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5年,印度尼西亚一座藉藉无名的火山——坦布拉山突然爆发了。将近四千米高的坦布拉火山爆发的时候,向其所在的松巴哇岛及周围地区喷出了超过三十立方千米的气体、尘土和岩石的混合物。火山喷出的熔岩像一条大河从山上奔腾而下,一直冲进爪哇海,大约有一万名岛上的土著立即死于非命。根据历史记载,那次坦布拉火山大爆发,是一万年以来地球上最强烈的火山爆发。
  这么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使得东半球连续几个月出现异常气象,随即西半球和欧洲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接下来的1816年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夏天的一年”。在前一年的异常环境刺激下,产生了十九世纪流传最为久远的灾难性小说角色,弗兰克斯坦博士的怪兽。有意思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火山爆发不是坦布拉火山的爆发,而是发生在1883年的卡拉卡托火山爆发。卡拉卡托距坦布拉一千五百公里,爆发威力是坦布拉的十分之一。卡拉卡托火山爆发比坦布拉火山爆发晚了六十八年是它出名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此期间,人类发明了电报,使得新闻传播大为方便。
  依琳是从她的美国朋友罗伯特推荐的一篇文章中读到关于这个火山爆发的故事的,美国一位地理学家在前两年研究异常天灾时才发现坦布拉山的地名,在此之前,虽然依琳自认为是个足迹遍及世界的旅行家,但她却从来不知道这个故事。
  
  休眠了数千年的坦布拉火山在1815年4月初开始苏醒。在几百千米外的爪哇驻军都听到了炮声,大家都以为发生了战争。
  4月10日,火山全面爆发。三股巨大火柱从山顶冲天而起,烟尘和硫磺气体喷射到四十千米以外。树木骤然被连根焚毁。熔岩流、炽热的灰烬以一百六十公里的时速冲下山坡,所经之处无物可挡,一切荡然无存,全部被冲进了四十公里外的海里。火山熔岩遇水生成的浮石漂在海上,将港口里的船只堵塞得无处可逃。
  坦布拉火山持续喷发了三个月,一直到7月中旬才停止重大喷发。硫酸液化气体、火山灰烬和尘埃被气流携带到全球各地,连太阳都为之黯然失色。
  中国的中原和西藏地区,当年夏天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庄稼树木死亡,连水牛都被冻死。而后,幸存的农作物又再遭洪水的洗劫。
  严寒在第二年降临美国。1816年夏天,新英格兰地区出现罕见的霜冻。南部的弗吉尼亚州6月份大雪纷飞。许多人把雪橇都搬了出来。到7月4日美国国庆,弗吉尼亚降下第二场大雪。蓄水池冰冻,国庆游行被迫改为在升了火的教堂里举行的室内庆祝活动。那一年,汤马斯·杰弗逊刚刚结束其第二任美国总统的任期,退休后搬到蒙地塞罗居住。由于玉米受气候影响而歉收,杰弗逊不得不申请了一千美元的贷款救急。
  谁都没有想到,一万六千千米外的火山爆发,居然对美国造成了1815和1816连续两年的农作物歉收和物价飞涨,而且,其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新英格兰地区数以万计的农民因灾害被迫向西部迁移,寻求温和的气候。他们多数在俄亥俄河流域停留下来。由于人口骤增,1816年美国行政版图上首次出现了印第安纳州。到1818年,又出现了伊利诺州。以碧绿山峦著称的佛蒙特州在1816年和1817年间共有约一万五千人迁出,相当于该州七年的人口增长总数。
  欧洲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1816年,欧洲出现异常暴雨天气。爱尔兰的暴雨持续下了八个星期。土豆歉收造成了欧洲各地的饥荒,历史学家约翰·波斯特在他的著作中把那一年称为“西方世界最后一次重大粮食危机”。到1816下半年,爱尔兰又发生了斑疹伤寒,造成数千人死亡。此后数年,斑疹伤寒一直在不列颠诸岛盘桓不去。
