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是最好的滋养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周的旅行即将结束。归途中,随手拿起刚买的《读者》翻了起来。其中《身份是最好的滋养》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父亲今年62岁了,种了一辈子田。父亲到城里来,他大大咧咧,进门时不喜欢脱鞋,我也顺水推舟,让父亲沾满泥土的鞋在客厅里到处留痕。
  父亲是个农民,因为生活习惯和环境的不同,他对城里的生活是陌生的,或者说,他无法理解城市文明。
  譬如,他的脑海中从来没有红绿灯、人行道、斑马线的概念,只要看着马路上没有车,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穿越。
  我委婉地提醒父亲,以后最好走斑马线,马路上即使没有车,也不要随意穿越。
  父亲笑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今年年初,父亲谋到了一个职位,在乡村一个事故多发道口担任交通协管员。听到这个消息,我委实吓了一跳,父亲对交通规则一无所知,让他去管理道口,岂不乱套。
  我打电话给他,让他辞了工作。
  父亲不听。
  他穿上协管员的衣服,在道口支了一把太阳伞,还从家里搬了一张小凳,像模像样地做起了交通协管员。
  父亲工作挺认真,有几次我下乡乘车经过那个道口,父亲总是站着,劝导着行人。有一次,他在电话里和我聊天,高兴地对我说,交警今天表扬他了。
  自从父亲成为交通协管员之后,我发现了父亲的变化。他到城里来,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随意穿越马路。看到城里混乱的交通秩序,他的“批评”很严厉,对那些乱穿马路的行人,他恨不得上前去指正。
  我想文中的“父亲”之所以有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变,是因为“父亲”角色改变的缘故。一个人在戏剧中扮演某个角色时,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体现该角色的要求和特点,总要力求使自己做好,而且越像、越贴近,效果越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而且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表现出合乎角色规范的角色行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的心理正常,在某种场合下,都要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角色规范。
  角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因而发挥角色的良好效应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鲜事物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一旦激发起兴趣,学生就会将注意力集中,进而产生愉悦、紧张的情绪以及主动的意志等心理状态,这样事物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改善活动的效果。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能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很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进而使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目的顺利实现。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经常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尝试做班干部,让其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学习管理方法,学会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善相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向父母学习“一周巧当家”,扮演交通警察上街维持交通秩序等,这样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增强责任意识,改善人际关系。
  赞可夫说: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多时候会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厌倦,但又不得不面对。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他们换个角色,并巧妙地运用这种转换,让学生感受身分变化的滋养,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
  
  (作者单位:海盐县元通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314317)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合起最后一本作文本,放下手中的红笔,思绪却依旧沉浸在孩子们的话语中。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孩子们纯真的面貌,温暖的笑容。我被一种感动的情绪环绕着,不舍从中走出来。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雨水急速从玻璃上划过,脑海中想着的却是下午的作文课。紧急的刹车声让我从沉思中回到了现实。原来,为了躲避一位横穿马路的行人,车头撞到了人行道的护栏。看来,车是走不了了。上课肯定要迟到了,怎么办?焦急
人物速描    周爱芬,浙江省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中小学德育工作室导师,浙江省“领雁工程”省级骨干校长培训实践导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导师组组长,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先后执教国家、省市区观摩课二十多节,发表论文和教学设计十六篇,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六部,主持和负责国家级、省市立项课题十多项,应邀讲学和送教四十多次,指导多位年轻
轻云掠过山峦,净化了心灵的晴空;蜜蜂飞过花蕊,酝酿了甜蜜的事业;人走过艰难而又彷徨的岁月,挥洒出了真诚与永恒。生命的历程需要点燃与之相伴的灯火,需要一种执着,一种追求,一种向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静心沉思,心头仿佛有一泓清泉,莫名地感动着自己。是那盏心灯告诉我,应该心平气和面对一切。  深沉的夜,点燃一盏心灯。熬尽长夜,便能见到黎明,饱受风霜,便能拥有快乐,落尽寒梅,
【摘要】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各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简要阐述,并讨论如何将板书与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优化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校英语课堂教学  【Absrtact】Traditional blackboar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have the
编者按:学校德育,顾名思义,是启发孩子向善的教育。要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孩子向善,需要校园环境的熏陶,需要教师榜样的示范,也就是说,只有善才能启发善。那么,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为孩子做出善的榜样了吗?学校制定的制度,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就真是道德的吗?用道德的眼光审视当下的学校德育,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反德育现象。深入剖析其原因,探寻解决的对策,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无益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思想和行为,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和教育,才能够使中学生少走弯路,保障其健康成长。因此,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德育教育,从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组织教学素材,既能够丰富课上教学内容,提升英语教学趣味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实现初中英语德育、智育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中学英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赵春梅,福
【摘要】对于九年级英语复习教学这一简单但又复杂的工作来讲,其过程就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再整理、再认识,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力度的适当增加,还要充分保障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性。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复习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汤小霞,福建省浦城县梦笔学校。  在高中英语教育革新发展背景下,除了授课理念、方式的及时更新与优化之外,复习教学策略方法的创新探索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学校化、智育化、成人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如何做人的教育正日益淡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子女走进学校、走入社会过程中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忽视对子女的“心灵教育”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教育只是为学校教育打基础,是学校智育的补充。这种误解和偏见,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智育化的根源,其结果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一、课题的提出    儒雅的言谈举止、文明的礼仪形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公民的人格规范与道德标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要素,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是国家治国教民的基础。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完善人格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冼村小学是一所具有74年历史的老校。随着广州经济的腾飞、城市的拓展,学校所处的大环境——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大都市中心区的黄金
教育部:内地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预计教师的入职标准将有所提高,并确立“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出席师范生免费教育与教师教育创新座谈会时证实了这一消息。袁贵仁表示,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