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物种:我们是学霸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都是一种校园生物集中爆发的时候。
  “一个班40个孩子,39个被保送到重点一本,其中26人保送北大清华;一个以628分卷面分加20分加分的成绩考上重点一本。”这是2013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一条广为转播的新闻。这个班就是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1018班,被称为2013年“最牛学霸班”。
  他们平时与常人无异,和你一起装疯卖萌嬉笑怒骂,甚至偶尔刷刷微博打打DOTA,考试前傲娇地叫嚷自己没复习好、啥都不会,可是成绩出来总能亮瞎你的钛合金眼!这种腹黑的生物总是恐怖得令学渣们泪流满面,蹲在阴暗的角落里画图圈,深深感叹自己只有搬砖的命。可是在暗夜里,无数学渣用嘴狠狠拔开笔盖。在白纸上赫然写下几个字。发出心中积郁已久的怒吼:我——要——当——学——霸!
  历经种种周折,终于联系到并说服湖南师大附中高1018班的两位“学霸”,通过他们的描述,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非人生活”,看看这些校园新物种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学霸。
  你可以拿出一张表格,将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切割开来并且填充完整,然后用记号笔标记出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看着花花绿绿的计划表,你的满足感将是不言而喻的。
  你也可以打开“我要当学霸”的App,设定一段“启动学霸模式”的时间,让系统在这段时间内将你的手机锁屏。如果你手痒实在没忍住要用手机,系统便会在人人网上发布“求鄙视、求羞辱”的状态,让你接受同学们的批斗。
  再不然,你也可以跟随你心中的学霸,他学习时你学习,他休息时你休息,他一旦买新的资料书你赶紧跟进,他去上个厕所你也跟着去;借他的笔记,参考他的作业——只要他不认为你有跟踪狂的嫌疑。
  想要在牛人扎堆考神如潮的中国应试教育环境里“一骑绝尘”,谈何容易。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不同的学霸也有不同的Syle。有埋头苦读型的,有360°全能无死角的,还有学习玩乐两不误的。如果不幸草率地开启了别人的“学霸模式”,很容易走上歧途。很可能不仅没有赶上别人的成绩,还会让你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只有在黑夜中无力地掩面而泣:好累,感觉不会再爱
  有一种高中生活叫“奥林匹克”
  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很高,不惜同时安排两位班主任和多位竞赛教练。学生们的目标就是勇夺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国际金牌,让他们的名字被光荣地刻在学校的攀登杯上。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竞赛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是由他们自主完成的。
  湖南师大附中以优异的竞赛成绩闻名,宋思诚和沈力所在的理科实验班自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竞赛课程被安排在湖南师范大学,由大学老师授课,学校的竞赛教练更多地是起着管理和引导的作用。有些专门从事学科竞赛的教练,知识储备比较充足,可以为他们辅导。然而他们这一届的部分教练,本身的能力只能教授高中的知识,未达到为他们上课的层次。沈力的教练更是第一次带竞赛,经验不足,所以更多时候需要他们自己找学长沟通了解。
  拿沈力参加的生物竞赛来说,他有11本必须阅读的大学教材,但老师并不能为他们详细讲解。老师只讲出一个框架,最后这些教材还是需要自己去仔细阅读并且领会。他们甚至不知道看到的哪些东西会考,只能抓书本上讲的重点。
  沈力说:“市面上没有那么详尽的竞赛资料可以让你应付所有考试,我们需要参考多本资料,阅读大学教材,务必进行知识的归纳综合。”他对此颇有感受,“生物竞赛充分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让我能更好地独立自主学习。这种能力让我在从竞赛实验班转到高考实验班,赶上进度的过程中,走得相对顺利一些。生物竞赛带给我的,不仅是生物学的知识,更是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从事物最基础的东西入手来分析问题,而不是胡乱搜集信息凭感觉。”
  18班的班主任李艳尤其感到自豪,夸赞他们学习十分主动,都不需要她亲自盯着,对他们的考试也非常放心。
  宋思诚说,他们一般会在老师授课之前就完成自学,不太懂的话就在一起讨论,实在没讨论明白才会去请教老师——也许这正印证了孔子“不悱不发”的道理。
  奥林匹克竞赛的难度众所周知,但在“学霸”宋思诚眼里,大部分内容还是很容易懂的,无非就是大学的知识,跳不出化学中最重要的无机、有机、结构三大类。只是题目做起来确实会有难度,为一道题思考一两个小时很常见。题目做多了之后,会发现即使是竞赛题也不过那么几种题型而已。
  尤其是在后期,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在不断训练中熟练度提高后,知识网络完美地编织起来,就可以在脑海里任意穿梭、轻松运用了。
  热爱竞赛更热爱学科探索
  学霸们的可恨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总能拿到超高的分数,而是在考试前一天你明明就和他一起出去打了球!但是回到家呢?也许你正漫不经心地拿出课本,也许你还要在打开课本前更新一条人人状态,可是这时学霸已经做完一道解析几何了!
