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冷战后海湾形势特点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后海湾形势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美国主导海湾地区事务。当前乃至21世纪前10年内美国主导海湾事务这一状况将不会改变。(二)美国欲全面控制海湾局势。美国计划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对伊朗采取遏制措施以达到全面控制海湾的目的。(三)美国在海湾面临着诸方面的挑战:一是世界几大国在伊拉克问题、地区安全安排等问题上的海湾政策对美形成一定的制约。二是伊拉克、伊朗等地区大国对美国的压力。三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美国在海湾的挑战。(四)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海湾形势的未来。
其他文献
<正>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筹委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山西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大学、江苏行政学院、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杭州电子学院、杭州师范学院、铁道部党校等20多所高
<正>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21篇论文和一个国际形势研究报告。在为期四天半的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专题——科索沃问题及其影响、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的走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展开了广泛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值此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特写此学习心得。江主席去年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江主席“七·一”讲话的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各项工作,包括国际战略领域的工作,都处于指导地位。
2002年4月8~22日,江泽民主席应邀对德国、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和伊朗等欧非亚五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取得重大成果,引起了世界舆论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5月14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西亚非洲所以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会聚北京大学,就江泽民主席此次重要访问与当前国际形势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者一致认为,江泽民主席的这次访问,充分展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特色。意义十分重大。专家们还就中国与五国的双边关系、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江主席这次出访,是在“9·11”事件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最高领导人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可以说,无论是西欧发达国家,还是亚非发展中国家以及伊斯兰世界,都十分重视我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地位,愿同我国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
江主席访问德国的时候指出,中国十分重视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刚才顾俊礼老师已经全面地评估了中德关系的新发展,那么接下来我想主要谈一谈德国统一以后的大国作用问题。
江主席的访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成果。现在国际上围绕着“国际新秩序”展开斗争,到底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单极化还是多极化呢?这个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表现。
应联邦德国总统劳的邀请,今年4月8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德国是江主席对欧亚非五国访问的第一站,也是此访中唯一的欧洲国家。这是新世纪我国对欧洲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于促进中德和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今年又恰逢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值此之际,江主席访问德国,双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中德两国在21世纪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9·11”事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反映出冷战后10年积累的某些矛盾有所激化,呈现出局部紧张、局部动荡和爆发局部战争的不稳定状态,但还不至于破坏总体缓和的态势。
今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了欧亚非五国,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文仅就江主席出访中东三国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