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中返还原物之车辆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民事执行中返还原物之车辆这一小问题谈起,通过高某某诉李某某返还原物纠纷一案的执行中的细节,结合案例、法条分析执行返还车辆中的难点。
  关键词:民事执行;返还原物;车辆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121-01
  作者简介:王星辰(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顾红顺(1968-),男,汉族,本科,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审判员。

一、执行提要


  在返还原物执行中,原物已不知去向的情况下,具体执行程序应如何设计呢?本案首先约谈双方当事人,确认原物是否下落不明;其次,要求被执行人限期提供其辩解的书面依据,无法限期提供的,向其送达限期履行通知,期限内不能履行的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最后,如无法返还原物,双方当事人又无法就赔偿达成协议的,应当终结执行程序,并告知申请执行人可另行起诉。上述执行过程应以执行笔录的形式固定。

二、基本案情和执行情况


  申请执行人高某某与被执行人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作出(2016)沪0116民初5125号民事判决书,驳回了申请执行人要求返还沪DSXXX中型客车并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申请执行人不服本院判决,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7)沪01民终5245号民事判决书,改判为高某某返还李某某沪DSXXX中型客车,判决生效之后,被执行人未主动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法院受理本案后,执行查明涉案车辆去向不明,双方各执一词,以按照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承办人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在15内将涉案车辆交至我院,后被执行人向我院提交书面报警材料(上海市公安局案(件)接报回执单),以证实车辆已失窃,去向不明,因涉案车辆现被执行人亦不能控制,要求被告返还车辆原物已不能,经询问,双方当事人有协商意向,经向上海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咨询,失窃车辆报警后,经公安上网后,如6个月后无法找回,牌照自动退还所有人名下,就车辆折价赔偿问题,双方同意8000元了结。

三、评析案件执行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在执行返还原物纠纷案件中发现原物已灭失或实际上下落不明的,应如何处理,具体程序怎样操作?在审判程序中,如申请人未提出原物无法返还情况下的赔偿请求时,审理法官可否引导其提出此诉讼请求?
  (一)法律规定
  《物权法》第三十四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九十四条:执行标的物为特定物的,应当执行原物。原物确已毁损或者灭失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折价赔偿。双方当事人对折价赔偿不能协商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终结执行程序。申请执行人可以另行起诉。
  (二)当原物无法返还时,确定原物价值的具体程序
  1.责令限期返还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依据为生效法律文书,生效法律文书中已明确了被执行人应履行的义务,执行中应严格按照判决书来执行,所以第一步应要求被执行人返还原物,如无法返还,应让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证明其说法,如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罚款、拘留。弄清楚车辆、车牌的下落,即能否返还给申请人成为本案进一步执行的关键。
  2.双方当事人同意协商
  如双方当事人同意协商,应召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对确定原物价值的证据进行举证、质证、辩论。应告知申请执行人对原物的价值进行举证,申请执行人也有权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法院认为必要时,也可以主动调查取证。对具备评估条件的,可进行评估。
  3.当事人明确拒绝协商或未能协商一致
  如双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协商或未能协商一致,人民法院应当终结执行程序。申请执行人可以另行起诉。法律如此规定是因为在返还原物不能时,如何确定原物的价值问题,涉及实体处理,应通过庭审程序等严格步骤来确定,以此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个人认为在审判程序中,如申请人未提出原物无法返还情况下的赔偿请求时,审理法官没有义务引导其提出此诉讼请求,一是符合不告不理的原则,二是法律也规定了在执行阶段,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时的救济途径。
  (三)涉车辆执行中的几点阻碍
  1.车辆流动性大,造成难寻、难控。车辆的流动性大,这造成了车辆的难找、难控,目前法院一般会与公安局建立协助执行机制,在道口对法院查封车辆先进行扣押,然后通知法院,这里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法院执行人员的工作时间能否达到与公安匹配,在实践中一些协助扣押发生在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
  2.车牌、车辆存在政策性规定。车牌存在地域性,由于本案的车牌为沪DSXXX,俗称“大牌”,申请人在十几年前购买此车牌时的价格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此种车牌的拍卖是和车辆分开的,如果此车牌的车辆流拍还面临报废的问题,此车辆报废之后,车牌才能进入上海市车牌的统一拍卖,某些案件中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不配合,需要执行法官来进行车辆报废。另车辆报废的价格也需要向相关部门了解,案件执行中此价格是双方当事协商底线的重要参考基准,这都考验了执行法官是否了解相关政策。