  宋思诚和沈力所在的实验班,从高一开始就把学习进度加足了马力,将课程压缩得很紧,遥遥领先于其他班。因为他们在高二上学期就要结束新课并进入第一轮复习,如此便可在高二下学期时全力冲刺竞赛,不再上常规课。
  但是他们也必须参加学校的月考,一旦月考来临,他们又得努力复习教材的内容,并且面临全年级的名次排名。这种学习的紧张程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竞赛考试集中在刚进高三时,所以高二时高强度的竞赛训练,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普通班的高三。周末、国庆之类的放假都会缩至一两天,寒暑假更是只有十天左右。即便是放假,也会有被排得满满当当的阅读与练习任务。
  竞赛说白了就是研究大学的知识,如果是化学和物理,还会有实验探究。在宋思诚看来,即使是再聪明的人竞赛也无捷径可走,方法无非就是“三很多”:看很多书,做很多题,写很多笔记。这样的额外收获就是,高中时已经学了很多大学的知识,进入大学后自然就会有一定的优势,使他们的“学霸特质”在大学阶段更加突出。   2013年5月,宋思诚前往北京参加了北大的大学预科班,在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加深了对大学的认识。他从教授的口中得知,大学生活比高三还要辛苦,而且北大群英荟萃,这让他感到了一些压力,在暑假期间就开始复习和预习大学知识:“那里有超级多的学霸啊,那才是真学霸!”
  宋思诚承认,竞赛这条路十分残酷,令他刻骨铭心。但与此同时,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会迅速地成长起来,这对以后的大学、人生都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热爱竞赛,不仅仅是为了进入清华北大,更是一种兴趣——对这个学科知识探索的快乐。当我们以这种心态去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幸福和满足,而不是累和苦,获得的成效也会好得多。”在他眼中,学习是一件顺水推舟、自然而然的事,享受其中的乐趣,自然就能找到最佳状态。
  沈力则同时经历了竞赛和高考的双重磨砺,有了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与思考:“生物竞赛之前的几个月我很紧张,全省只有30个名额,没拿到奖,两年的辛苦也就白费了。生物竞赛之后,我的心态更加成熟,在高考时,绝无这样的紧张了。”
  竞赛和高考都让他刻骨铭心,但相对来说,高考的记忆更加深刻。沈力认为,在时间上,备战高考比备战竞赛更长、更磨练人。
  “学霸”是会传染的
  在紧张而漫长的高中生涯中,你永远不会独行。大多数时候,老师和同学都会围绕在你的身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没有谁能成为孤胆英雄。
  在学霸班,教练们或许不会给予他们太多学习上的帮助,但精神上的鼓励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沈力高三时一次考试不理想,向他的化学老师诉苦,老师对他说:“不要看表面上有的人活得很潇洒,但其实暗地里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人这辈子就是要不断地拼!我们现在的社会舆论的确有问题,好像只有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一样,其实不然。像我们竞赛也是,你也可以感觉到好像没拿到金牌就什么都不一样了,好像金牌就是评判教练的依据。其实不是,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就不后悔了,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化学老师嘛,人虽然不高大魁梧,但整个就是个核反应堆——无时无刻不辐射出能量。”沈力讲了一个化学老师的小故事。以前有一个同学要高考了,还在看世界杯,英语老师说该同学不努力,化学老师就出来帮忙了,问英语老师:“高考年年有一次,世界杯四年才一次,你说先搞哪个?”
