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和PsCatCh2.0恢复视觉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 (XXM2.0)、Channelrhodopsin-PsCatCh2.0 (PsCatCh2.0)的光敏感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可用于光遗传学视觉功能的恢复。

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XXM2.0和PsCatCh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抗氨苄青霉素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的载体pCIG (c)-msFoxn3上,形成新质粒pCIG (c)-msFoxn3-XXM2.0、pCIG (c)-msFoxn3-PsCatCh2.0。将构建的新质粒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上,用HEKA膜片钳系统行全细胞模式记录对光反应。在2.7×1016、4.7× 1015、6.4×1014 photons/ (cm2·s)的光强下记录电流大小;在2.7×1016 photons/ (cm2·s)光强下刺激XXM2.0、PsCatCh2.0并让其充分恢复,在Clampfit 10.6软件中分析开放和关闭时间常数;在相同光强下,设置2~ 32 Hz的光脉冲刺激,记录XXM2.0、PsCatCh2.0的响应情况,并在重复光刺激后间隔4000 ms和200 ms来分析电流衰减情况。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在XXM2.0、PsCatCh2.0序列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和EcoRⅤ,酶切后通过T4 DNA连接酶成功构建新质粒pCIG (c)-msFoxn3-XXM2.0和pCIG (c)-msFoxn3-PsCatCh2.0,并转染表达在HEK 293T细胞上。XXM2.0和PsCatCh2.0均表现出光强依赖性,光强越大电流越大。在视网膜安全阈值内的光强6.4×1014 photons/ (cm2·s)刺激下,XXM2.0和PsCatCh2.0仍产生较大电流,分别为(92.8±142.0)、(13.9±5.6)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1.24,P=0.28、0.29)。XXM2.0、PsCatCh2.0的开放时间常数分别为(23.9±6.7)、(2.4±0.8)ms,关闭时间常数分别为(5 803.0±568.2)、(219.9±25.6)ms;两者比较,XXM2.0开放时间常数、关闭时间常数均较PsCatCh2.0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31.60,P=0.00、0.00 )。在响应频率方面,XXM2.0和PsCatCh2.0均能很好地响应32 Hz的高频率脉冲光刺激,并在较长时间(4000 ms)和较短时间(200 ms)间隔的重复光刺激后均保持较小的电流衰减率。

结论

XXM2.0和PsCatCh2.0均可在对视网膜安全的光强条件下被激活,并都能以较低的电流衰减来响应高频率(至少32 Hz)的脉冲光刺激,均满足利用光遗传学来恢复视觉功能所需的光敏蛋白特性。

其他文献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在无创条件下观察到的循环系统,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可以间接反映血液循环的改变,发现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眼底照相和OCT血管成像的广泛应用,为视网膜血管测量带来更加直观、无创化的量化指标。了解视网膜血管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对相关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眼手术前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IRII )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均行BCVA、视物变形度(M)、扫频光源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平均IRII为1.255±0.048;平均logMA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100名100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BCVA、屈光度、微视野、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平均年龄(46.4±14.7)岁;平均屈光度(-1.02±1.99)D;平均AL (23.22±0.47)mm;平均黄斑中
临床常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测方法包括闪光ERG、图形ERG、VEP和多焦ERG等,这些检查方法对疾病鉴别、视功能判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很多临床医生在检查方法选择上或检查结果的解读方面出现了较多的误区。深入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从而为正确地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DME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激光光凝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很差。临床和基础研究也都证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异常在DM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可以解除黄斑牵拉,清除玻璃体腔VEGF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增加玻璃体腔氧浓度,改善视网膜供氧,降低牵拉性和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6.79±4.33)岁。所有患眼均行BCVA、检影验光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屈光度(预测值
目的对比观察视盘水肿(ODS)型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RD)型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急性期VKH综合征的212例患者4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5例210只眼,女性107例214只眼;平均年龄(40.84±13.90)岁。患眼均行BCVA、FFA、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血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 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D中心行PD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PD组)和正常健康者75名75只眼(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入组。非糖尿病PD组63例中,男性24例,女性39例;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统病例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52例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女性28例29只眼;年龄45~ 80岁,平均年龄(62.95±9.3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