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见证每一次的奇迹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节有艺术感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对语文顿时倍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课不仅仅是为了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他们自觉进入课堂氛围,而老师在其中就要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并且学好语文。
  【关键词】艺术感;学习效率;学习感受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动脑筋、想象力丰富,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性格为基准,努力设计一个活泼有个性且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整个语文课堂有用而有趣。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倍感兴趣呢?接下来我给你们说一说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爱上一样东西,首先是因为我们对它感兴趣。画家对画画感兴趣,所以他们才会画出美丽动人的图画;诗人对作诗感兴趣,所以他们才会吟出千古名诗;建筑师对建筑物感兴趣,所以他们才会设计出各种壮丽的建筑物。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比如,在教《我的菜园》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很大的菜园,然后再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在菜园里画上自己喜欢的菜,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蔬菜呢?这个菜园里有你们喜欢吃的蔬菜吗?如果没有,那你就在这个菜园里种上你们喜欢吃的蔬菜吧。”待我的问题提出后,我就会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上他们喜欢的蔬菜。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待学生们画完蔬菜后,我会继续提问,比如问学生,“你们家里的菜园有什么菜?”“你们家里的菜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总之,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入课堂时,学生的兴趣也会很快被激发,这样他们也会对本堂课顿时有了兴趣,老师在上课时也不会感觉吃力了。
  二、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因为有个性才会让世界关注。超级女声李宇春,因为具有坦率中性的个性,所以才会受到歌迷的关注;魔术师刘谦,因为有他独特的魔术表演,所以才会让更多的观众愿意去看他的魔术表演;台湾歌手周杰伦,因为有他古典风的音乐,所以才会成为歌坛上的神话。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个性来设计课堂教学,小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尊重他们,给他们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神奇的克隆》时,我首先会让学生根据题目自由讨论,待学生讨论几分钟后,我会问学生:“什么叫克隆?你们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回答,不要怕答错。”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给这堂课热热身,让学生们之间能够有个初步的交流。待学生们自由回答完问题后,我会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我会继续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克隆技术到底神奇在哪里?”、“你们认为克隆技术好的方面多还是坏的方面多?”等等,关于提问,老师可以根据上课情况来提,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当学生自由阅读完后,老师则可以再次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关于课文的讲解,老师在其中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试着扮演老师在课堂上给其他学生讲解课文,如果有的知识点学生没有讲对或者讲到,那么老师也可以做补充。课堂的最后,老师也可以用提问讨论的方式结尾,比如,让学生根据本堂课的内容自由提出问题,而且老师也不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任何限制。总之,一堂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阅读课文,自由提问,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个性的小学课堂。
  三、课本联系生活,让知识学有所用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孤立地学习课本知识,如果以这样的态度来学习语文,那么长久下去,学生也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我想,这样的结果也是每个老师不想看到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时刻提醒学生要把语文带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才是有用的。
  比如,在学习《谈礼貌》时,老师就不能干瘪瘪的讲解课本知识,此时,老师应该把课本知识带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感受一下语文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要讲礼貌,有礼貌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讲礼貌是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礼貌要从小培养,小学课本上出现《谈礼貌》这篇课文不是只让学生懂得课文内容,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这篇课文懂得什么是礼貌。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课堂变成我们的现实生活场景,比如是马路上、校园中、公园里、同学或自己家里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设计,让同学之间对话或表演,通过对话或表演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讲礼貌,如果学生哪里做得不对,那么老师可以让学生指出然后纠正他们的言谈举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能让学生学习到课文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学到的语文知识有个用处。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要讲求艺术,老师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语文,同时让他们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够在将来帮助到他们。
  【参考文献】
  [1]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所,2010.
  [2]时光祥.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著名学者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笔者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语言文本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文本中不仅包含一定的内涵、思想及精神,更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其二,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情感的参与,由己及人,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领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实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放开视角,有“墙”不粘“墙”  教材和老师都是学生可依靠的墙壁,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无须让学生粘着
期刊
一、教学背景分析  关于性别比例和伴性遗传,学生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但对其原理并不清楚,虽然学生对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两大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从分子水平分析性别比例和伴性遗传现象。本节内容是对遗传物质基础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和提升,也是今后学习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2)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  2.能力目标  1)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有效教学和历史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人格魅力,积极主动反思,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根据课前的预设,通过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在整堂课内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新
期刊
诵读感悟式阅读基础是诵读,着眼点是感悟。在诵读感悟式阅读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在研读中感悟,通过应用来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其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情境—初读—研读—实践。下面就结合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实践对诵读感悟式教学做简要分析。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学生活泼好动而稳定性较差,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纠错本的利用展开微型课题研究,认为纠错本的使用应注重系统性,突出典型性,全面呈现学生错误思维的过程以便对症下药,应用时要本着由厚到薄的原则,使纠错本的利用效率最优化。  【关键词】纠错本;有效利用;系统;典型;思维过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两次甚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已经不知讲过多少遍了,可
期刊
【摘 要】初中生要写好作文,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要赏识激励,学生才会文思泉涌,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关键词】写作;兴趣;积累;赏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积累和挖掘素材。学生见闻多
期刊
上好一门课,非常重要,如何才能上好高中语文课,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新课题。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这门课,对教师比较重要,对学生更重要,那么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授课技巧。  学语文需要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只有从宏观上弄清了语文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师才会步入语文教学的正轨,然后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迈上语文学习的康庄大道,那么加上详细可行的做法,语文教学质
期刊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空间是有限的,大语文观倡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发挥课外活动作用。在课外这个开放的时空里徜徉,更能培养学生自主自悟的探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第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平时的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
期刊