  除了那些深得民心的老师,在闻名全校的“学霸班”,更是潜伏着很多“极品”同学。
  在这个牛人扎堆的班里,还有一种比学霸更逆天的存在,名曰“学神”。宋思诚认为,如果自己姑且配得上“学霸”这个称号,那么另一位外号叫“勤奋哥”的同学,就只有“学神”这个词能形容他了。
  “勤奋哥”主攻数学,在高一进高二时的初赛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而高二进高三则被选入了国家集训队,最后保送清华。之所以他能让学霸们都甘拜下风,是因为他在稳稳保住自己在全校数学界霸主地位的同时,对玄幻小说的迷恋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学渣。
  据宋思诚描述,高一时从来没有看见“勤奋哥”在寝室搞过竞赛学习,只要他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他都在用手机看小说,包括上厕所的时候。“勤奋哥”的最高纪录是七天七夜看完三部小说。只是“执迷”的“勤奋哥”还没有到“不悟”的程度,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他从高二开始就不再看小说了。
  生物组的组长也是一个牛人。他曾是湖南衡阳市的中考状元,但是一有时间就出去旅游,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哪个地方有些什么景点,可以看什么景色,他如数家珍。除此之外,他还是生物学里的博物家,随便找个植物问他,多数他都认识。在音乐上,他也颇有造诣,擅长唱歌,拿过全国金奖。
  “最后的下场也很壮烈啊。”沈力感叹道,“最后他入选了生物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还有刚满16岁的数学小神童,尽管被班上同学视为“小朋友”,却强悍地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大。班上的团支书同时是年级组织部副部长,除了担任志愿者总队领导还混迹国学社,在信息学竞赛中获奖无数,选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清垡……
  这样的奇葩同学,在这个班里真是数不胜数。若是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恐怕你不逼自己成为一个“学霸”,你都不好意思继续存在下去。也难怪网友们会齐声感叹:
  “学霸是会传染的!”
  学习不是唯一的生存状态
  区别书呆子和学霸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书呆子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读书只是学霸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优质学霸,必须拥有平衡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在学霸班里,宋思诚率领着一支以化学组成员为主力的篮球队。这支球队在高二也就是他们竞赛学习最紧张的时期,竟出人意料地拿下了全年级的篮球联赛冠军!
  宋思诚说,这支球队其实都没有组织过训练,只会在组内安排的体育锻炼时间打打球,以娱乐为主。因为教练的支持,即使在学习最紧张期间,每周也会打三四次。高一暑假那段时间,尽管必须参加繁忙的竞赛训练,但他们几乎天天都“见缝插针”地打。利用课间休息的十几分钟练习投篮,甚至还会经常为了打球而“早退”。
  “因为这个老是被教练抓到,不过我们也会编各种理由,比如说这是体育委员安排的体育锻炼时间之类的。”宋思诚说,“当一天的竞赛学习结束,很闷的时候,到外面打一场球是很舒服的。”
  宋思诚十分关注NBA,最喜欢的球队是迈阿密热火。2013年热火队勇夺总决赛冠军自然让他兴奋不已:“那几场球看得我热血沸腾啊!”与此同时,学霸的严谨气质也展露无疑:“其实第6场44秒的时候,雷阿伦的三分球踩线了,但裁判没吹。而且他们内线太弱,纯靠外线发挥。”他还特别喜欢科比和安东尼的跳投,觉得他们“动作美如画”。而当谈到对詹姆斯的态度时,宋思诚的回答直率而个性:“无感吧,动作太丑了!”
  沈力也热爱篮球,平时的体育课和周六晚上他一般都不会缺席:“我是注重突破和定点投篮的小前锋打法,参加体育运动是我们舒缓紧张情绪的好方法。”他说,班上同学的身体素质大部分都很好,这也是他们完成高强度学习的坚实基础。   除了体育,沈力从八岁就学习二胡,直到高二也会在中午抽时间练一练。他说:“音乐的确可以让你忘却很多烦恼,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舒缓过来。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当然了,也有保送清华的数学、物理国家集训队的同学,唱歌跑调特别厉害的……”
  获得保送机会后,学霸们的假期就会特别的长。保送北大后,宋思诚的假期实际上从去年12月就开始了。不过,他们也不会荒废掉这段时间,学习英语,自学高数,学驾照,帮助老师阅卷,甚至给高一的学弟学妹上竞赛课。
  说到这里,学霸的形象不再那么死板,更像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热血小青年。恰如他们所言:“学习是我最大的武器,但学习不是我唯一的武器。”
  ·面对面·
  “学霸”只是一个词话
  沈=沈力 课=《课堂内外》高中版
  课:你怎么理解“学霸”这个词?