  在瑞士,1816年的黑暗灾难,刺激了作家狂野的想像,因之而产生的作品迄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年夏天,英国诗人拜伦、雪莱和后来嫁给雪莱的女作家玛丽·沃斯东克拉夫特,以及他们的另外一些作家朋友,一起在日内瓦湖畔消夏。异常的6月暴风雪,引起了大家的惊惧不安,作家们轮流读德国的鬼怪故事。拜伦把这个情景写进了他的叙事诗《黑暗》之中:“明艳阳光为之减色”,“清晨来了又去,去了再来,不可终日。”拜伦希望朋友们把自己的恐怖故事都写出来。于是,约翰·波利道里写出了著名的《吸血僵尸》。玛丽·沃斯东克拉夫特把那些“冰冷下雨天”的灵感,变成了小说《弗兰克斯坦》。弗兰克斯坦是一个本心善良的教授,他在实验室里创造出无名怪兽,并赋予其生命,然后就出现了不可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弗兰克斯坦》除了娱乐性以外,也是对人类无知、任性行为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灾难性后果的一个警告。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意义也未曾消减。
  依琳对这个故事最感兴趣的是,作家们在六月雪的气候中创作出那么多独特的作品,并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记得小时候她看过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窦娥受冤屈被官府判了死刑,六月伏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作家非凡的想像力,给人留下刻骨铭心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和印象。原来由于火山的爆发,真的引发过“六月雪”天气的出现,这是依琳过去从来不知道的故事。也正是这个原因,依琳才决定要去坦布拉火山旅行。
  2001年秋天,依琳游览了印度尼西亚的岜厘岛后,往东折向坦布拉山。
  按照印度尼西亚关于火山和其他危险地区旅游指南,坦布拉是极危险和不能涉足的地方。依琳后来的导游拉伊姆告诉她,“坦布拉”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消失无踪”。当地人们认为,在那里的山坡上,人可能会被无端地从人间“蒸发”。
  依琳参考了罗德岛大学的火山专家、曾经登上过坦布拉山的斯迪夫·凯瑞关于火山的相关文章,她觉得只要小心谨慎,并不一定真会有危险,好奇心使她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冒一下险。
  依琳和一个朋友同行。她们在松巴哇岛的小城碧玛通过旅行社雇用了一个导游、一个翻译、一个司机和一个厨师,外加三个挑夫。她们先乘坐一辆客货车行驶了几个小时,然后改乘马车到达坦布拉山的南坡。当地的人们自从看了电影《宾虚》(Ben Hur宗教故事,有壮观的马车追逐场面)以后,就把这种马车称为“宾虚”,几十年来,原来的名字已经不可考证。
  从碧玛西行,一路是焦干龟裂的土地,长着高高的草,树木极少见。几个小时后,巨大的坦布拉山开始冒出地平线。现在的坦布拉山的外形看上去像龟背。两个世纪前的那次大爆发,使得坦布拉山足足减低了一千三百米。可以推测,这座山原来的形状是圆锥形,或者是两个相连的圆锥形。一行人在山的三分之一高处停下来扎营过夜。第二天一早开始登顶。一路上随处都是像小汽车一样大小的鹅卵石。想当年,这些都是火山熔岩奔泻时的小小泡沫而已。导游拉伊姆带领大家走一条曲折小道,经过大约六千米的跋涉才到达最高的火山口边缘。路边常常看见烧得焦黑的草地,那是当地猎人捕鹿留下的痕迹。
  行走在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地理事件发生地,目睹壮丽雄浑的自然景观,依琳的心情激动无比,她曾经被中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的景色所震撼,也曾经为滇缅公路沿线海拔三千至四千公尺的延绵大山所折服,但这座蕴藏着无比威力的火山仍然让她惊叹不已!
