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争写人物以人物写历史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一直是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受到政府和普通受众的关注。和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相比,《革命到底》一片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故事结构的安排上都做了大胆尝试,使人物成长和战争历史互有映衬、互有展现。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以小博大 角色转移
  
  《革命到底》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献礼之作。这是一部典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故事讲述了三位男青年为了能够娶到同村的一位姑娘,参军入伍,最后相继牺牲。在不到100分钟的时间里,影片将悲情与幽默,惨烈与浪漫相互糅合,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以小博大:突破、创新还是继承、回归?
  
  影片的主角是来自中国农村普通的青年男女。在北京的看片会上。不少专家指出:该片以小博大,用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大题材,这是一种创新。的确,我们看到,近年来。许多影片如《我的长征》《革命到底》等,其主要人物多是平凡人,其中有些从未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更没有详实的历史记录。这与我们所熟悉的领袖、将帅不同,给许多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然而,笔者并不认为,这就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一大创新,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早已出现了这种“以小博大”的作品。《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可以说。在新时期以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都是以小人物反映大题材。我们甚至可以在这些老电影中发现今天我们所积极肯定的创作方法或艺术手法。《小兵张嘎》、《地雷战》里出现的幽默,在《革命到底》里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闪闪的红星》中,几段经典的插曲所营造出来的诗意美,在《我的长征》中似乎又能重新体会。
  新时期以前,中国电影对领袖人物的直接描写鲜有涉及。作为党的宣传工具。本着电影“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相当的比例。作为特定年代的意识形态载体,大都呈现一种统而化之的单一模式。新时期以来,领袖人物走上银幕。在造就了大批中国所特有的特型演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伟人将帅的传记式回忆。《开国大典》《大决战》、《大转折》等成为新时期,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经典之作。从这个时期开始。主旋律的意识不断强化,主旋律的电影创作成为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影视现象。也这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主旋律电影开始遵循一条塑造大人物的高空飞行的轨迹。近年来。这类影片又出现了“降落”的趋势。将镜头重新瞄准了小人物。所以,笔者认为,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一次继承和回归而不是创新。
  
  富农子弟:人物选择上的最大亮点
  
  继承和回归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临摹或复制。以《革命到底》为例,细细品位,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
  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拍摄的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大多具有鲜明二元对立结构,这是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对人们思维的影响。而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载体,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可避免的承载、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在人物塑造上。正义、机智、勇敢一定紧密团结在一起,邪恶、愚蠢、懦弱则常常互为依伴。这种情况直到八十年代末才稍有改变,一些电影中也出现了国民党军官替战士背枪的镜头,而我军,不论是普通战士还是革命将领,基本演习传统,一律正面颂扬。“人可以被描绘成没有个人情感,只有英雄意识的人物形象”,“更像是一个典型的极端标志”。
  《革命到底》创新点不在于“以小博大”,而是在于对历史真实的反映。在这部电影中,主角既不是运筹帷幄的将领,也不是家境贫苦的战士。而是选取了一位出身富农,为了迎娶心仪的姑娘而参军的农村青年阿贵。他并不是一个极端标志,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逐步成长的人。其实,阿贵、秀龙、玉虎三个人革命道路的起点都很低。参军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娶阿山。看过电影的专家指出,这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不少人参加红军时也不曾想过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他们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了养活自己而拿起了武器。三位青年中,又以阿贵的革命起点最低。阿山在扩红会上说:“红军时咱们穷人的队伍。”阿贵是穷人吗?他家里有田地、有耕牛。“不过年也吃腊肉”,参军前“从小到大没这么饿过”,他不是穷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参军是自讨苦吃,他参加的也不是“自己的队伍”,而是“别人的队伍”。
  笔者认为,这正是影片创作人员最为大胆的创新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低起点的主角。才能反映出革命队伍、革命战争对人的巨大影响和改造作用。用主创人员的话来说。这是“以战争写人物,以人物成长写历史”。革命愿望并不强烈,革命动机并不伟大。创作者借助“爱情”这一人类永恒而时尚的元素为切入点,通过影片的讲述,逐步扩展出战友情、兄弟情、同志情。在革命到底的口号下。对爱情的追求渐渐淡漠,而革命的英雄情节、崇高理念渐渐滋生。于是,小爱转化为大爱。革命动机在战斗中正确树立,革命理想在战斗中坚定崇高。原本落后的小人物具备了大精神。完成了以小博大的一次精彩演绎。
  那么阿贵的这一转变过程是如何实现呢?影片在结构上安排了五次战斗场面和三次舍己救人。
  
