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教育是知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变量”,“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和生活一体化,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新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
  【关键词】创新 潜能 思维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9-01
  教育是知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变量”,“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和生活一体化,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新知
  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学法,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学生主动探求的内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有外部条件的影响,才能使他们产生寻根求源的迫切要求。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和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后,学生的好奇心变成了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老师判断得又准又快的奥秘,从而主动的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他们提出“能被3、7或11整除的数是否也有特征”的问题。
  (二)适时点拨,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有意识地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不会思考到会思考,从思路受阻到恍然大悟,适时点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思维方法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冲破旧思路的束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知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启迪。因此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发现创造的一般方法,如逆反转换的思维方法,假设的方法,数形结合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门径,为创造思维提供保证。
  (一)逆反转换的思维方法
  逆反转换的思维方法就是若从题目的正面思考不能解决,就考虑它的反面,顺推不行就逆推,主元不行就考虑辅元,达到使问题顺利解决的目的。例如: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题如朝着“问”的角度去想,就不能很快求出结果,因为在这100个数中不是3的倍数的数要比是3的倍数的数多得多,所以我引导学生先求3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然后从总数中减掉即为所求。这种逆反转换的思维方法,会使学生形成特殊的心理状态,能够把陌生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数形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活动相结合的体现,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把“形”抽象为数概括出来的创造性活动。所以,我鼓励学生在解题时能画图的要画图,与其坐在那边冥思苦想,还不如提笔画图。
  (三)假设的思维方法
  假设就是大胆地想,去实验、去探索,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假设,善于使用假设。假设一是要根据题意,正确地判断怎样假设,如假设不等的为相等,或假设不同的为相同。二是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事物关系产生的变化。然后再调整关系去解决问题。
  数学方法掌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它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地实施训练,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贵创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都应本着对下一代负责,对民族素质负责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要加强正向与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双向的思维相互转换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概括、空间想象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在形成计算及解题能力的同时、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维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到有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大与少,长与短等等以及自然数到相邻数之间的互逆关系,从数量比较到空间方向的判别等基本上都是同时出现的。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把这些可逆思维因素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按其所给条件进行正向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问“15比8多几?同时问8比15少几?”问小红从左边数排第几?紧接着问,她从右边数排第几?做一加要想两减,看“用去”想想“剩下”。再如在教学运算律时,让学生在掌握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其逆运算ac+bc=(a+b)c,看到ac+bc也要马上联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进行简算。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初步联系的同时,在相反的方向上建立联想形成联系。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就渐渐培养学生学习分析问题时不仅看到问题的一面,也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及两面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互逆思维品质,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教学内容的设计、选取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生活化、多元化。只要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李志东:《继承、借鉴与教育创新》,《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出现在课改教学中,教育理念得到创新和发展。对于数学新课程标准而言,注重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通过实践教学逐渐提高思维能力。该课改提出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深刻影响,对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新要求。本文基于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培养进行解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 思维能力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1-01  数学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相关的思想和方法,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语言和方法是现代
本文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中油4号油桃、幸运李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仪器测定和室内试验,分析不同设施环境下这三个树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膜的透性、MDA含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探讨有效的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已成为数学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课堂实践出发,对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各位同仁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禽类的产蛋性能不仅与卵泡的生长发育有关,而且还受品种、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光照、温度和饲料对繁殖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分别从开产前期和开产后期卵巢、输卵
【摘要】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培养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非常关键的起始阶段,所以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有所提升,来不断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的发展概况与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家蚕有色茧品种是一种蚕茧颜色受控于基因的特殊资源,主要分为黄红茧系和绿茧系,其色素来源于桑叶或蚕体内自身合成。国内外学者对家蚕有色茧的探索、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近年苏州大学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育成的实用性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正在向产业化推进。然而调控家蚕茧色的基因近20余个,色素种类和形成机理等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了解不同茧色的色素差异、代谢差异及遗传机理,本文以不同蚕品种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本文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并给出相关实例,从而初步得出实践探索的三点结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建构起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实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 探究性学习 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