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圈子越变越小,这正常吗?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
  已婚女生小K结婚后发现自己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她不仅没有异性朋友,就连以前的同学都不大联系了。
  她联系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同事。不过,除了工作的事情之外她也不太主动给任何人打电话。比如,她不喜欢和同事们一起逛街,因为觉得麻烦而且浪费时间。所以慢慢的,就连逛街也没有人找她了。
  她觉得自己似乎给自己划了个圈,只不过这个圈的范围很大,别人禁止靠近,同样她也不想靠近别人。这里的别人说的是任何人,包括同事、同学,还有爸妈。小K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算不算自我保护过度了呢?她很想要变得像个“正常人”,可她也讨厌改变,感觉好矛盾。
  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难道说,结了婚的人圈子都会越变越小吗?
  专家解答
  你喜欢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吗?
  汪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圈子也是越缩越小,但是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只是偶尔被人“谴责”,回复某些事情太慢,饭局不去参加,大家会说你是不是端着架子。其实我只是觉得,聚会上说的那些话题我不感兴趣,那些社交对我没有意义。
  当我克服了这种内疚感之后,我一个人待在圈子里还是挺偷着乐的。所以我也想问问这位朋友,当你把这个圈子划完了之后,在圈子里的你开心吗?
  刘思伽:而且什么又是“正常人”呢?现如今朋友圈各种聚会,有的人每天浸淫其中,觉得非常开心。但也有相关研究表示,我们中国人很多时候是过度社交,完全没有留给自己的时间,甚至连留给家人的时间都不多,这反而是不正常的,因为这不是人类真正感到舒服和喜欢的生活模式。
  汪冰:你说不喜欢逛街,怕麻烦,怕浪费时间,那当你有时间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从人际社交中省下来的时间有没有好好去享受?我有一个隐隐的感觉,你觉得周围的人好像都不能够理解你,实际上你有点害怕他们理解。
  我们也不知道你和先生相处得怎么样,但如果这个圈子里只有你们两个人,你们玩得happy吗?
  刘思伽:在你心中可能原来有一个等式,现在变得不那么平衡了。但你并没有发现,其实是你自己没有付出。
  我们常说有付出才有所得,如果你把时间是放在经营自己的家庭当中,你很享受在家的生活,做一些小设计,一些特别的装饰,或是喜欢烧菜、做饭,这也是一种收获。没有投入精力,还想获得收获,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汪冰:如果你真的想走出你的小圈子,去找些兴趣爱好相投的人。有的人像思伽说的,甘于为家庭生活付出更多,当然也有些人在结婚之后依然保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但是这就意味着你要主动,找到喜欢的人,找到一起做的事。但是如果你既不喜欢现在这些人,又不想去主动靠拢可能你会喜欢的人,那只能在自己小圈子里,抱怨为什么没人来找你。
  为有趣做点什么
  刘思伽:你从来不主动联系别人,却要求别人主动联系你,似乎是把你和别人放在不对等位置。
  人在生活当中是需要友谊的,但我们没有感觉到,你对于友谊有什么特别的选择和爱好。你只是说没有异性朋友,以前同学不大联系,联系同事又觉得浪费时间,又觉得现在没有人主动联络,有点被冷落的感觉,不能心安理得地过现在的日子。汪冰之所以心安理得地拒绝了一些社交的机会,在于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我也享受为自己安排出去社交的频率,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在家里,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你不享受,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汪冰:人生总得找到一些你不怕麻烦、而且愿意浪费时间去做的事,不管是人际关系趋向的社会活动,还是你自己的兴趣爱好。
  你希望生活变得有趣一点的,那你会不会为有趣做些什么,不管是自我的改变,还是尝试去跟很多人去做有趣的事情。但有一点你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成为社交的一个中心。如果要是求关注的话,至少我们先得求才有关注,如果你只是等待生活状态的改变,可能一直等下去生活都没有变化,原因是改变的钥匙就在你自己手里。
  刘思伽:很多人不太喜欢社交,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读书,我和汪冰也会互相推荐一些书目,我觉得这就是共同的话题,看过以后还可以去讨论一下书的内容。我不知道这个女生为自己划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会在其中干些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某项爱好的话应该也能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哪怕你们只是就这个爱好来作分享,不也可以进行有趣愉快的交谈吗?