  依琳一行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终于来到昔日火山口的边缘。极目远望,蓝天白云下是一个直径约五千米,深度一千米的巨大凹陷。如此巨大的凹陷中,褐色的地面平坦干燥,寸草不生。偶尔飘来一点硫磺气味,提醒大家:坦布拉火山还是处于活动期。
  大家被壮观的景象慑服,轻声说话,感慨地摇头。无边的寂静,刺激依琳想像着火山喷发时所发出的难以描摹的异样巨响。
  导游拉伊姆知道,依琳此生也许不可能再来坦布拉了。他特别建议依琳对火山说声“再见”。于是,依琳放开嗓门大声对火山说:“再——见!”而拉伊姆却独自对着火山默默祈祷了许久。
其他文献
对俄国知识阶层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俄国思想界开始对知识阶层及其历史作用进行反思。1909年推出的《路标》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对其政治倾向争执不一,但其历史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此后,俄国学者奥夫相尼科—库利科夫斯基和伊凡诺夫—拉祖姆尼克分别推出了《俄国知识阶层史》(1906~1911)和《俄国社会思想史》(1911年)。前者事实上是一本文学论著。奥夫相尼科—
期刊
  
期刊
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2003年5月号《中华儿女》发表了《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一文,拜读之后,发现杨先生在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的陈述上,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从重庆解放时起就亲身参加过对“中美合作所”有关历史情况的调查,十分清楚杨益言当年被关押过的渣滓洞监狱并不是中美合作所,他所谓“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并非历史上存在过的中美合作所。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3日前,
期刊
画不好画咋办?到生活中去。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派大好,不是小好”。——五十年的宿命。  曾有大字报夸我:“社教完了,他把一个一米大的纸塑大阿佛背回来,这就是他在农村教育中的全部贡献和收获了。”有一米高?未免夸大,少说多出三十公分。我小儿子喜欢它,费劲地抱进抱出,尤其爱把它抱到大门背后,出来的时候那阿佛从嘴角到胸脯以下一片潮湿。起先大人们以为他在人前害臊和阿佛亲嘴,谁想到他是朝那开着一个小洞的阿佛
期刊
一    围棋是一种游戏。  这是一种关于生存竞争的游戏。大凡人类把现实中的各种争斗游戏化,便有了种种体育竞技。而当以游戏为游心之事,为精神之快乐,它便成了艺术。  黑白子,纵横十几道格子,先人们在这里演绎了无数的厮杀、争斗、悲欢离合。同时它也有着玄妙的意境,包含着宇宙之象、人生之道。围奁象天,方局法地,一阴一阳之谓道,围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犹如气功,犹如阴阳八卦。  围棋不知起源于何时。“尧
期刊
我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美英等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电视画面上硝烟弥漫,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发表着或支持或反对的外交辞令,反战的游行示威也在许多国家进行着。这场战争比此前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更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场其合法性受到怀疑的战争。  美国“9·11”事件之后,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对美国遭遇的这场恐怖分子所制造的灾难表示同情——虽然也不排除有
期刊
李存葆的《东方之神》(载于《十月》2002年第四期)被作者自己称为纪实文学(见《中篇小说选刊》2002年第六期该篇作品后所附作者创作谈)。我读了该“纪实文学”后的感觉是名不副实,如果可以开个玩笑的话,我宁可称它为“纪虚政论”:该作品纪录的事情大多不是史实,而是虚构的;形式上似乎侧重于历史考证,实际上依据的主要是小说和民间传说、故事;该作品并没有很强的文学性,较多地是在“纪虚”的基础上大发政治议论。
期刊
玛丽·安托瓦内特出身不凡,父亲弗兰西斯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母亲是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女政治家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莉莎。1755年11月2日,她在维也纳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此深得宠爱。但她生性活泼好动,任性而懒惰,直到十三岁了还不能正确的运用法文和德文写作,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其他必备知识。母亲为她多方延请名师,可她还是没能变成淑女。  十一岁的时候,安托瓦内特在后宫充分享受着她身为奥地
期刊
当罗伯斯庇尔敲响路易十六的丧钟时,他却没有料到,这样的丧钟也是为他自己而鸣,断头台冰冷而坚硬的刀片切下了路易十六的头颅,也切下了罗伯斯庇尔的头颅。那坚硬的刀片落下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坚定有力、从容不迫。这些永远记载于史册的人物,就这样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维护本阶级乃至个人的利益,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然而,不论大革命的进程是如何惊心动魄,也不论断头台的故事多么地富有戏剧性,甚至也不论这段历史将如何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