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黑洞的内部
  近日,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和欧空局的XMM- 牛顿卫星对一个邻近的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随着黑洞大量吞噬宇宙物质,其内部的强风会经历极为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超大质量黑洞在吞噬气体、尘埃和其他物质的同时,会将周围吸积盘中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抛出去,形成强劲的星风和喷流。从超大质量黑洞边缘发出的X 射线在射向地球的过程中会经过这些星风,其中的部分波长会被星风中的不同元素吸收,比如铁和镁。由于X射线可将星风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在这种情況下,星风无法吸收更多的X 射线,吸收特征就会消失。不过,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吸收特征会重新出现。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吸收特征从消失到重新出现只用了短短几小时。“这是我们第一次观测到星风与黑洞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迈克尔·帕克说,“接下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可能带给我们很多方面的启示,包括这些星风如何形成、如何获得能量、它们的位置、它们的密度,以及它们持续的时间。所有这些都将使我们对黑洞与其所在星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把太阳变成寻找系外行星的“放大镜”
  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把太阳变成一台巨大的望远镜,利用引力透镜效应,以极高的解析度观察系外行星。
  该计划是在近期召开的“行星科学远景2050研讨会”上提出的。如果这一计划获得成功,我们将有机会一瞥系外行星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它们的表面特征和宜居迹象。“最适合系外行星多像素成像的地方被称为太阳引力透镜聚焦区域,这是利用了太阳的巨大引力场,使遥远、微弱的光源聚焦到了该区域之内。”研究团队写道。基于这一效应,该计划将部署一台光学望远镜,使其可以直接获得系外类地行星的图像。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在经过引力场附近时会出现折射效应。这意味着,一个像太阳这样的大型天体能够像透镜一样使光线弯曲。“结果就是,经过‘透镜’的光线受到引力作用后发生偏斜,汇聚在一组焦点上。”研究者解释道,“在所有太阳系天体中,只有太阳的质量足够大,能使焦距落在地球观测手段能达到的范围内。”
其他文献
一个超级大陆正在形成,它会合并地球上的主要陆地,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澳大利亚走到阿拉斯加,或者从巴塔哥尼亚走到斯堪的纳维亚——但形成的时间大约是2.5亿年。这样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终极盘古大陆”,你也许更喜欢称之为“下一个大事件”。  克里斯多福·史考提斯,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教师。地球上的大陆在活动这一事实,对他很有诱惑力。他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大陆在过去是怎样排列的,它们在将来会怎样
期刊
在宇宙中,两个星系通过引力彼此吸引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岁月变迁,星系之间逐渐接近,它们之间的碰撞也是无法抑制的。那么,宇宙中两个星系碰撞将会发生什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保罗·萨特深度分析了星系碰撞的过程,指出当两个星系抵达非常近的位置时,随着卷须状气体和恒星穿过它们之间稀薄的介质,星系开始逐渐拥抱,之后发生碰撞。这样的星系直径在10万光年,内部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在碰撞合并过程中,大
期刊
19世纪初,弗劳恩霍夫和基尔霍夫在分析阳光时第一次将光谱学应用于天文学领域。起初,他们认为从太阳发出的白光在透过棱镜时会产生纯净的彩虹。但是,他们史无前例地注意到了一组暗线。这些意想不到的线条实际上是由不同化学元素在与光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指纹”,人们称之为吸收线。  这种相互作用的美妙之处在于,每种化学元素或分子在光谱中都能表现出独有的特征,而这种条码明确地将一个元素区别于另一个元素。通过解读这
期刊
人类和动物都需要睡眠,睡眠几乎是所有动物共有的行为,如果破坏睡眠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方面的缺陷。尽管可能有很多因素导致睡眠缺失,但是我们对睡眠和感官处理间相互作用的神经基础还知之甚少。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洞穴鱼,以期弄清其调节睡眠缺失的进化原理。他们在研究睡眠是如何进化的,实验以墨西哥洞穴鱼为模型,试图搞懂人类的大脑如何能像洞穴鱼一样进化得只需要一点点睡眠时间。
期刊
理解意识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宇宙是否应如勒内·笛卡尔所称被划分为“精神存在”和“物质存在”?在哲学领域,对此的争论几个世纪以来从未休止。但现代神经科学的兴起已验证了一种更为务实的方法:一种由哲学指导但不依赖哲学研究提供答案的方法。其关键在于认识到为什么解释意识的存在对揭示其物质基础的进展——开始建立从主观及现象到客观及可衡量的解释性桥梁——并非必要。    在布莱顿萨塞克斯大学萨克勒意识科学中心工作
期刊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今两个在科技文里很火的高频词。或许是因为二者都有一个“暗”字在里面,好像显得很神秘,加上一些媒体撰稿人有意无意的图文渲染,愈显得高深莫测。实际上,暗物质和暗能量究竟是不是一种物质和能量,目前尚有争议,况且,两者之间也不存在一般物质和能量所满足的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简言之,它们根本就是两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概念。如果一定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认为,在决定宇宙未来命运的
期刊
实际上,人们夜里能看到的璀璨繁星,到地球的距离基本都不超过1000光年,也就是300秒差距,其中绝大多数恒星都在“依巴谷”卫星的测距范围内。因此,表面看似浩渺无垠的星空,实际上仅仅是银河系里微不足道的一隅。少数如天津四那样肉眼可见又距离遥远的恒星,都是巨星或者超巨星,它们在恒星世界里所占比例甚少。作为对比,如果把太阳放到60光年外,肉眼就看不见它了。而在“依巴谷”卫星的测距极限之上,仍有8级宇宙阶
期刊
假如在木卫二上的海洋和地球上的海洋之间建造一个虹吸装置,会怎样呢?建成后,它会流动吗?(我们有个点子,想瓶装木卫二上的水,然后出售。)  不会,但我很喜欢你后面说的那个点子。  虹吸管很是奇妙——它能仅用一根管子和重力,就把水泵上来并越过障碍物。你能用它泵空一个游泳池里的水,或是填满各种奇形怪状的容器,或是解决许多与此类似的麻烦。  乍一看这一点可能并不明显,但事实上虹吸是因为大气压强。回答木卫二
期刊
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小的问题。  目前,物理学家有两本独立的规则手册,解释大自然如何运作。广义相对论巧妙地说明了重力及其主导的所有事物:轨道行星,相撞的星系,整个宇宙不断膨胀的动态。这个大。还有量子力学,它应对另外三种力—电磁和两种核力。量子理论非常擅长描述当铀原子衰变或当单个光粒子撞击太阳能电池时会发生什么。这个小。  现在的问题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根本不同的理论,它们有不同的规则。这不仅仅
期刊
列昂尼德·莫罗兹花了20年时间来阐释一个令人惊奇的观点:虽然科学家开始在其他星球上寻找外星生命,但地球上或许已经存在生物特性和大脑与我们差异极大的外星生命了。在过去的数千年当中,它们潜形匿迹,没有被我们觉察。它们能够向我们揭示许多有关进化本质的知识,以及应该对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拥有怎样的期待。  莫罗兹是一名神经科学家,他在1995年夏天第一次做出了相关的发现。那时他刚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在华盛顿的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