[ 参 考 文 献 ]


  [1]王洪亮.原物返还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J].法學家,2014(1).
  [2]魏振瀛.论返还原物责任请求权兼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2011(6).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作用并非回到“守夜人”角色,而是要在复杂环境下“有所为”。政府在动态环境变迁中,不断破除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紧约束条件”,成为高风险和突破性创新领域的催化剂、复杂经济环境中的引领者和协调者。浙江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充分地优势甄别、风险防控与短板弥补,政府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突出信息经济的引领与带动作用,破除生态约束,构筑多级增长点,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摘 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催生了职业打假现象。职业打假客观上打击了不法经营者,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其弊端。此外,司法实践对职业打假的认定也缺乏统一标准。本文通过说明依据消保法的职业打假现状、分析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消保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规制建议。以期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职业打假;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与促进金融交易效率一直是金融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矛盾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尤为现实和迫切。《个人金融信息管理:隐私保护与金融交易》一书从微观角度阐明了数据产权界定,从宏观角度解决了隐私保护和金融交易的相容问题,并对中国金融发展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隐私;隐私保护;金融交易  中图分类号:TP309;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而这里的利益应是指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制定对外政策和开展对外活动的根本因素。  关键词:国家利益;结盟;利益博弈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261-01  作者简介:王琳(1991-),女,汉族,福建三明人,南昌
摘 要:“昆山反杀案”的热议为社会各界讨论正当防卫提供了一个契机,许多问题值得再次思考。司法实务对于正方防卫的谨慎适用,使其逐渐成为“休眠条款”,也与刑法“保护人民”的立法目的不符。究其原因是实务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固化:一是对防卫人的高要求,以理性第三人要求防卫人做出最优选择;二是唯结果论,只要发生死伤结果便是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正确适用不仅需要法学理论不断的发展,也需要司法人员在保持中立理性的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码影像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数码影像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影像记录方式的内隐性与易修改性致使人们普遍对其证明力产生怀疑。从本质上来讲,符合诉讼证据特征的数码照片其证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若从技术规范层面和法律程序上加以限定,那么数码照片在刑事诉讼中其证明力就能得到有力保障。  关键词:数码照片;证明力;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15.33 文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020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新型用工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平台从业者名义上与APP平台捆绑,但是出现纠纷需要维权时,谁才是真正的“东家”。平台从业者与APP平台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他们的权益该如何保护?本文将以网约美甲师为例,从劳动关系的认定为抓手进行分析,旨在为网络用工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小区道路公共化已成发展态势,然其正当法律路径还有待探讨,小区业主权益也成为政策推行的最大阻碍。因此要在分析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合理做法,构建适合我国的法律框架,切实保障业主权益,为政策推行排除障碍。  关键词: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共地役权;小区道路公共化;补偿  中图分类号:D922.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071-01  我国正大力推动小
【内容摘要】最高院九号案例明确指示了有限公司的股东为清算义务人,符合实践并且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学者对该指导案例进行评论,提出仅仅将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①,未考虑到董事无清偿能力的情形,未能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也有学者提出借鉴英美国家经验,将重新划分公司类型,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和董事均为清算义务人②。而《民法总则》第70条的实施不会阻碍该指导案例的效力,厘清有限公司股东的清算义务,对实践和理论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网络犯罪也随之演变,表现为传统犯罪之间的危害类型、线上线下的危害评价、自然异化。在大数据时代,刑法没有对网络犯罪进行有效规制,缺乏应对新的网络犯罪的风险机制,网络安全的法律利益保护存在不平衡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网络犯罪为研究出发点,探索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并提出有效的网络刑法完善路径与法律技术运用,本文研究为网络犯罪的刑法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