  所以,自己真正地想要什么,真的需要问问你自己。
  《开放的婚姻》
  妮娜·欧尼尔/乔治·欧尼尔 著
  婚姻是我们需要通过对另一方的爱来发展自身和走向成熟的肯定和证明。
  传统的、市民阶级的婚姻规定是:在公开场合,丈夫和妻子必须在一起;他们只能与共同的朋友往来;必须放弃与那些不合对方胃口的熟人交往;一方必须忍受另一方的脾气;必须有共同的爱好和一起度假;谁也不离开谁;钱要一起花;不得显示出对其他异性的兴趣。
  开放的婚姻是建立在同等的自由和对其个性发展有同等权利基础之上的两人间的诚实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另一个人的缺陷和失望的牺牲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仰慕、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双方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都有足够的自由去发展其个性。
  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婚外获得经验和发展的可能。每个人都能有自由让其个性成熟发展,通过外界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同时又从对方在外界获得的经验中获益,这种结合沿着一条螺旋曲线不断上升。这种开放的同伴关系建立在协同作用之上,是不同的力量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经济形势的推动,加上国内股市跌宕起伏与不明朗的房市行情,使得中国买家更加青睐海外置业或投资。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个人买家海外投资房产的比例激增了20倍,2014年中国个人买家全年海外房产投资总额是330亿美金,到2015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500亿美金。  在此期间,瞄准了海外置业商机的是万国置地CEO史锐雪,这位梳着亚麻色短发、喜欢穿着利落西裤的
期刊
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写到:爱的本质,是一种关注;而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倾听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Urban Confessional(都市自白)正是一项有关倾听的特殊活动,它把倾听变成艺术,让人们练习倾听,也学着用一颗开放的心拥抱全世界。  寻求内心的治愈  Urban Confessional(都市自白)是2012
期刊
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几乎与《圣经》一样,衍生出了其他众多著作。从报纸文章到长篇报道,从茶巾到戏剧、电影、小说,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关于勃朗特姐妹的各种类型的传记性文字出版。今年是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美国、英国又出版了一大批有关勃朗特三姐妹的新作:著名作家克莱尔·哈曼所著的夏洛蒂·勃朗特全新传记;以勃朗特为主题的文学侦探小说;取材于《简·爱》的连环女杀手故事;受著名的“读者,我嫁给了他”启发而作的
期刊
釜山,一座被岩石折叠的海港,蜿蜒的海岸、纵横的山脉、方便的交通、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这里是除首尔外最可能成为旅行目的地的韩国都市。我在釜山时遇到她,一个独自旅行的韩国女生。在韩国极少能碰到这样的女生,如果下次再碰到,我一定不会再错过向她问电话号码。  电影之城  釜山的英文是“Busan”,韩语发音有点像“Pusan”,而中文却是“[fǔ] [shān]”,所以在一开始我说釜山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说
期刊
丰富的气泡诱惑着舌头,入口的瞬间,所有味蕾都复苏了:舌尖同时感受到冰凉和一丝甘甜,唇齿间充满饱满的香味;气泡在上颚处爆裂,舌侧的苦涩让人为之振奋;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炎热的夏天,空调已经不能缓解办公室内外的这份燥热,唯有冰爽的啤酒能拯救我们,快喝上一大口冰凉醇厚的精酿啤酒,享受这一凉到底的清爽痛快和回味无穷。  高明的酿酒师赋予其生命与个性,让啤酒充满生命力。倘若有幸尝到一款让自己惊喜的精酿啤
期刊
近日, 北京香港马会京华阁私房菜餐厅被《橄榄画报》2016年中国餐厅大奖评选为“年度食尚餐厅”。北京香港马会会所行政总厨卢德仁师傅对此表示:“美味源于品质,这些奖项无疑是对北京会所美食出品的高度认可,令我们倍感荣幸。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和厚爱,以及北京会所全体同仁为这些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这些肯定将鼓励我们不断前行!”  “橄榄中国餐厅大奖”年度评选活动起步于2009年,努力推动餐饮行业
期刊
曲调的魔药里,技艺为主料,然后注入情感,再加点临场的表现力,就能献出一幕挑人心弦的演出。就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既保持着中国民乐纯朴细腻、深邃含蓄的风格,又在古典与流行之间游刃有余。乐坊创建初期虽然命运多舛,但几经变化,如今在石娟和几位老成员的引领下依旧铿锵笃定,而且注入了年轻的民乐接班人。  曲悠情长  与音乐的不解之缘是从我8岁时开始的,与其说有缘,不如说音乐更像是影响我至今弥足珍贵的牵绊。 
期刊
如果不特意去计算,很多人都不会意识到,春妮在北京电视台已经做了十六年主持人,所以现在提到她,大家都爱在前面加一个定语——北京电视台当家花旦。从2000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开始,春妮就一直活跃在观众的视野中,熟悉得就像你身边的老朋友。这种熟悉是润物无声的,认识她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都会用“亲切随和”来形容她,而这也是春妮在大多数观众心中的形象。  在喜欢春妮的观众里,年长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北京大爷大
期刊
木,自然界唯一一个不会真正死亡的灵魂。它的生命成长比整个人类文明历史还要长,当你面向它而立时,你的内心会升腾起一种膜拜与崇敬的情绪。  如此看来,木匠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刨一锯,而是一种近似于安静而谦虚的沉思。  “艺在木外,成为自然”,一个为木而生的品牌。它的创始人彭华在“传统木艺”之中,融入了大量现代设计的元素。杂糅后的木器风格受到了大众的肯定,市场的回响强烈,不断冲击着传统木艺的僵局。
期刊
凛冽冬日是属于“沉思”的季节。少有皑皑积雪的年末,生活的情趣儿好像也不小心被凝冻。抓住午间的暖阳,走进艺术馆也不失为散漫神思的好去处。  如今的艺术馆早已不单是作品的直接展示,更像是可以小憩的市集。白墙落地,桌椅摆在院子里,有一隅咖啡馆,或是隐匿着一间创意店……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围着这间艺术空间周转起来,一切都刚刚好。  相比把审视学习当作目的,随意品读好像更适合慵懒的时光。你可以只是坐着冥想一会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