  五次战斗:战火映证人物成长
  
  第一次战斗:不敢抬头。三人入伍后的第一仗,秀龙、玉虎虽然相互仇恨,但在战场上却非常勇敢。一个用机枪扫射,一个投掷手榴弹。相比之下。阿贵的表现则逊色许多,他虽然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但是也暴露了目标,自己也吓得把枪丢了。
  第二次战斗:“光荣负伤”。由于没有战斗经验,不知道该如何隐蔽,阿贵中弹。负伤是光荣的,阿贵也理所应当的享受光荣,胳膊受伤就上担架,因为“他说他走不动了”。如果说,第一次战斗表现了他“胆小懦弱”的一面。那第二次战斗则表现了他“养尊处优”的一面。当阿贵把卫生员看成阿山,从担架上爬了起来时。战友识破了他的计谋,头也不回的走了,剩下阿贵自己,不得不收拾好担架跟上队伍。这一段描写,使人感觉又好气又好笑。以负伤为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算计着少走路、少受累。他虽然穿上了军装,但却并不是一个敢于为革命牺牲的军人,而是一个劣根性十分严重的富农家庭的独生子。战斗没有使他坚强勇敢。反而进一步暴露了他的缺陷。当他的算盘落空后,受到了小小的惩罚,从一个躺着享福的伤员变成了一个肩伤未愈的搬运工。
  第三次战斗:表现勇敢。第三次战斗是一个很明显的转折点。队伍要组织突击队强行渡江。秀龙、玉虎主动报名。阿贵犹豫再三还是退出,其思想上的斗争可以从他那令人捧腹的话语中表现出来。战斗打响了,阿贵开始还是不敢抬头,可是看到秀龙落水,玉虎奋力 相救,两人又一同冲向敌人时,阿贵抬起了身,怒吼着向敌人开火。如果说,前两次战斗。阿贵还有所顾忌有所胆怯的话,此时的他,心里已经没有了关于婚姻的“小算盘”,他已经被秀龙、玉虎和其他战友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染,内心里男儿的血性被完全激发出来。他敢于抬头,敢于正视敌人。他具备了一名红军战士的基本素质——勇敢。这是影片中阿贵经历的第一场胜利,战斗中的忘我投入使他开始与自己的小农意识和种种劣根性诀别,革命的觉悟逐渐提高。
  第四次战斗:战斗英雄。这场战斗中,阿贵已经完全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他毅然报名参加了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机智而勇敢的炸掉了敌人的火力点,成为战斗英雄。战斗中已经看不到他的犹豫,他对参军的动机已经有了新的理解:不再是回家娶阿山,而是对胜利的追求。敌人的炮火已经不能使他畏惧。反而会唤醒他的斗志。
  第五次战斗:战斗指挥。到了最后一次战斗,阿贵已经成为一个具备丰富战斗经验的基层指挥员了。他的作用在于领导一批战士形成战斗合力。片中有一个镜头:即将发起渡江战役的一刻,一个小战士问阿贵:“营长,革命到底了,你就可以回家娶阿山了吧?”阿贵说:“革命还没到底呢。”一问一答,看似简单,实有深意。从说话者的身份来看,阿贵是在纠正小战士,革命没有到底。但我们回想一下阿贵参军时经常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而现在,那个小战士仿佛就是当年的阿贵。作为指挥员的阿贵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革命到底的实质。
  
