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广告等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就像是受虐待一样,每当节目中间插播广告的时候,你就仿佛成了某种恶意中伤的目标,减肥中心的广告不怀好意地对你说:“你太肥了!”,接下来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又会幸灾乐祸地对你说:“你的皮肤凹凸不平,看上去真让人恶心!”,那家除臭剂公司的广告也不甘示弱,马上附和着说:“没错儿,你身上的味道真是太难闻了!”
  广告播完后,你又开始接着看电视节目,没过几分钟,这些广告又对你进行一番地毯式轰炸,“你的牙齿太黄了!你们家到处都是细菌,真是不象话!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会危害孩子的健康!哎呀!你的口臭真能把人呛出去十万八千里了!”
  咳,这让我说什么好呢?我没干什么坏事呀,就是老老实实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瞧瞧,他们电视台就是这样报答我的忠诚。每当看广告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要回嘴反击:“我们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我买一些我并不需要的垃圾商品!”
  大家都听好了,我已经开始用一种被压迫,被屈辱的口气在与他们交谈了。其实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广告就是靠这个来打动人心的,首先,广告让你自我感觉糟糕透顶,心里自然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接下来,你知道吗?太巧了,这家公司正好有一款新产品能够解决他们亲手制造的这种不安全感。
  广告就像是黑帮的勒索令一样,他们为自己制造的威胁提供了一种天经地义似的保护。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想方设法不让我们的身体有气味的产品吧!香皂,洗发液,除臭剂,香水,牙膏,漱口水等等,推销这些产品的唯一方法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不使用这些产品的话,就会浑身散发着让人恶心的气味。
  可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三年前,我在自己主持的广播电台节目里倡导了一项抵制洗发液的活动,我们有幸找到了600名志愿者,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如果我们停止使用洗发液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从理论上说,洗发液就是一种清洗剂,把你头发上自然分泌的油脂给洗掉,人的头皮因为头发上的油脂被洗掉了,所以就自然地分泌出更多的油脂,来补充被洗掉的油脂。可是,我们这些傻乎乎的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就会使用更多的洗发液来清洗自己的头发,这样的结果是乐坏了洗发液生产厂家,也填满了他们的腰包。
  停止使用洗发液后,你的头发在前六周的时间里会变得越来越油腻,可是你不用担心,六周过后,头发上的油脂就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你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在人群中大踏步地前进了,你的头发看上去完美无缺,而且味道好极了!更妙的是,从此以后你再也不用使用洗发液洗头了。
  你别不信我说的这些,这个理论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仅仅那600个志愿者一直跟随着我完成了这个实验,我现在还能遇到许多曾经做过这个实验的非志愿者呢!
  这3年来,我一直坚持不用洗发液来洗头,只是每天早上淋浴的时候,用热水洗头发,如果科学技术发展到我们能通过报纸就能闻到对方的气味的话,那我一定会邀请你把鼻子贴近报纸,闻一闻我的头发。我敢保证,你会发现,我的头发就像小猫身上的毛一样柔软,而且味道一点也不让人讨厌。
  我的实验证明了许多厂家生产的一系列产品都是毫无用处的,超市里的一大片货架我这辈子永远都不必光顾了。可是,最近又有人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我却觉得这种挑战有一点离谱了。
  《纽约时报》最近报道了在美国兴起的一项新兴运动,那就是不用香皂的运动。在“伟大的不洗澡运动”标题下,《纽约时报》采访了一些决定不再用除臭剂和香皂的美国人。报纸上引用了一本名叫《清洁的污点:人类不卫生的历史》一书中的观点,认为自从人类发明了汽车和其他节省劳力的机器后,我们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清洗,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热衷于清洗。
  这篇文章还引用了科学家们的观点,有些科学家们认为就像人的胃肠里面有好的细菌一样,我们的皮肤上面也一样生存着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够产生抗体,帮助我们人类保持皮肤的健康。
  这种不使用香皂的运动同我那不使用洗发液的运动一样,都是处于萌芽状态之中,很少有人具备足够的勇气来加入到这场运动之中。据《纽约时报》报道,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每周至少要用9次除臭剂或者除汗剂,而且还有93%的美国人每天都用洗发液来洗头。
  这篇文章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人们对如果发现自己臭气熏天而产生的深深恐惧。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人类会对自己的气味如此恐惧呢?