  沈:这是很有趣的一个词——“霸”是带有野蛮的性质的,但是作为学习相对努力的同学来说,一般都是有点“书生气”的。“霸”字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野蛮”,而另一个理解就是统治一切,很牛!
  课:你怎么看待你们被媒体称为“最牛学霸班”?
  沈:媒体所说的“学霸班”应该就是最原始的含义,就是说我们成绩很好!像我们班上每次都年级第一的同学,平日里十分低调谦虚,其他很多同学都是只闻其名而不曾见其人。我们附中也从来不标榜某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从不让他做什么全校的讲话。学校的表彰也是根据综合素质来评定的,这是我们附中很好的一点。
  课:在你眼中,你们班谁最称得上是“学霸”?
  沈:我并不觉得哪个一定就是“学霸”。既然我觉得自己可以是“学霸”,那这个称号就给我好了。高二生物学全国联赛前一个月,面对联赛我很紧张。中午、晚上,赶去食堂吃个饭,马上就往培训室赶,早上六点半醒来,搞到晚上十一点半,中午不睡觉,就在课桌上趴一会儿。这一个月里休息时间很少,偶尔出培训室看看学校风景,基本就是看书、考试、做题。
  课:学霸们怎么玩?
  沈:星期天经常有同学喜欢打打DOTA,下下军棋,周六晚上因为不上晚自习,有同学也喜欢去看电影,但我不去。我一般就在外面走一走,打打球,就回来自习了。
  竞赛实验班很多人拿了奖,高三上学期就保送了。我想要冲一下北大,就继续高考。他们保送生有的过得很有意义,学太极、学英语、看高数、给低年级上课,也有小部分很安逸,打游戏、打篮球、打网球、出去旅游。我一点也不羡慕,我觉得高三就是高三,既然自己想要参加高考冲一下北大,那就还是做个高考实验班的学生,每天上课考试做作业,虽然心里累,但是收获也会很大。我其实是比较热爱学习的,从这个意义上,我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课:“学霸始祖”清华大学的马冬晗自认为有强迫症,也许正是适度的强迫症让她有了超强的自控能力。请问你认为强迫症是成为。学霸”的一个条件吗?
  沈:我有强迫症,我的同学有些也有,但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并不存在强迫症。强迫症与成绩的好坏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学习习惯问题。
  “学霸”的确会在一些不适合学习的地方和时间学习,这其实并不是他们有所谓的强迫症,而是他们把学习当成了习惯。我在高考前,哪怕是休息时间,也经常会自动想到是否搞一下学习,有时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去学习。
  很多习惯很好的同学,学习效率很高,能在常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其余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或者是休息调整。
  我和我的很多同学生活都是很有规律的,晚上不会超过十二点,中午小睡一下,一日三餐均衡饮食注意搭配。务必有至少半个小时锻炼的时间,可以跑跑步、散散步,不要太剧烈,以免影响晚自习和自己的睡眠。
  白天上课时间主要交给老师,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能够理解可以不听,但是还是要按进度安排这一科的学习。每天自己要制定计划,计划务必完成,一天结束要总结一天所干的事并制定第二天的计划,一个星期结束务必重新看看这一个星期干的事。
  周末有空余时间,最好是看看这个星期做的作业,有错题要分析并登记。有新的知识要登记在笔记本上,不懂的东西打记号等着问同学或老师。
  学霸们的“私人生活”
  附中三年,云麓楼珍藏着纯真,科学楼珍藏着理想,广益楼珍藏着执著,田径场珍藏着热血,而寝室珍藏着温暖。