  舍己救人:革命精神的三次传递与升华
  
  第一次发生在爬雪山的过程中。连长在出发前嘱咐阿责照顾受伤的秀龙。阿贵满口答应,玉虎马上说:“还有我”。这是一个小小的伏笔。我们来分析。任务交给阿贵,说明阿贵是起主要作用,而玉虎则是辅助。但是从故事的发展来看,玉虎承担起了主要职责。他先是主动背起了秀龙的东西。再次。他用言语激励秀龙:“装死啊?想让我们上去。你偷着跑回家娶阿山?告诉你,没门!是男人你就爬起来接着走。”后来又干脆背着秀龙一步一步爬。三人到达山顶时,奄奄一息的秀龙没有倒下,而玉虎却牺牲了。这是一次人物情节的错位,救人者牺牲了,被救者幸存下来,出乎意料。玉虎用舍己救人的举动彻底的化解了与秀龙之间的矛盾,诠释了革命友情。在山顶上,最后镜头拉开,一个三个人的全景。漫天飞雪覆盖着玉虎的遗体。阿贵仰天大哭,呼唤着战友的名字。这样的镜头表现的不仅仅是生者的悲凉,更是死者的悲壮。在玉虎舍己救人的过程中,主要人物是玉虎和秀龙,阿贵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全过程,玉虎对秀龙,从态度到行为上的彻底转变,给了阿贵深深的震撼。
  第二次发生在过草地时。阿贵为了捕鸟充饥,深陷沼泽。千钧一发之际,秀龙舍己救人,在这里,阿贵由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秀龙由被救者变成了救人者。相同的人物情节的错位再次出现,救人的秀龙最后牺牲了。故事的最后,同样是镜头拉开,阿贵呼唤着战友的名字。自队伍进入草地开始,秀龙就像兄长一般照顾阿贵。他提醒着阿贵节省粮食。主动把自己的粮食分给阿贵。危机关头,告诉阿贵要冷静求生。秀龙似乎在演绎着过雪山时玉虎的角色。他帮助阿贵,可以看作是对唯一一个同乡战友的珍惜。可是在深层意义上。这更是回报玉虎救命之恩的战友情在阿贵身上得到了实现。而阿贵呢,经历过一次死亡后,懂得了还有比吃饱饭更珍贵的生命价值,而当这份价值是以另一个战友的生命作为交换而重新获得的时候,悲痛、懊悔、怀念等一系列复杂的感情伴随着泪水和雨水更加沉重的撞击着阿贵的心灵。
  第三次发生在渡江战役中。为了拯救战友的生命,阿贵扑向了手榴弹,阿贵成了一名救人者,他以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了十几个战友的生命。这次牺牲没有人物情节的错位。于观众而言,经历了前两次错位之后,希望这次也能和前面一样。让阿贵生还,回乡娶亲。因为观众的心理已经从影片开始的三男争一女的好奇转变为唯一的幸存者能够回到故乡的美好愿望。然而,阿贵牺牲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错位。所以说,这次错位不是一个悬念迭起的过程,而是一个感染力和震撼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三次舍己救人的过程,是玉虎、秀龙、阿贵之间的角色不断转移、传递和继承的过程。前两次中,阿贵是受教育的对象,最后一次他已经用英雄的壮举成长为一名教育者。受教育者呢?只剩下观众。在角色转移、传递和继承的背后,更是革命觉悟和精神的传递,最终,由银幕内传递到银幕外。
  《革命到底》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承诺”。全片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理想和信念的问题。“什么才是革命到底?”这个问题从影片开始就提了出来,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其实纵览全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半部分片中人物用语言询问这个问题,后半部分又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观众呢,则是前半部分看喜剧,后半部分看悲剧。悲喜交加之间,和主人公一起体会“革命到底”理想和信念的真谛。其震撼和思考的空间都是巨大的。
其他文献
邹森  麦架坪村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馆(凉山州美术馆)的精准扶贫村。在精准扶贫实施之前,这里交通闭塞,无通信网,经济发展落后,海拔从1900米到3800米,集中聚居地3180米,温差大,村民赶集往返需3天时间,靠背水或积攒屋檐水生产生活,属典型的贫困村。未通公路时的麦架坪村。 邹森 摄  实施精准扶贫后,麦架坪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同村民一起找问题、
合影与群像似乎有区别,在我们的印象中,合影多以简单记录的纪念照为主,好像不算艺术创作。群像我们往往是带着创作的态度去拍摄,表现的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群体,不是随便一拍了。其实,也不尽然。合影作品用心稍稍前进一步,就可能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群像照片水平也参差不齐,想拍出一张佳作也不容易。合影群像的拍摄方法,简单地看分為摆拍、抓拍、摆中抓三大类。只要运用得当,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有获
