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shenghuo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存在的短板,才能探索出发展建设的实施措施,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振兴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规模;学校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最近两年来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更加快了城镇化的建设。大批流动务工人员的出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全新挑战。口袋逐渐鼓起来的农民切身体会到务工的艰辛,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加大了教育投资,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转学、陪读刮起一阵风,席卷了农村,使得原本生源不足的农村学校更加捉襟见肘,于是“袖珍”学校、“麻雀”学校比比皆是,大量学校撤并,留下的成了“残缺”的教学点。再加上县城学校的规模扩大,招考选拔教师,使一些学历高、精力旺盛的年轻教师流失,生源急剧减少,使原本发展不均衡的农村学校雪上加霜,而国内对农村“麻雀”学校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理论阶段,没有具体的指导策略。这成了推行义务教育“瓶颈”,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一条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实施策略,具体指导庞大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存在的短板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偏低。偏僻的山区农村,千山万壑、深沟峁梁,交通极其不便利,让分配到此的年轻教师望而却步,即使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山区教育中,也由于种种因素纷纷借助招考等措施逃离山区,而留下来坚守岗位的多是最近几年转正的民办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投身教育几十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也具有敬业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分教师普遍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思想保守。这和现阶段的教学形式格格不入,特别是课程不断改革,教材版本的不断变换和更新,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无暇顾及,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有悖于课标理念,有悖于素质教育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成了客观的“瓶颈”。
   2.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落后。以前由于受到教育不均衡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较小,办学条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1)图书数量偏少,仅有的图书由于频繁的借阅,破烂不堪,即便逐年更新,但仍然不够配套,严重地滞后于课程改革。(2)实验仪器不足。大多数实验仪器是易损品,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仅能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学校挪不出经费去采购实验仪器,使原先配套的实验器材在损坏以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充,造成部分学科教学得不到有效的开展。(3)缺乏网络建设。部分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网络设施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学校还没有校园网络。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网络,就缺乏沟通的手段,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学生除了教材和仅有的图书以外,没有渠道获得教材外的知识,制约了其发展。
   3.生源短缺,经费紧缺。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逐年上升,但公用经费的划拨和学生的数量密切相关。随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逐年增加,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这就导致了公用经费仅仅维持学校日常开支都捉襟见肘了,何谈学校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建设?
   二、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的实施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不能面向全体教师,特别是山村的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非常少,这就要求学校在现有培训体系指导下,创新培训机制,想尽一切办法牵线搭桥,让学校教师走出去参加高质量的培训,并把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的考核中,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本乡镇的骨干教师到本校实施“青蓝”帮扶,利用传、帮、带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使教师朝着专业化的路线成长。
   2.创新教学策略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学校虽然“袖珍”,但这些“麻雀”学校的出现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和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不能把城镇学校的发展模式生搬硬套到自己的学校中来,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范围内尝试开展“复式”教学模式,或者利用小班额化的优势落实“精准”教育,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推进轮岗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要正确地对待轮岗交流,建立轮岗交流的长效机制,采取交流教师年终考核挂钩,和评优选先、职称评定挂钩,调动全校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将交流轮岗作为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而言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给山区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只有正确面对这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效地调节办学思路,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施,相信农村小规模学校会迎来一个春天。
   參考文献:
   [1]王永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表现[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
   [2]陈双汉.论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困局及对策[J].智力,2020(12).
   [3]吕晓丽.多措创新,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1).
   [4]苏鹏举,王海福.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现状与审思[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国家的教育领域内展开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教育领域内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学生的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愈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学习能力的有机培育。在此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迎来了发展的大环境。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审美教学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主要目标。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其立足于实际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完善授课方案,使学生得到正确引导,确保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着重论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摘 要: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仅仅通过知识灌输来实现,也需要在教学环境的指导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训背景,详细说明如何创建数学教学环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情境;制定对策   核心素养培训的建议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它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核
摘 要:项目化学习(PBL)因其注重帮助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习者沟通合作、批判创新的高阶认知能力,近年来受到众多关注,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基于区域项目化学习开展的现状,依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从寻找项目选题、提出驱动性问题、制定项目教学设计方面为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策略支撑,旨在通过研究,提升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高阶思維能力
摘 要: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崛起的时代中,尤其是智能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机会,教师应当设计一些与网络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所凸显出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实例相结合,探究了如何使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快速的实行与普及,并给出了相关的改革措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培养学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地理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做出正确准确的评价,是当代教育界面临的问题之一。高中地理课堂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课堂结构,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着力点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改革不仅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实践性,还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应用说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在学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古诗词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对古诗词产生抵触的心理,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想构建高效的古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