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道不完的养生经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z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我们听说过,改编的电视剧很多人也都看过,其实《红楼梦》里面有很多的养生常识,如捶背、喝茶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八种代表性养生方法。
  感冒采用饥饿疗法
   《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
   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不过量饮茶
   妙玉曾说过,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不仅茶要小口地喝,《红楼梦》里,每个人喜欢的茶都不同。贾母吃完油腻的食物后,就不喝六安茶;宝玉吃了面,要喝“女儿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大量饮茶会造成体内鞣酸过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其实是普洱茶的一种,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最好喝红茶。下午2点以后,最晚4点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学会捶背
   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
   背上有三条重要的经络,沿着脊柱的是督脉,是人体的阳中之阳,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是膀胱经,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3点到5点,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寿从乐中来
   贾母去世时83岁,刘姥姥85岁依然健在。两人虽然一富一贫,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但都是高寿,她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贾母的最大长寿秘诀是重视享受天伦之乐,喜欢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爱热闹,不孤独。刘姥姥多动,生性乐观、幽默,受了戏弄也不生气,有一颗平常心,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饭”,是她长寿的关键。现代人要多学学贾母和刘姥姥的“寿从乐中来”。
   许多疾病,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和心情有很大关系。现代人最缺乏亲情,子女一般和老人分开住,导致老人很孤独。对此,老人首先自己要想开点,儿女也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老人还要多动,扫地也能延年益寿。
    长寿包
   豆腐皮包子也叫“长寿包”,是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长期作为贡品,给皇上吃。所以《红楼梦》第8回里,有了宝玉自己舍不得吃,却要留给晴雯的场景。
   其中,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豆腐皮,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有延缓衰老、美容的作用。对于“三高”患者来说,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酷夏不贪凉
   “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即使再热,也不能光着上身睡觉,至少要穿个肚兜,保护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凉的地方,比如石凳子上,否则会睡出病来;三伏天也不要吃冰,顶多是将茶壶浸在井水里,有点凉意就行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太凉的食物刺激黏膜,会导致咽炎;颈部,着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腹部,会引发很多妇科疾病;胃部,造成胃胀、腹泻;肩部和膝部,着凉易伤害关节。不少人喜欢夏天铺凉席,其实凉席最好只在三伏天铺,入伏前和出了伏,就不要再铺了。
    春天勤梳头
   《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梳头、篦头。古代养生讲究“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发常梳”是其养生秘诀之一。
   头顶正中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叫做百会穴。梳头的作用就是按摩这一穴位,不仅能保养头发,让头发更有光泽、少脱发,还能有助睡眠。梳头时,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或向后梳。现代人时间都比较紧张,所以每次梳10~20下就够了。实在没时间,可以五指张开,稍微用力,从前向后拢过头发,也可起到按摩头皮的功效。
    火腿炖肘子敬老
   《红楼梦》第16回,贾琏和凤姐请乳母赵嬷嬷吃饭,凤姐怕老人牙口不好,特意让人拿了一碗从早晨就开始炖得烂烂的火腿炖肘子给她吃。
   吃肘子有养筋骨的作用,肘子炖得特别烂,里面的饱和脂肪酸会部分变成不饱和脂肪酸,好消化,适合老人吃。此外,老人吃东西,最重要在以下几个字:烂,因为他们牙口、咀嚼、消化都不好,烂的更有利吸收;杂,一天要吃多种食物,包子、饺子,馅以肉、鸡蛋、蘑菇、白菜、豆腐制作都是很好的选择,调料最好有醋、蒜和姜;新鲜,老人要少吃冷冻食品和剩菜剩饭;淡,60岁以上、血压高的老人每天吃盐不能超过3克,肥胖和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每天吃油不能超过20克。
   一部《红楼梦》,有学不完的养生经。这8种有代表性的养生方法,体现的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现代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像他们一样,让自己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更健康。
  ——摘编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汉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我始终认为汉学的出现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大运动,一股大潮流。16~17世纪,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传统正式“见面”,开始接触、碰撞,也开始了它们融合、交流的过程。从那时起,就产生了这股非常大的潮流,或者说是这场大的运动,直至今日,这股潮流也没有完全结束。  在这股大潮中,西方产生了汉学,中国产生了西学。所谓汉学,就是国际上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文字等方
期刊
文史以来既成的诗与论解在此暂时性地抛开一边,从而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拉到远古先民甚至更为远古的原始人说起。这样来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对诗的起源与发展进入更为理性的探幽。在原始时期的人,就是指人类还没有形成所谓社会关系的时期,即没有产生具体的交流语言、生产工具、物质财富。这时期的人如自然万物一样在生长、繁衍与发展,与所有的动植物一样只是生存在自然界中。无论何种有生命的物体,都有从出生就开始形成各
期刊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由北京、天津几经辗转颠沛至长沙,最后到昆明,联合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荟萃了当时中国最可称道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极端困难的情
期刊
一   400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公公正在乱搞的时候。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了官袍,整齐叠好。这是绣着精致白鹇鸟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员。   外面有人喊:胡老,你怎么还不出来?我们等着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语:再见了,官场!对于你,我早已厌倦。   我要回到家乡,用剩余的岁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编一部最全的唐诗,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
期刊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杜甫的《绝句》。但是现在看到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两只黄鹂鸣翠柳”和“两个黄鹂鸣翠柳”,哪个是正宗的,为什么?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因此在用字上必须严格依照格律,而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平,指平声字,主要包括现
期刊
在湘楚大地的农村,有的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而有趣的风俗,即整个婚事都离不开鸡蛋,真可谓是无蛋不成婚。  在湘东地区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汤汤的素油面条,则表示女方对媒人冷淡,若女方给媒人吃的是鸡蛋挂面,则证明这门亲事有谈的希望。当地乡民把这蛋叫做“说亲蛋”。   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说亲蛋”,男方又得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当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
期刊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虽然中药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
期刊
黄帝,是华夏民族实现第一次文明腾跃的首领。在这之前,中国大地还处于混沌洪荒之中。因此,后代就把各项文明的开创之功都与他联系在一起,贴附在他身上,并把他看成是真正的始祖。这并不是说,华夏文明由他开始,而只是说,决定华夏文明之成为华夏文明的那个关键历史阶段,以他为代表。  黄帝出生在哪里?肯定不是巴比伦,而是在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哪一段?这就不是很重要了,因为他的部落一直在战争中迁徙,所谓“迁徙往来无
期刊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送给自己,共勉。   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
期刊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我最愿意交往的朋友,还是猪八戒。   我个人觉得,我和猪八戒交往,起码是酒肉朋友。唐僧,他平时神情太严肃了,太正经了,嘴里常常念叨的是“阿弥陀佛” ,他一门心思去取经,与酒色无缘。如与他交往,没话可说,挺尴尬的,但我敬重他的人品。他执着取经事业,他上善若水。   八戒的大师兄孙悟空,机灵调皮,性子比较急,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功劳第一,但他不近酒色,让我常常怀疑这个人是否真实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