  把人作为元素的集合很多,部队有军师旅团营,单位有部厅局科所。部队情感毕竟太过深沉,单位又难免有尔虞我诈——所以家是永远的温馨的港湾,而对于离家甚远的我们,寝室就是最终珍藏温暖的地方了。
  331A的那一年,注定难忘。忘不了的卧谈会,忘不了的寝歌《如果当时》《花花公子》……
  一、骂文科
  住一起的六个人,其实申哥和阿哲老早就碰到了。他们两个江声的同学,一来就把江声风格带进来了。每天晚上就听他们讲江声故事——就像小说一样,各种人物轮番登场,什么谭地雷,什么旺Boss狂刷百面化学,什么文鳖(湘潭喜欢喊人叫某鳖)、登鳖。
  后来江声有申哥的同学来长沙参加竞赛,申哥提到了某个人的名字我都还能对应出这个人的故事。
  当然他们两个谈最多的还是学术以及在物理竞赛组的事情——他们两个都是物理组的。申哥自然是很强的,是物理组领军式的人物——阿哲很早就告诉我,申哥可是湘潭物理数学第一、化学第二……难道当时学校就不打算留他吗?我问了这样的问题,但申哥却说:“我们副校长要我走啊!”我听了有些纳闷,也没有追问。
  他们谈论数学哪道题目怎么怎么样,谈论物理哪个题目怎么样……然后每次谈了数学物理,就又要大骂一下文科——阿哲喜欢干这事,申哥还好。
  “数学万岁,物理万岁。文科就是假!”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二、神奇的事   但他们的确很神,做梦都可以在算东西。申哥有说梦话的习惯,一天晚上甚至突然听到他大喊:“十个?!”搞得我也迷迷糊糊醒未了一下。申哥说,有的题目,他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能算完。阿哲也说,有时早上醒来,眼前浮现的就是一大串数字。
  我这种呆在生物组整天画程式画图示的人,只能羡慕了。
  阿哲其实还是很全能的,天天回寝室就是打散打,腿踢得老高。还喜欢打太极、吹葫芦丝。而且他的音准很好,听到一个曲子总能把谱子唱出来。甚至我用湘乡话讲一句“我一个耳刮子把你撇到墙上粘住”,都被他用葫芦丝吹出曲调来了——他妈妈那边有湘乡人,他也会说湘乡话,甚至会唱湘乡单身歌。
  他也有烦恼,他觉得他太浮躁,在寝室还找我谈过心……但他的确很执著,很努力。太关注手头的学术,生活却不怎么打理,虽然自己当卫生委员,却还真不怎么讲卫生……其实申哥也不太讲卫生,他那袜子威力真大!下铺拿出来,我睡上铺一下就被熏到了。
  申哥喜欢魔方,三四五六阶玩得风生水起。阿哲喜欢魔术,我的生日、很多人的生日,都有他的魔术助兴,只是后来没时间玩了。
  三、“宋”恋爱了
  寝室里宋是在军训认识的,很帅,字写得很好,阿哲拜其为“宋教”。宋喜欢唱歌,寝室里一开始天天就听见他在唱《花花公子》:
  “从今天起,做你的花花公子……”
  “花花”两个字他还唱得很夸张。唱久了,我们居然都会了。于是,定为寝室室歌。
  宋一开始喜欢讲冷笑话,什么苹果等梨子,就成了“等离子”。
  宋是化学组的,班上的学习委员。不像阿哲那么执著于学术,甚至一开始有点三心二意,很早就被我们知道喜欢班上一个女生了。寝室里这种事情是最常谈论的。寝室谈话一般格调不高,十有八九是段子。喜欢一个女生这种事,室友绝对最先知道,你也不要瞒。
  然后就是宋的执著和脾气了。申哥天天睡觉前给他献计献策,最后发现可能会出事,李老师都介入调查了。申哥也不说了。
  宋还是看得开,有什么经历就和我们分享。一开始是我负责调座位,他就抱怨我怎么没把他心仪的女生和他调到一起。我说人家自愿提出来要和化学好的朱哥坐一块。然后他就不满意了,看样子,他觉得自己化学也不比朱哥差。
  后来经常听见他给家里打电话,开头一句就是“云(我)考了第一啊……”宋是常德的。
  然后他也会和我们讲,那个女生在几楼问了他好久的题目(化学)……讲的时候带有一点夸耀的意味。我们也不嫉妒,一是宋的确帅,化学又好;二来我们也没时间……
