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历史创新教学初探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面对新课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育要创新,历史课堂要创新。下面,笔者就新课程下的历史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历史教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情感人格等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教育。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只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没有理解的知识,并把这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尺度,如果这样,学生就会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史学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历史将是一种负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历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格教育,因为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灵性的。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以致历史在学生的眼中变的越来越枯燥、乏味。我们要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历史的长河中,形形色色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演绎出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乐学,主动积极参加学习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是学生心里充满惊奇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参与。
  首先,教师要注意导的艺术,在开放式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多向互动的过程,要达到学生学的目的,关键在于导的艺术。俗话说“好的成功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导入,往往会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身其中,我们可以用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诗词导入等等。
  其次,教师要注意问的艺术。我们可以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认知矛盾的焦点处、教材前后的衔接处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呈阶梯状设问。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我们可以创设情景,以情激趣。要使学生亲临其境,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因此我们要以实物演示情景,用图象、声音、多媒体再现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感受自然流淌,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还有,我们也可以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激励的作用不可低估,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我们对学生激励的方法,可以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引导的手势……合适的激励方法能很好地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功效。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以口头禅和书面的形式予以肯定、表扬,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同时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
  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乐学氛围,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我真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等等,适时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思维活跃,敢问敢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精彩的课堂和丰富的活动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齐头并进。
  四、鼓励学生“独创己见,坚持主见”的自信心和勇气
  首先,鼓励学生敢想、敢思。我们讲述一个事件后,可把事件的背景、过程做简单介绍,但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推论。但教师的语气要和缓,带着一种诚恳、激励、询问、期待的口味。如,“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件事怎样处理好呢?”、“这个事件的后果如何呢?”、“你们想象一下这样会引起事态怎样的变化?”学生面对教师平和的态度,期盼的目光,心态发生变化,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探求。
  其次,指导学生“会思”、“会想”。初中生历史知识还很肤浅,社会经验和见识也比较缺乏,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假思索,凭主观意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会思”、“会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不和平解决,事情会怎样?”、“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称霸天下,而扶持刘阿斗?”等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才能思之有深度,想之有新意,富有远见卓识,才会产生令人赞叹折服的“奇思”、“创想”。
  另外,激励学生的“奇思”、“创想”。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能更改,创新也不能违背历史事实,但我们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实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新认识,客观历史过程不能假设,但我们通过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进行假设、想象、联想、推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它。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
  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产生疑问,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过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形成师生互动、生生有问的良好局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
  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肩上都肩负着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所有历史教师的心声。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活生生的历史重现在我们眼前,一定会收获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在调结构上,要坚持抓好房建主业不放松,持续拓展基础设施业务,抓好业务多元化发展在房建业务上,要坚持“三大”战略,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经营重心向政府项目、公建项目侧重,
期刊
人文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与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对人的关注、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高扬;对信仰、生存意义和社会终极价值取向的反思。它是以对人生价值的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发展科学技术,建立民主政治,重塑道德理想,尊重个人自由,这就是当代人文精神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制裁以来,美伊两国剑拔弩张,伊朗国内波谲云诡,但有一些事物依然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头巾仪式”.rn每天,世界各地抵达伊朗的飞机一降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11-1.5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
形如螺蛳,宛若蛟龙,巨眼含情,孤峰八角,幽谷深深……这就是桂林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奇异丹霞地貌写真。三月末,记者应朋友之邀,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丹霞之旅,切实感受到八角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本都是天高海阔的,如果要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缤纷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第71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6
摘 要:新课改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为评价标准。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懂得精心预设的教师,才能“预约”到高效、有序的课堂。生成是课堂的生长和建构,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的即兴创造性教学行为。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预设与生成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聚焦项目管理,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是多渠道强化各级项目经理培训,使他们真正学会当经理,管好项目;二是通过竞争上岗、外部引进等方式,选拔建立项目经理后备人才库;三是
期刊
钟祥市稻香农机合作社位于钟祥市胡集镇虎山村,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本38万元,现有社员110人,拥有农机具88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台、小型拖拉机10台,联合收割机1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