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材料及生长期玉米须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比较贵州不同材料玉米须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筛选出优质玉米须及对应的最佳采收时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贵州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材料的玉米须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3个不同生长时期(吐丝未授粉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玉米材料不同生长期时,8个材料总黄酮含量从未授粉期到成熟期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除4号材料在未授粉期和灌浆期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材料均在未授粉期时显著高于其他2个生长时期(P<0.05);除2号、3号和5号材料未授粉期与成熟期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材料均在成熟期时显著低于未授粉期.不同材料相同生长期时,各个材料在同一生长期总黄酮和多糖含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未授粉期时,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6号材料,多糖含量最高的是2号材料;灌浆期时,5号材料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但与6号材料含量差异不显著,此生长期时多糖含量最高的也是2号材料,但与8号材料之间含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时5号材料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多糖含量最高的还是2号材料.依据不同玉米材料玉米须3个生长时期总黄酮和多糖含量聚类分析和估算均值的综合结果,可将玉米须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为低、中、高3个不同的含量水平,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是5号和6号材料,多糖含量较高的是2号和8号材料.本研究结果对今后试验和应用优质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根据不同材料和不同生长时期之间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差异是否显著,从相似材料中进行选择.
其他文献
探讨不同发生程度的绿盲蝽危害对水蜜桃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明确绿盲蝽种群密度与水蜜桃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绿盲蝽种群密度增加,水蜜桃横纵径、优质果率和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重度危害比轻度危害分别减少了4.76%(横径)、4.63%(纵径)、68.28%(优质果率)和45.05%(产量);轻度绿盲蝽危害下桃果内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中度绿盲蝽危害下高出了15.90%,差异显著;桃果中可溶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水分含量与绿盲蝽危害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当桃园绿盲蝽种群密度增加时,水蜜桃产量、横纵径等外
为阐明不同季节生态型水稻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早稻、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的分蘖动态、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分蘖数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早稻>晚稻,株高以中稻最高,再生稻再生季最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的产量以中稻和再生稻头季高于其他季节种植水稻,水稻的结实率、每穗粒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各个生育时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均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晚稻,水稻茎鞘、叶片干物质积累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
为探讨不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实施效果,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3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选用南疆地区复播大豆绥农35为供试品种,对根瘤菌拌种、做种肥、随水滴施等接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测定了大豆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用Logistic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对复播大豆籽粒灌浆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接种方式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能准确反映灌浆过程;做种肥方式接种各根瘤菌后大豆百粒质量理论最大值(K)和籽粒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高于拌种和随水滴施的处理;产量与单株
对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生物钟长周期突变体lcc-1、野生型WT、杂交F2群体及回交B1和B2群体进行田间表型性状调查,并对下胚轴长度、现蕾时间2个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cc-1下胚轴长度、株高、开展度、外叶长、中肋长度均极显著小于WT,现蕾时间极显著长于WT.F2代分离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下胚轴长度及现蕾时间性状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结果可为调控生物钟和现蕾时间关键基因的挖掘和基因功能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为了揭示稻渔种养系统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2个数据库,分别以稻渔(包括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施肥、产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rice-fish、rice-crayfish、rice-crab、rice-turtle、rice-loach、yield、variety、seeding density、planting pattern、fertilizer and China等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08篇.总结稻渔系统水稻的产量潜
小飞蓬是一种常见入侵植物,它会采用不同的策略适应入侵地新环境.采用测量、称质量等方法研究不同大小个体小飞蓬的不同器官分配模式,以期探讨小飞蓬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3个不同质量阶段的小飞蓬采取了不同的分配策略.整株质量为0~10 g的小飞蓬,其根质量与根幅和根长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根质量增加1 g,其根幅和根长分别增加为4.28、4.25 cm;在整株质量>15 g的小飞蓬,根质量增加1 g,其根幅和根长仅分别增加0.39、0.41 cm.整株质量在>10~15 g的小飞蓬的根质量与根长和根幅无明显关系.整株
通过秸秆隔层、灌水上限和施氮量对番茄的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番茄生产中秸秆隔层下适宜的灌水上限和施氮量,寻求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秸秆隔层下水氮管理模式.在温室内进行小区试验,设置2个秸秆隔层水平(0、1.6×104 kg/hm2)、2个灌水上限(90%FC、80%FC,FC为田间持水率)、2个施氮水平(225、180 kg/hm2),共8个处理,对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品质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番茄在无秸秆隔层、90%FC灌水上限、225 kg/hm2施氮量下光合指标及产量最高,产量
为明确榛果生长发育动态及营养价值,以生产上大范围推广的平欧杂种榛达维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动态及榛果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果实的纵径及侧径的生长发育显示为慢—快—慢的单“S”形的动态曲线;带苞鲜质量、单果干质量、鲜质量及榛仁干质量、鲜质量均随榛果发育呈现出“S”形的生长发育曲线;榛果随采收期的延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表现连续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出现持续增加的变化规律;常见的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及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随榛果发育出现先增加后下降
家蚕肠道菌群与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健康密切相关.通过饲喂苏优一号家蚕3种不同处理的桑叶,探讨不同处理桑叶饲喂对家蚕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新疆蚕区家蚕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正常饲喂组、含沙桑叶组、高湿桑叶组等3种处理方式,饲喂5龄幼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进行DNA提取,之后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浓度,以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饲喂组家蚕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苏优一号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
以新疆产蛭石为主,与炉渣、菇渣复配,从而筛选出适合新疆南疆地区温室辣椒生产的基质配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纯蛭石为对照,共设5个处理,对不同基质配方的化学性状及辣椒株高、茎粗、叶面积及果实动态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3(V蛭石:V炉渣:V菇渣=2:1:1)处理下辣椒株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T5(V蛭石:V炉渣:V菇渣=4:1:1)处理在茎粗、叶面积、单株果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折合产量较其他处理有显著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综合辣椒生长及果实品质指标可以得出,在南疆温室条件下,最适宜辣椒生长期栽培的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