  后来还是有点悲,主要是班主任李老师和教练海哥好像介入了这事。宋告诉我们,海哥给他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李老师也来我们寝室交代对宋的工作。管了,说明宋和那女生都还是很受老师看重的。
  四、爱情吐槽
  王启昊其实透露过他的情感经历。他和阿哲比较像,女朋友都是初中同学。阿哲那个我见过,一次他玩相机,我在旁边看了一眼,就发现照片里他旁边站了个女生。
  昊总那时候比较懒散,连寝室赵老师都说他学习是真不费力。喜欢看《斗罗大陆》,取了里面一个“浩天斗罗”的名字,就管吴总叫“吴天斗罗”了。
  昊总的确也帅气,只是有点太懒散了。甚至一次阿哲都找到我,要我和他卧谈做做工作。然后阿哲和申哥聊江声往事,我就顺便做一下吴总的工作。当然,没有什么成果。
  昊总和阿哲都是在卧谈会的时候摊的牌,陈述了自己的感情历程。
  那是在高一寒假补课的最后一天,我们都觉得再不开卧谈会就没机会了,于是谈了个彻底,情感经历是,必定要谈的。
  阿哲说,他结识她是因为问数学题目。初中时后来被安排坐对角线(教室里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还大为光火。后来阿哲回去,还和我们说,他见了她一面。
  昊总经历比较奇幻,结识她好像跟吃零食有关。一次放了假回来上课,昊总一来就和我们说:“猜猜我是和谁一起过来的!”这种问题那叫一个显然!
  宋不得不坦白,自己是在军训的时候看到了她。他说:“当时心里就像小兔子在跳了。”因为他当学习委员能看到每个同学的电话,当即就留下了她的手机号码。
  我们聊得很投入,只有涂绪山一个人默默用手机看小说——他可能对什么情感经历都没有兴趣,他所在乎的更多是手机里的小说。
  五、勤奋哥
  刚来寝室,每天就看到涂绪山用手机在那里看小说,不停地用大拇指点啊点,等我们都睡了觉他还在看,早上老早起来又看,去食堂吃饭边走还边用手机继续看……他那伸直了手臂两眼直瞪手机大拇指不停按键的姿势,最后定格了一个名号——勤奋哥!
  勤奋哥人十分消瘦,甚至手臂上的血管都淋漓可见,每天在食堂也不吃几口饭。
  班主任李老师找他做工作,甚至有一天晚上我都对他发了脾气,硬是把他手机抢了过来。我当时是太冲动了,周维安都劝我。但勤奋哥没有和我争执,而是一个人在厕所里呆了好久——这让我有点心酸。
  他说话不利索,总是咬舌头,弄得很多人模仿。平时沉默寡言,有点喜欢胡说,像个小朋友似的。人很瘦,却天天嚷嚷着要吃班上长得胖的同学。隔壁周越比较胖,于是勤奋哥就天天喊:“邹越(咬舌头所以说不出“周”字)!我要吃了你!”凡是他觉得有点胖的,一见面就说要吃——最后我无奈了,只好说:“我认识你们数学组的,都是些吃人的人!”
  数学组的,的确都比较瘦,相当瘦,似乎越瘦成绩越好一样。勤奋哥的确有天才,传说是组合数学的大神。
  六、冲食堂
  寝室集体活动是少不了的,打篮球肯定少不了,显得帅嘛。尤其像昊总、宋、阿哲。最主要的,还是唱歌和冲食堂。
  冲食堂是高中做过的最热血的事情。早上起来,很煎熬的还要去做操。做完早操,二话不说,往食堂猛冲去唆粉。跑慢了,就要排长队了,所以务必做完操就赶快跑。   从田径场到操场先要爬台阶,然后五十米冲刺。现在短跑练得不错,估计就得益于此。申哥和阿哲都是这方面的好手。我一开始还是太慢了。
  早上和室友一起在食堂冲刺过后吃粉,是件惬意的事。
  中午去食堂更是务必一冲,晚了就完了!拿出荆轲刺秦王十步一杀的霸气,火速下了云麓楼,去食堂还得快跑几步超几个人。不光我、申哥、阿哲很快,谢旺多也奇快,冲得食堂阿姨都胆战了……
  后来我发现我跑得再快也没用,反正吃饭很慢。
  估计是看见了我们吃食堂的辛苦,每到周末,不管寝室里谁的家长来,都务必把整个寝室的人拖出去一起大吃好吃一顿。尤其记得申哥和我都喜欢吃水煮鱼,鱼基本上是我们两个消灭的。但涂绪山不和我们出去吃,他去“樱桃小丸子”。七、唱歌
  一回寝就唱歌,这免不了。不管你手头做什么事情,不管你是在写作业、看小说、玩手机、洗衣服还是在洗澡,一听见寝室有人唱,立马就得应和起来。唱得多了,甚至发展到我刚唱一句,申哥立马就说:“我刚好也想唱这句!”
