重头戏风吹肉,他今年多做了许多。父亲还一再叮嘱我要防寒保暖,别冻坏了。做风吹肉是父亲冬至后做的最隆重的事。风吹肉是故乡的一道冬季美食,属于腊肉的一种,但是不用烟熏,吃起来更健康。  记得以前住在乡下,每次父亲做好了风吹肉,挂在院子里,我一有空总会跑到肉底下,闻着肉香,一脸陶醉。
“云端”这个词,曾经指云里。随着科技的发展與进步,我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在大数据时代,“云”作为数据集合的代称,使“云端”打破了狭义的天气之云的范畴,增加了软件、平台的意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天涯”变成了“咫尺”,足不出户的文化之旅也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打开手机,点开一段古老的编钟旋律,这些鲜为现代人听到的乐音跨越千年萦绕在我耳边。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究竟是离传统文化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殷紅的方木桌上放着一串葡萄、几个枣,没记错的话,以往还会放几个冰柿子。桌子中央立着一张被裱了框的黑白照,端正又居中。可能是舅舅每天拾掇的原因,我从未看见那张照片上落过灰尘,相框里的外婆一直都是笑意满满,从未改变。  年轻时的外婆着实让人羡慕,她是村里唯一一个有手艺又不骄矜俗气的女子。她懂刺绣,爱做女红,常耐心教别人针法或技巧。遗憾的是外婆没什么文化,讲不出外公那样的大道理。因此遇到争执,她也不常和
昨日在后海,今日在故宫,脑海中总闪过几个字:故都的秋。于是请允许我的这段文字借用郁达夫老先生的题目。  秋天,本是由暖转寒、清冷凄凉的季节。唐人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宋人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民国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但在看到“故都的秋”时,我会感到凄凉中有温存。也许是故都北京带来的?也许仅仅是“故”带给我的幻觉?但我更愿意相信,北京的秋天本就是温存的。  清晨站在后海的白玉栏杆处,凝望着这
在张章宝的家乡,很少有人称呼他的实名张章宝,称呼“张科长”的也不多,更多的人习惯叫他“宝哥”,不论年龄大小。“宝哥”成了大名人,连他的家乡土默特右旗也沾了光,提升了不少知名度。  今年58岁的张章宝得过很多荣誉,立过一等功,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模范检察官,得过“五一”劳动奖章,最近又荣获CCTV“法治的力量·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  有资料这样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