  跟许多普通人一样,我也有在公共汽车上正好坐在一位浑身散发着臭气的人旁边的经历,不过,我得说句公道话,这并不是我们天天都能遇到的事情。在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中,我们身体的味道如何是一件最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一种能够阻止人们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占两个座位的产品,或者是一种阻止人们对着手机大喊大叫的产品,才是我们当今社会最迫切需要的产品!)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香皂还是可以用一用的,可是我对那些各种各样的除臭剂和像海洋一样到处泛滥的洗发液却没什么好印象。
  每天,我们都浪费掉像大海一样多的水,制造像湖泊一样多的化学试剂,为的就是洗掉我们的焦虑。洗掉我们身上人类所应有的气味,这样做值当吗?每天晚上,电视上都播放一种奇怪的广告,目的就是为了加深人们明天早上淋浴时的焦虑。
  这种“黑帮”广告的传播系统完美无缺,不停地自我完善,登峰造极。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一切真是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其他文献
和朋友潘决定去康定的时候已是11月中,在这之前我对那里的一切印象都只停留在一首《康定情歌》上,歌里那“跑马溜溜的山”从未让我提起兴趣去看看,最终选择去那里也不过是出于“就近原则”。那一年,我们大三。  我到成都与潘会合,一起从成都坐车去康定县,之前地图上看起来离得并不远的地方,汽车却行驶了足足六个小时。一路蜿蜒曲折,汽车颠簸得厉害,实在难受,但沿途风光旖旎,有时山林苍翠,气势雄伟,有时雪山巍峨,云
一、谁来证明,他们的友谊无坚不摧  从小就没有人喜欢跟乔寞玩。  那真是幼稚且不服输的年龄,最受欢迎的女同学随口一句話就像甩出一面大旗,能号召班上所有的女同学结队在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她们刻意将手绢放在“旗主”的身后,不被追上而一起鼓掌看着她唱歌,跳舞,背唐诗。  这总是能吸引满操场的男生远远地驻足观看,那时他们还偶尔流着鼻涕,衣服袖口是“白加黑”的过渡色,还没有学着打篮球,也不会夸张地吹口哨来
初次见到夏小茉,她正望着窗外的三角梅发呆。那是初中开学的第一天,教室里一片喧哗,只有她显得漫不经心,目光被一团火红粘住,看样子,她在数着枝条上的花朵。  我“扑哧”一声笑了,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说:“嗨,你好。”她轻轻一抿嘴,唇角微微上扬,她笑的样子很好看。  我们成了同桌,课间,我讲故事给她听。书上的故事讲完了,就讲我和家人的故事,夏小茉托着下巴聆听。当我问及她的家人,她漠然地转开话题。  她常
草原上的牧民刚波和妻子生了第三个孩子,妻子不想再生了,要刚波去城里买安全套。在中国做生意的俄罗斯人谢尔盖喝醉了酒,把车开进了刚波家附近的河里,被刚波救上来,得到刚波一家人的热情款待。然后两人同时进城。刚波去买安全套,谢尔盖去会见妻子(或者情人)。刚波买安全套未果,只买回了电视机和自行车。刚波第四个儿子就此诞生,名字叫成吉思汗小时候叫过的名字——铁木真,成为故事的叙述者。  虽然片名翻译为《蒙古精神
春天的课堂,空气格外的清新,静静的只有老师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流淌。每个人都在认真地享受着这春天的美好。  “腾”,很沉闷的一声,是擤鼻涕的声音。安静的课堂有了小小的骚动,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大多数同学都皱了皱眉头,斜眼看他。   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将那裹着鼻涕的纸,悄悄放到了书桌底下。书桌底下,有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塑料袋里已经放了几个这样的纸团。  年轻的女老师,继续着她的课堂。那堂课,是她和学
看过了凤凰古镇最繁华妖娆以及最安详宁静的夜晚之后,回到客栈睡下,已是凌晨两点。本来还打算第二日早起,一睹她的被清晨薄雾面纱一般笼罩的素洁淡雅之容,可是由于旅途劳顿,实在困顿不堪,便一觉睡到大天亮。十一点起床之后,出去吃过一碗酸辣粉,回客栈收拾好行囊就悄然离去,正如我那时静悄悄的来。来过又走了,而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却已深深镌刻于心底某个角落,在回忆的土壤里暗自滋长。  又上凤凰大桥,背包往西一路行
必定有一些文字、一些音乐、一些心情,只属于一座城。  深爱一座城,并尝试以许多种维度,舒展对于她的热爱。  人在城中,自是城市倾人,人亦倾城。每时每刻皆是如鱼得水,没有生分,更无厌倦之说。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令,每走一步,步步是春暖花开。城市亦以同样蓊郁的热情缠绵你,你虽并非此城中人,却已无端深觉自己比许多个城中人都要来得与之丝丝入扣。就是这样一种不动声色的呼应,缠绕着你与城市之间同一种强大的自信,你
1.顾小月的初露锋芒    夹道欢迎的人群,满眼的鲜花,众心捧月般的我走在人群中间,我甚至听到了远处传来了唢呐的喝彩声,他们简直把我当成了一级英雄。我的怀里装着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因为本公子刚刚获得了省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的冠军。  甚至还有女生高声吆喝着我的名字:古青年,你太可爱了。  那一刻,我的灵魂升华到了极点。  顾小月正挤在人群中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对她依然不屑一顾,我们是死对头,也是我挤掉
女儿高考前,全家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电视不敢开,说话不敢大声,就连活泼的“旺财”,也被训练的很少大声叫。爱人给女儿打好了果汁,为着是应该敲门进去还是轻轻推门进去,都迟疑了三分钟。  高考前几天,女儿中午小睡起床,情绪低落,见状,急忙询问。女儿说:“马上就要考试,却这么晦气,梦见我踩到狗屎了。”我先是一怔,继而哈哈大笑,安慰女儿说:“好梦,这是个好梦。”女儿气不过,“这还叫好梦?”我解释道:“梦见
1.  杜纯一觉醒来,发现窗外已是白茫茫的冬景。“秋天就这么走了嘛!我还没来得及和小兰去采集树叶。”自言自语间她起身准备去叫上铺的小兰。她们高一相识,之后便常常在一起学习、吃饭、逛街,不知不觉间她们已然成了对方的闺蜜。如今已是高三的她们,更是彼此鼓励,彼此温暖。  但杜纯没有在上铺看见小兰,宿舍里的其他人也没有。杜纯很奇怪,小兰下来她应该能感觉到的,再说小兰每天都起的很晚,难道是因为要模拟考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