  我和阿哲都喜欢许嵩,申哥也喜欢唱许嵩,于是许嵩的歌是唱得最多的。尤其《如果当时》,好听,就定为寝歌了。去长沙市救助站看望儿童,要表演一个节目,我们331A果断肩并肩地唱《如果当时》。
  “红雨瓢泼泛起了回忆怎么潜……”唱着唱着,突然间,大家都要走了。先走的是宋,家长过来陪读了。然后是阿哲,家长叫出去了。
  寝室桌子就空了两张,刚好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而我正好是从左到右第三张。于是申哥提醒我:
  “铎哥要坚守阵地啊!”我说我不会搬的。
  暑假过得很充实,全天竞赛,生活由自己安排,不用早操,也不用冲食堂。回寝室常常这样想,生活一直这样,该多好啊。
  晚上回来,看见寝室点点的灯火,以及头顶一盏路灯,心里总要激起莫名的感动。
  八、最后的故事
  一次下午放学回来洗澡,刚好申哥也来洗澡。我们俩边洗澡边聊。申哥又谈起了江声往事,这时候阿哲已经走了,只有我肯听了。
  他说了他离开江声的情景。他说,中考前两天,上午和他妈妈收拾东西预备从学校离开,学校副校长在他临走时说,师大附中是个更有利于他发展的地方,希望他能去深造。
  这样的校长真是开明,像我们老家,初三抢学生是很厉害的。
  一听说申哥要离开湘潭了,当时申哥的教室就轰动了。班上同学都站在教室外走廊上送别他。那天下着小雨,他打着伞和他妈妈一起走向了江声校门。
  “我看到同学都来送我,心里已经有点……”当时洗澡,我没看申哥的脸。
  “然后到了校门口,有一个认识的、不是同一个班的同学,看见了我。他说了一句‘申沟鳖,你是我们江声的骄傲’,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他们喜欢叫某人某鳖,“申沟鳖”是对申哥的叫法。申哥这样说,我心里也湿润了。
  这似乎是我和申哥在寝室说的最后的故事。
  过了几天,我也离开了寝室,再过了几个月吴总也离开了。高二上学期,申哥也走了。只留下了勤奋哥,当然换了个寝室。勤奋哥坚持到了高三,顺利保送了清华数院。勤奋哥说,清华那里的食堂和寝室比北大更好。
  九、怀念
  高二没怎么碰到申哥,尽管一起在十八班。再次遇见是在高三了,我和他一起来到了十九班备战高考。
  拍毕业照,拍完十九班,我和申哥都留了下来,拍了十八班的毕业照。申哥站我旁边。
  高考最后二十天,我和申哥基本上就挨着坐了。申哥见了说:“我和铎沟从同寝到同桌啊……”
  那几天还和他一起哼过许嵩。寝室的味道,还是记忆犹新。
  回头又走了一会从云麓楼通向寝室的路。头顶依然是那盏路灯,眼前也还是寝室的点点灯火。
  心里,也还是那股莫名的感动。注:宋思诚为湖南师大附中高1018班应届毕业生,获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被保送北京大学。沈力是湖南师大附中高1018班唯一参加今年高考的同学,曾获生物竞赛湖南省一等奖,他的高考成绩为628分,加20分,被复旦大学录取。
其他文献
本片根据1981年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骗术高手欧文·罗森菲尔德(克里斯蒂安·贝尔饰)被联邦探员里奇·狄茂森(布莱德利·库珀)逮捕,作为重获自由的交换条件,他需要帮助FBI做一次卧底,潜入国会议员中调查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的英雄兼市长卡米·波利托(杰瑞米·雷纳饰)的受贿案。  本片可谓全明星阵容,除了上述演员以外,好莱坞甜心艾米·亚当斯饰演贝尔的搭档兼情人,新科影后詹妮弗·劳伦斯则饰演贝尔的正牌妻子。 
在圣诞节的休整之后,我再次出发去了芝加哥、布鲁塞尔、基加利,最终到了恩德培。从恩德培出发,又驱车前往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在坎帕拉度过了几个晚上之后,我随姨妈Sherry和她的好朋友Tonino,花费了七个小时再次到达了阿鲁亚。  阿鲁亚位于西尼罗河流域。一路上,我不住向窗外望去,注视着窗外的景色。这一段的旅途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难忘的:第一次从机场出发穿越一个国家,也是第一次看见一个新奇的地方。整个
