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曲面法压铸用Al2O3-40%TiO2涂层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铝合金压铸用钢制工器具的耐铝液腐蚀性能,提高压铸循环次数并降低成本.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H13钢制工器具表面制备了Al203-40%TiO2涂层.基于响应曲面法(RSM)优化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利用Box-Behnken(BBD)设计分析了电压(U)、电流(I)和喷涂距离(d)等主要因素对涂层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电压(U)、电流(I)和喷涂距离(d)与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之间的数学模型,构筑了涂层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的响应曲面.建立的数学模型可靠,在本工艺条件下,经优化后涂层的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的曲线方程可分别表述为:H=5 733.59+330.51xU-38.33x/-97.57xd-0.31xUx/+1.43xUxd-2.41xU2+0.053xI2,P=-32.8-0.32xU+0.11x/+0.27xd-0.004xUxd+0.005 6xU2-0.000 llxI2.优化的数学模型可应用于Al203-40%TiO2涂层的喷涂工艺参数优化和性能预测.模型预测的涂层最佳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的工艺参数为:U=70V,I=475 A,d=120mm,涂层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分别为965.46 HV0.3和0.87%,实际测定的涂层显微硬度(H)和孔隙率(P)分别为978.35 HV0.3和0.82%,二者结果相近.响应曲面法(RSM)所具有的预测优势,可弥补常规实验优化的不足,运用到先进涂层技术的工艺设计和数据分析中,用于喷涂工艺的优化,有利于高性能涂层的研制.
其他文献
为研究竹节管桩的抗弯性能,以两种桩型的竹节管桩为例,按桩身外径计算得到了其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并进行了竹节管桩试件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破坏特征及裂缝分布等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计算值和试验值。结果表明:竹节管桩采用桩身直径计算抗弯性能较合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极限弯矩的富余较大;竹节管桩的破坏形式为受拉区预应力钢筋首先发生屈服,然后受拉区预应力钢筋被拉断,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竹节管桩跨中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竖向裂缝出现后截面中性轴上移,受压区混凝土应变稳定增长。
为解决目前混凝土早龄期变形试验方法存在的缺陷(试模及润滑油脂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无法准确测得混凝土初凝前的变形),采用重液悬浮混凝土试件的方法来消除试模对试件的变形约束,研发了一种能准确测量混凝土早龄期变形的试验装置。结果表明:通过该试验装置测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设计方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进行焊料最优配比的研究,对不同配比下锡、铅、锌(Sn-Pb-Zn)焊料的熔点、比热容等进行分析,探究三种元素对焊料热物理性能影
在对某批次低合金Cr-Mo耐热钢进行-20 ℃低温冲击试验时发现其试验结果波动大,部分结果不能满足技术条件要求.结合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及热处理工艺,对该材料进行断口宏观分析、
选用4种不同尺寸、材质的全灌浆套筒,人为设置缺陷,通过对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缺陷对不同尺寸、材质灌浆套筒接头强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端部缺陷长度3d为接头钢筋拉断和钢筋拔出的临界值,当缺陷长度≤3d时,接头钢筋被拉断,且强度符合规范要求;无缺陷时,相同材质套筒,内径越大,接头对钢筋延性的影响越小;相同尺寸套筒,钢制灌浆套筒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高于球墨铸铁接头;当缺陷长度为4d时,3种钢制套筒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小于球墨铸铁套筒接头。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拱形连梁节点,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此种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拱形连梁和型钢连接件可以有效提高连梁端部的抗剪承载能力,提高联肢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挂板与主车通过牵引机构进行机械连接和动力传递,当人工肉眼和直觉判断牵引机械的机械锁止状态时,容易造成误判,诱发安全事故,开发牵引机构安全防护报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种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及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和方法,研究加热温度及时间对Q690qD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加热保温时间均为300s时,Q690qD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
研究了不同掺量的废玻璃粉混凝土在1.5 m和2.0 m落锤高度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并提出了一种表征废玻璃粉混凝土动态力学响应的动态损伤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废玻璃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利用MATLAB程序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来表征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损伤因子是完全可行的;修正后的ZWT非线性率型本构方程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企业信息化是钢铁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时,需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借鉴钢铁行业最佳实践,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