[摘要]孙犁一生留下了若干小说批评文章,这是他文学世界的重要构成。他以现实土义理论精神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见地的探讨;在理论批评同时,他还开展了一定的实用批评工作——作家作品批评,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孙犁始终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表现出一种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和悲壮情怀,现实土义理论使他的小说批评显示出灼人的热力和咄咄逼人的光辉,但同时也遭遇了一种批评的尴尬。  [关键词]孙犁 现实主
玉带绕金秋 尚将军 摄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像。摄影中光线的判断与选择与色彩直接相关,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和控制画面色彩是摄影创作中极为重要的技巧。《玉带绕金秋》采用垂直视角,将光线的明暗关系和冷暖对比充分地体现出来;《风雪归途》在散射光下利用增加曝光量营造出简洁的高调效果;《大地密码》以线条及透视关系刻画出冬季梯田的独特地貌;《回归》将飞舞的鹤群及远景的风电设备涵盖在同一画面中,展现
平顶山 尧山 刘鲁豫 摄  4月28日上午,刘鲁豫摄影作品展《大相中原》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承办,集中展出了50幅摄影作品。  这次展览的内容涵盖了河南的“ 三山一河”,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营造出别具精彩的山川风物,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故事。体现河南山水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文化河南、厚重河南和历史河南。  Q:您创作这批摄影作品,初衷是什
与会领导嘉宾和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合影留念,将颁奖典礼推向高潮。 车万坤 摄  中国摄影艺术节是经中央批准创办、关注度持久、影响力广泛的摄影节,是促进中国摄影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具有引领创作、举贤荐优的重要作用,为当代最优秀的中国摄影家搭建了展示卓越才华的舞台。本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由中国文联、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河南省文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承办,以“战疫脱贫润初心 培
宽容度指的是照相机的感光元件能记录下来的环境中亮部与暗部的信息范围,尤其在光比大的场景里进行拍摄,往往会出现天空曝光正常而地面却是严重欠曝光;或者地面得到了正确曝光,而天空却又曝光过度。如果照相机的宽容度足够,那么就可以同时容纳亮部和暗部的所有信息,不会丢失记录的细节和层次。  在日出日落的某一段时间段光比会比较大,尤其是太阳已经升起或者还没有落下地平线的时候,限于不同照相机不同宽容度的原因,亮部
[摘要]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美国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过分强调视觉冲击效果,放弃了电影媒介的道德责任,通过歪曲历史事实,忽视战争理由和目的,以及泯灭人性的做法,仅仅追求展现杀戮的艺术和人类生命毁灭刹间的视觉美感,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关键词] 斯巴达300勇士 战争 艺术 电影    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公司2007年3月出品的战争动作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入夜 程应明摄/EOS-1DX MarkⅡ,35mm镜头,光圈F8,速度30秒  对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生命的礼赞,这是东方美学传统的主题。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不仅是极易识别的特征,而且具有不可言传的魅力。程应明用色彩、光影、明暗形成的情感基调与节奏,以东方的内向含蓄的方式反映出无限的精神包蕴,是作品成为深沉、热烈的精神载体。朝霞 程應明摄佳能EOS-1DX MarkⅡ,24-70mm镜头,
心理学上根据心理感觉,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棕)、冷色调(绿、青、蓝、紫)和中性色调(黑、灰、白)。暖色调给人亲密、温暖、柔和之感,冷色调给人距离、凉爽、通透之感。成分复杂的颜色要根据具体组成和外观来决定。色彩的冷暖感觉是我们在生活体验中由于联想而形成的。红、橙、黄、棕色往往使人联想到橘黄的火焰和太阳,因此有温暖的感觉,将其称为“暖色”;绿、蓝、紫色则往往使人联想到森林,天空和冰雪,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