监狱餐厅吃饭不是主要的  ——美国一家名叫“智谋者”的网站,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在监狱餐厅吃饭是什么感觉》的报道,介绍“监狱餐厅”:“熏苹果配蓝纹奶酪慕斯、浇汁羊排,服务生都有犯罪纪录,欢迎来到罪犯厨师的世界。”  此举对犯人虽是好事,但这毕竟不是普通的就餐。首先,就餐者必须提供带照片的证件,在入口处接受检查,  “出入就像机场安检—样”。就餐者可能需要录指纹,甚至接受脱衣检查(如果有必要)。但是
  
当你还在为了得到某个明星的签名照而辗转反侧的时候,好多大牌已经任由他“摆布”,让欢笑就不能皱眉,让低头就不能昂首。  “90后”大学生张航,用镜头把握明星的喜怒哀乐,小小的镜头里蕴含着无穷大的世界。  生活远比《杜拉拉升职记》更现实  第一次对摄影产生信心源自2011年。当时,张航一部名为《Dawn》的作品入选了第十一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Dawn的中文含义是黎明,寓意为“新的开端”,冥冥中,张
第67届金球奖上,《阿凡达》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影片奖,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金球奖只是个开胃菜,卡梅隆此时剑指的是2月底的2010年奥斯卡奖。  自去年末上影以来,这部历时两年耗资5亿美元的影片在全球可谓风卷残云,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阿凡达》热,让同档期国产大片成了“杯具”。  这种全球观众争看一部影片的盛况,还是在12年前《泰坦尼克号》放映时出现过,当时创造了18亿美元的电影史上
“男闺蜜”三个字,恐怕是2013年娱乐圈最热的一个词。纵观娱乐圈,男闺蜜的存在可谓遍地开花,这年头,哪位女星没个男闺蜜,真不好意思出场了!光看看赵薇与黄晓明,感情至深,就足够羡煞旁人;再不说蔡康永、何炅,个个都是娱乐圈好闺蜜,拔刀相助样样在行。田朴瑁的—篇《我的男闺密——你不知道的陈可辛》,又为网友们增添了不少的谈资。但话说回来,这男闺蜜究竟是好或坏,众说纷纭。田朴瑁的文一火,有点赞的也有专程来骂
Lucky Blue Smith,年方16的男模,身高1米89,顶着一头标志洼的银发。只要是他出现的地方,哪怕是奢侈品牌的时装周秀场都能随时被女粉丝们攻陷。  伦敦男装周前,Lucky的飞机降落在伦敦栅场时,机场里已经等候了60个接机女粉丝。在阿姆斯特丹的酒店里,20个粉丝蹲守,不见到Luck誓不罢休。  巴黎Sacai的秀场外,粉丝们围堵在门口,有些女粉丝嚎啕大哭,最后还是警察出面驱散的,把—群
前几天见了一个朋友,聊起了西藏,他说:“我特别想去趟西藏。我在现世江湖混得特别累,相信去了西藏,一定能得到—种超脱。”我大笑道:“哥们儿,别去了。没用!”  很多人喜欢把旅行当作救命稻草,可谁知“救命稻草”这个词本身就是个谬论。传说它的出处有二:一是说一个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觉得是抓到了陆地,就靠意志游到岸边活了下来;二是说那个人靠着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终等到他人的营救。不论哪个,时间长
一、美國式的生活味道  去年9月,莱蒙曼哈顿预备学校招收了27名中國学生(占该校高中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和10名来自其他國家的学生。据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透露,2012年,共有638名持有签证的中國学生在纽约市读高中,多于5年前的114名。  在这些中國留学生和其家长看来,他们的花费完全是值得的。相比于在中國读完高中然后申请美國的大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