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研究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能否科学理性地报道不确定性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近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在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上表现出权威信源主导地位,报道框架共鸣又竞争,不同性质媒体呈现理性价值取向差异化等特征.反思目前的报道,仍存在着科学话语在公共空间对话困难、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需要融合补充、在争议性与平衡性陷阱下易造成社会非理性解读等困境.不确定性议题报道的科学理性价值只有在一次次的传播实践中不断寻求与实现.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塑造指明了新方向.革命志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可爱中国"重要论断,可爱中国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国际局势与国际斗争、国家叙事与共情传播、传播形态和受众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要注重梳理可爱中国形象资源;加强共情传播;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强化创意与技术的重要作用;破除"唯数字论""唯成就论""唯短期效果论",改进国家形象塑造的评价机制.
乡镇直播带货中的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直播带货媒体、物流及生产行动者网络这三大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其中,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的直播带货团队是整个乡镇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其积极通过"转译"实现三大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的组建和联结,使得三大行动者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建构与作用的动态关系,也促成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改变原来单纯信息沟通中介的角色,进行价值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嵌套的行动者,因为链接到互相协作的支持网络中,彼此会获得支持,不仅能培育自身主体性,也能体现出数字工具的"赋能"作用,但人类行动者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艰苦探索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新闻实践的成果;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征.实践将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不断地推向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更高的理论境界.
本研究基于理论语言学语素点位研究视角,以83名本科生学生译员为研究对象,以眼动跟踪语素点位记录为研究方法,探究眼动跟踪语素点位与带稿同传绩效的贯连关系.通过眼动跟踪语素点位研究实验数据解析、SPSS统计计算以及带稿同传绩效检验,研究发现:1)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密度与学生译员带稿同传绩效不成正比,密集型、离散型、游离型、外围型、回置型的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均凸显较差的绩效,适度型的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平均1.5个语素一个眼动点位)绩效最佳;2)词间语素眼动点位密度与学生译员带稿同传绩效不成正比,适度型眼动词间语素点
话语互动是社会互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也是形塑社会的重要手段,话语互动因而构成了批评话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在回顾有关话语互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和田海龙提出的双层五步分析框架,尝试提出了描述话语互动的七个步骤.文章最后以案例为基础,对本文提出的话语互动模式进行了展示,呈现了“腾讯”和“老干妈”双方关于合同纠纷这一话题所展开的话语互动的基本模式和运作机制.
通过分析互联网50年全球整体演进的共同特性和各国演进的基本规律,可以发现全球史视野的互联网史论研究与互联网全球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史实和现实两大脉络,参照以年代为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演进脉络,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范围互联网史研究的成果和不同阶段的特点,考察不同区域互联网在人类新文明进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从1990年代及其之前的"美国中心",到2000年代欧美主导的"西方中心",到2010年代突破西方范畴的互联网全球史意识觉醒,研判2020年代将是真正全球史视野研究的重要拐点和范式转变,并预测2030年代
伴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开放进程,海外中国留学生近年来日渐发展为数量可观的群体.他们接触和使用海外社交媒体的便利为其母国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经验视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个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于前四国家的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抽取中国留学生发放问卷,对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社交媒体使用、其母国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研.研究显示,海外中国留学生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的使用都较少,对三者有关中国的信息信任度也都较低;中国留学生的母国国家认同程度普遍很高,一定程度上受留
新冠疫情加速了媒介与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在防控精准化、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和社会服务力.智能媒体以其与社会生活的高度嵌入、信息与关系的深度融合、促进行业之间的渗透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将为智能社会生态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性不断增强.推动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安全、信息、经济、生态和人性化五个维度考量智能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打造高度复杂、人机协同的智能社会结构系统,构建符合智能时代特点的社会关系、文化价值观和治理体系.
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离不开"中国故事"的讲述与国族符号的设定.从电视剧的"中国故事"和国族符号的关系来看,故事与中华文化互融,国族符号与中华文化形成良性互动,"中国故事"与国族符号在交织互映中共同构成了传播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的电视剧审美文化内涵.从目前国际传播现状来看,国产电视剧有数量而缺质量,这与电视剧叙事的弱化、符号编码解码的误区以及对资本力量的屈从等因素有关.新时代语境下,有效推动内蕴着"中国故事"和国族符号的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可以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聚焦能引起全世界人民共鸣的题材
非遗传承人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回避的现实议题.非遗传承人既是非遗文化的创作者,也是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其角色在传承方式、传播媒介的变化过程中得以重塑.非遗传承人的传播实践引发同属文化场域的传承人、受众、媒介、文化、经济等各要素之间产生关联,不断建构新的文化空间.由此可知,非遗文化的价值属性呈现"活态化":随着传承人的传播环境、传播手段、生存环境、文化观念的改变,非遗文化有着不断被移植、改造、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