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听力策略研究现状述评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听力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进行听力理解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所运用的特定的技巧和策略。[1] 听力策略是建立在外语学习策略基础上的,很多学者都将其归为外语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Cohen认为,外语学习策略是二语学习者为了提高语言学习或语言运用效果而有意识地选择的步骤或行为。[2]但是,由于听力是以耳朵听为方式来接收信息输入的语言学习,它具有独特性,因而听力策略也有独特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外听力策略的分类、听力策略训练模式以及听力策略的研究方法,来获得感悟和启示。
  二、国外听力策略的分类
  听力策略作为外语学习策略的一个分领域,其类别体系与语言学界对于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基本一致。下面是国外学者对听力策略的五种分类。
  1. O’Malley
其他文献
约翰·福尔斯是2O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上具有创新意义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因其实验性的叙事手法也被称为“元小说”的典范之作,赢得了极高的评论。文章拟从
<正>阅读教学专家Neil J.Anderson在他编写的《积极英语阅读教程》一书中对"预测"是这样解释的:Good readers make predictions before they read.They use what they know a
文章以我国哈萨克族作家、文学翻译家哈依夏.塔巴热克所翻译的哈萨克斯坦当代著名诗人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的诗集《远飞的大雁》为研究对象来认识与了解哈萨克诗人穆哈哈里.
我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送别诗中涉及到别离的意象很多,文章选择其中“柳”这一意象,试分析其与古代送别的内在联系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各地18套试题异彩纷呈。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除了原有的仿写、压缩、句式变换、提取关键词、拟写广告语、解读漫画等题型外,我们又看到了
世人或以为陶渊明耿介孤狷,不与俗世中人来往,但仔细检视其作品发现他交往相当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缁衣,无不有其友人;不论政见相反,不管出处相异,都可以成为深交,甚至不在同一
数学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和大脑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将 “冰冷” 的数学和谐融入 “火热” 的生活, 彰显数学教育教学价值.
经过几年的努力,拙著《诚恒斋诗草》及附录《诚恒斋酬唱集》即将问世了。已届古稀,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旧体诗集,欣慰之情,不言而喻。我从小喜爱文学,与旧体诗词结缘颇早,但学习旧体
当我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时,泪水便随着记忆闸门的打开而悄悄滑落。我是在姑姑的呵护下长大的。在我的
学习方法具有个性化特征,照搬别人表面上的做法很难成功。但是,学习毕竟是一门科学,它具有共通普适的规律性。任何个性化的方法“诀窍”,都是建立在共通规律基础上的。只有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